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制造发展现状(威海智造再提速)
来源:威海新闻网
近年来,威海把智能化改造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眼下,“威海制造”向“威海智造”转型的故事正在我市不断上演。
目前,全市已认定36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装备数控化率均达到了70%以上,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机器换人” 一人能顶一条线
生产一块汽车车门玻璃需要多久?“8秒!”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在德的回答斩钉截铁。
明池玻璃是全国玻璃精深加工行业前30强、全省行业排名第一的制造业企业。走进明池玻璃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今年年初刚“上线”的前挡风玻璃压制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实现从玻璃原材料加工到成品下线的全线自动化生产。
自从2014年迈上智能化改造之路,明池玻璃智能化的推进速度就越来越快。“我们通过实施‘机器换人’,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原先80个人90秒才能生产一片玻璃,现在8个人8秒就能生产一片玻璃,公司产值较2014年整整翻了三番。”刘在德说。
同样,一组数据也显现出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的力度和深度:机电关键加工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6%,生产效率提高57%,运营成本降低26%,产品不良品率降低45%,能源利用率提高18%。
如何“进阶”成为更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企业?华力电机将目标瞄准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从2016年7月开始,先后投资7300多万元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铁心、电加工、金属加工、柔性整机总装及喷涂等多个关键工艺流程的数字化车间。
“我们现在每个车间都有智能系统实时‘盯梢’,各个环节线上信息全流通,线下机械手协同作业,升级成为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华力电机总经理曲嘉文说。
市场响应再“提速”
这两天,威海三阳服饰有限公司的订单接收邮箱一直处于“爆仓”状态。按照交期推算,现在的订单已排到了明年8月份。
生产线100%满负荷运转,威海三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英自信地说:“未来9个月时间里,我们能增产40%!”
这样的底气,源于今年两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投产和三阳服饰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神鹰智能网络供应链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如今,不少传统制造企业正借助智能化“东风”,优化生产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为抢占市场份额增添“信心砝码”,三阳便是其中之一。
在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的路上,威海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了《威海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威海市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办法》《威海市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平台配套等方面全面发力,对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通过发挥市级制造业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近3年,全市109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获得资金补贴8568万元,政府“真金白银”的扶持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智能化改造的信心。
向“无人工厂”加速迈进
在威海,有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钻夹头产品生产基地——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2000年至今,该公司生产的钻夹头产销量始终稳居世界第一。
“这得益于我们对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新动能的探索,且企业成立40多年来从未止步。”公司董事长杨明燕这样总结。
从2014年开始,威达就开始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探索,公司现已建成各种自动化机加工智能生产线、装配线近200条。公司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数字化车间相继上榜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
在智能化改造的“加持”下,目前,威达日产能同比增长一倍。“从数据来看,今年的产量、业绩和利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杨明燕说。
但在杨明燕看来,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威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真正实现智能化要分四步走:一是标准化,二是自动化,三是信息化,四是智能化。目前威达正从自动化向信息化迈进,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我们正计划打造理想化的智能工厂——无人工厂,实现全面自动化。”杨明燕说。
据介绍,威海将继续实施智能制造提速工程,加快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争取3年内实现冲击新目标企业智能化改造基本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支持典型标杆企业探索打造“无人车间”“无人工厂”。(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萌 通讯员 李秀艳 徐启峰/文 资料图)
本文来自【威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