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预习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笔记)

理解词语意思,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功,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在低年级安排了,看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而到了三年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全文有11个自然段,写了一场秋雨后,天晴了,“我”上学去。接着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了生动优美的描写。最后写“我”赞叹水泥道真美!课文用词准确,形象,细致,很多词语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充满童真童趣,饱含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三年级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预习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笔记)(1)

在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把尝试运用多种合适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作为学习重点。

一、读正确生字词,正确识记字形,在识字形中了解一部分字词的意思。

先拼读蓝色线条中的字,“凌、增、棕”是后鼻音的字,“印”是前鼻音,“靴”不读半边字,“泥”声母是鼻音 n,“列和乱”声母是边音l。

拼读两到三遍后,在文中找出词语,再读。有些生字,难懂,可是一组词,有了语境,意思就好懂了。如“凌乱”“排列”。

正确朗读词语后,再识记部分生字,识记“洼”换偏旁可成为新字,“蛙,娃,挂”比较后发现,洼地有水。“靴”的识记,联想带“革”字旁的字,“鞋”,可以告诉孩子,这两个字最初都与皮革有关,孩子在理解字义中识记住字形。“晶”三个太阳,光线很强,表示亮得发光。

三年级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预习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笔记)(2)

二、孩子自读课文,横线划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中有几个较难的词,可以尝试多种方法去理解。

“明朗的天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明朗”?可以找近义词,"明亮""清朗"“晴朗”。可以联系生活想想,你看到过的晴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光线充足明亮,天空蓝蓝的。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亮晶晶的水洼,映着蓝天”,明白蓝天是亮晶晶的,蓝色的。用三种方法可以理解“明朗”,长期这样理解,孩子的语感怎么可能不强呢?

三年级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预习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笔记)(3)

“熨帖”的理解,孩子可以先看图上,树叶贴在路面上。联系上文,“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再结合下一句:“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孩子读完后明白,树叶和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凌乱”一词,可以看图上,路上树叶的样子就是散落一地的样子。也可以联系上文,“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文中指落叶在水泥道上东一片西一片,没有秩序。

三年级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预习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笔记)(4)

孩子能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爱动脑筋,值得表扬。如果要一种方法,理解的意思差不多,也值得夸奖。上课时再认真听,听同学有没有其它方法,教师教了哪些方法。

三、标好小节,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后,圈出“我”看到的景物。

课文描写生动,画面感强,孩子在自由、充分地朗读后,孩子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上学路上看到的“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水泥路上金黄的叶子”……初步感受到“我”对水泥道,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养成预习习惯,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很有好处,三年级孩子预习任务不宜太多,希望有心的家长重视自家孩子三年级段的陪伴辅导。

三年级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预习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笔记)(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