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

“娄底”原名“娄氐”,据传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是蚩尤故里,还是曾国藩、蔡和森、秋瑾等人的故乡。

如果说蚩尤代表湖南最早的霸蛮形象,那么曾国藩则是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不仅做到了“修身齐家”,还做到了“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又进一步影响了蔡和森、秋瑾,他们为了革命敢于牺牲奉献……这些珍贵的精神品质,共同构成了湖湘的“底气”所在。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1)

湖南人是公认的“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样的性格特质,至少在4000多年前的蚩尤时代,就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上古时期,荒蛮之地,蚩尤带领大家劳作开垦、锻造兵器。这股子拼劲儿,深深融入子孙后代血脉之中。

时光流转,到了清朝,娄底这片土地孕育了曾国藩这样一个重要人物。谥号“文正公”,整个清朝只有8人,只有当你亲身来到双峰县他的故居,你才能深切感受到他身上所体现的湖湘文化特征。

最后一座乡间侯府富厚堂,被称之为“宰相府”

9月,正是收获莲子的季节。来到双峰荷叶镇富圫村,远远就看到一片荷塘,一阵风吹过,片片荷叶在风中摇曳。

沿着大片荷塘往前,一处占地60余亩的府邸逐渐显现,麻石板、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屋檐雕梁画栋,整座府邸简朴却不失庄重。这便是富厚堂,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后一座乡间侯府,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宰相府”。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2)

富厚堂有108间房,始建于1865年,是弟弟曾国潢为曾国藩所建。建造时,远在异乡的曾国藩写信叮嘱弟弟,“屋宇不尚华美,却须多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田亩,亦自无妨。”

如果说府内“毅勇侯第”“太子太保”“勋高柱石”等御赐牌匾彰显了曾家当时的显赫,那其他曾国藩及其儿子一些手书的牌匾,则代表了这个文化世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信仰。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3)

举例来说,八本堂内“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无慢室内,“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敬奉祖先,和睦亲邻,起早,扫屋,读书,种菜,养鱼,养猪。

府内的四座藏书楼则被曾家人视作“精神中心”,藏书鼎盛时期达30万册,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私家藏书馆群。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4)

一生嗜书如命的曾国藩,临终前一天都在看书。战事之余,曾国藩兄弟联手刊刻《船山遗书》,使船山学说大显于世。而他临终前不久,也仍在竭力建议清廷能够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进程。

“第一批学生已出洋……今日莘莘学子,得受文明教育,当知是文正之遗泽,勿忘所自来矣。”“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到。

曾国藩是具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儒将

“研究湖湘文化,不得不研究曾国藩。”学者欧阳斌先生总结道,曾国藩一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追求目标,是一个脾气犟、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输、有股蛮劲、争强好胜、具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儒将,其性格深深打上了“湖南骡子”的烙印。

曾国藩的学识与功业,使近代湖湘文化摆脱边鄙之诟,归于醇厚而名扬天下。湖湘文化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同时开始向近代转型。天生的使气轻生的血性,被提升到为理想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祖传的霸蛮任事态度,被提升为顽强果敢的执行力,从而使近代湖湘文化逐渐拥有了历史赋予的应有地位。

“曾国藩是‘经世致用’的典范,他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徐图自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轫,展示了湖南人‘心忧天下 救国自强’的血性和担当,极大地弘扬、发展了湖湘文化。”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刘建海表示。

家风严格,后世八代出了240位杰出人物

距离富厚堂几公里外的白玉堂,是曾国藩的出生地。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5)

曾国藩从6岁入私塾,接受严格耕读家风熏陶,后7次参加科考中了秀才,后又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等地求学,28岁终于点了翰林,自称拙笨的曾国藩在这里完成了真正入仕前的准备工作。

在曾国藩传世的千万文字中,家书占了不小的比例,其家风也更为深刻可见。在家书中,他对弟弟和子女在做人、处事、持家等方面循循善诱,他觉得重要的事情会在书信中反复教导,细致到很多生活习惯的养成,他都会不厌其烦。1864年8月,曾国藩已是一等侯爵,他16岁的儿子曾纪鸿去长沙参加乡试。当时的科举考试,递条子、打招呼、开后门的现象较多。曾国藩怕儿子误入歧途,两次写信给曾纪鸿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断不可送条子。”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6)

的确,在200多年的时间,曾国藩后世八代中,一共出了240位杰出人物,很多都是在医学、农业、科学、铁道交通、农业等各类行业中的翘楚,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

如今,白玉堂前“居室以勤俭为本,力田与孝弟同科”门联如是,讲解员左强述说着曾国藩的故事。他本是富厚堂内负责藏书楼的一名保安,因长期熟读曾国藩的家书、著作,开始试着给游客讲解,之后转为专职的一名讲解员。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在双峰当地的百姓中也广为流传,时至今日,家风文化在这里蔚然成风,附近光被外界誉为“博士村”的村庄就有两个。

双峰县走马街镇枫树村自恢复高考以来,就产生了21个博士生,其中3名博士生导师,加上硕士研究生一共有21名。在今年高考中,村里还有一个学生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上海交大。

梓门桥镇长来村则已走出博士生10名,研究生55人,本科生226人。村民“家风馆”建在村民王星星家,他的弟弟王嘹亮,是广东一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博士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儿子王旭潭系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上海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而王星星照常在家务农种田,养鱼。

在问及家教方面的经验,王星星说,“在学习方面,只要他愿意读,我就倾尽全力支持他。”

而在一百多年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得知曾国藩在金陵借钱买书时,很是欣慰,也说过同样的话。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7)

来曾国藩故居参观的游客也深有感触。来自北京的游客张作中是个曾国藩迷,2000年初20岁的他,第一次来故居,到现在已达20多次,并5次带女儿前往。受曾国藩家训的熏陶,张作中也制定了家训。12岁的女儿张延昭能够将曾氏家训八字诀脱口而出,张作中本人也运营了一个公号,与一群好友共同阅读曾国藩著作并分享感受。2020年11月22日,由他发起的首届曾国藩故里半程马拉松赛在曾国藩故里举行。本次与女儿来访,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筹划第二届故居马拉松事宜。

曾国藩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难理解他为何能被追谥为“文正公”。

影响:“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

到了近代中国,在曾国藩的家乡,还有很多不朽的人物受其影响。蔡和森向警予夫妇,秋瑾、唐群英、葛健豪这些人物的家乡(或婆家),都在双峰县荷叶镇,唐群英的丈夫曾传纲是曾国藩的堂弟;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是曾国藩的表侄;葛健豪的堂叔葛信藩是曾国藩二弟曾国潢的女婿。

扬州曾国藩旧居(探访娄底曾国藩故居)(8)

距离富厚堂不过5公里路程处,便是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志》记载,蔡和森外祖父的弟弟是曾国藩的侄女婿,童年时代的蔡和森寄居在外祖父家,与曾氏故居比邻而居。因此他听得最多的就是文正公及其轶事,荷叶人教育子女的普遍方式是常常用曾文正的功绩为榜样,葛家和蔡家也不例外。由于婚姻关系的便利,葛健豪得以时常带着蔡和森兄妹去曾氏侯府以文正公来启发和激励他们。蔡和森在进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后师承杨昌济,而杨昌济也是曾国藩的忠实信徒。

杨昌济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岳父。翻看杨昌济的《达化斋日记》,会发现他们学习和切蹉《曾文正公家书》之情景时常可见。毛泽东青年时代细读过《曾文正公家书》至今还珍藏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每本扉页都有当年的签名“詠芝珍藏”。而他在青年时代也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之前,湖南的“存在感”较低,湖南的历史名人,各行各业均寥若晨星,屈指可数;曾国藩之后100多年时间里,湖南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真正的“于斯为盛”,“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

【线路推荐】

双峰“湘风”研学旅游线路

从归古—蔡和森纪念馆—曾国藩故居,以红色文化和湘军文化结合乡村营地体验开展研学活动。

湘军寻古旅游线路

曾国藩故居—光甲堂—蔡和森纪念馆—王憨山故居—林海—雷峰山的湘中名人文化线路。

红色旅游线路

蔡和森纪念馆—双峰烈士公园—“女杰”故居—青树坪镇战斗纪念地—衡宝战役棋盘山战斗烈士纪念塔—甘棠镇烈士公园—中共大村地下党支部

乡村旅游线路

线路一:县城—印塘仙人寨—锁石花之缘—青树坪归古—甘棠牡丹芍药花基地。

线路二:县城—石牛金子峰—李子坪—九峰山

线路三:县城—香山旅游区—紫云峰—石鸡寨

线路四:县城—梅龙山—洛阳湾—江口桃花岛—水府庙

线路五:县城—梅仑山—峡山湖—王憨山故居—林海—雷峰山

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娄底报道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