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拜老爷必备技能(普宁人经常拜的)

农历六月十五日,也是“五谷母”的生日,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民间信仰。除了今天,农历十月十五也是“五谷母”的生日。潮汕人把五谷神称为“五谷娘”、“五谷母”、“五谷大帝”、“五谷神”、“五谷爷”,谐音称“五角母”,这与大家称大地为母亲的道理一样,源于母性社会的女性崇拜。

潮汕拜老爷必备技能(普宁人经常拜的)(1)

传说

◆◆何来两诞?

一说潮汕是水稻一年两熟,为报答神恩,故行夏秋二祭,时间定在两次收成后的月中即农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一说五谷神诞原来是六月二十六日,满清入关后,清王朝为探测民心,试行政令,遂定十月十五为五谷神诞,令民易时祭拜,人们终于照办。于是,这个节日也就流传下来。

疑惑

◆◆男还是女?

汉族民间供奉的“五谷母”像多为神农氏,样子是男的。传说神农氏是男的,因教人种五谷(古时指“稻、黍、稷、麦、菽”五种粮食作物,后延伸为粮食的代称),被评为五谷爷。

潮汕拜老爷必备技能(普宁人经常拜的)(2)

为何“五谷爷”在汉族民间被称为“五谷母”,这是糊涂案,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汉族民间把观音大士称为观音娘,以及潮汕汉族民间把“父是天,母是地,老婆玉皇上帝”作为口头禅,可以看出一点个中因由。

旧俗

◆◆祭拜礼仪

汉族民间旧俗,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后,拜祭五谷母都在每个家庭中举行,平常没有设神位,拜祭时有的设在饭桌上,有的设于米缸前,有的直接在收割完的田地里,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筒口封上红纸,供插香烛用,便算是“五谷母”炉,也有挂“五谷母”像进行祭拜。

而在老澄海县(包括汕头市区)和老潮阳县不少乡村神庙也设有五谷母的神案和金身,龙湖区新津街道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一都会请五谷神的金身,在当地的纪社、辛社、东社、西社、南社、北社辖区巡游安境。农民祭祀的供品除三牲或五牲、果蔬外,祭品里还有用米粉和花生做成如谷穗状的“谷穗”,澄海一带还用米粉作馅皮,用糯米饭拌上白糖和白芝麻做馅,做成挑稻草用的扁担状的“尖担粿”。香案上还要摆上5碗新米饭、5杯茶、5杯酒。焚香礼拜时,用“五谷丰登,米粮充足”的祷祝语来答谢谷神。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祭拜形式越来越简单,但这习俗还仍然保留着。

除了这两个日子,每逢兄弟分家,要在分家那日拜五谷母,表示从此另开炉灶,请五谷母保佑年丰人寿等。碰到家里有欢喜事,即进宅,娶亲,游神赛会等也都要拜五谷母。

感恩

◆◆文化心态!

很多人会把潮汕的这些风俗误解为迷信,其实 潮人拜“五谷母”就是一种感恩的文化心态。

每年农忙过后,农民闲下来喘了一口气,望着归仓的果实,就想到应该向带给他们生活资料的先辈表达敬意和谢意。在中国的传说中,神农是向人类传播耕种的先圣,于是,潮汕人自然将他奉为神明来祭奉,日子就定在收成劳动果实之后的 农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

潮汕拜老爷必备技能(普宁人经常拜的)(3)

在这两个日子里,长辈会年青一代讲述了神农等先圣为民造福的故事,教育下一代人长记祖德祖恩,不忘根本。

俗语典故

五谷爷告无状

传说“五谷爷”被呼为“五谷母”,弄得他不尴不尬,便写了一纸状词呈诉观音菩萨,望给其评理,讨还公道。

观音看完状词后笑着说:“我这观音大士,不也被人称观音娘么?算啦,只要慈悲为怀,是男是女,又有何关系呢?只要受百姓尊敬便够了。”

“五谷爷”听后,心里仍不舒服,又上书给玉皇大帝,并把观音大士被称为观音娘娘也写上去。

玉帝看后大笑:“卿所奏二例属实,然称男称女,于本人无损,也无伤大局,何必耿耿于怀?岂不闻潮汕人有句口头禅‘父是天,母是地,老婆是玉上皇帝!’么?朕可当百姓的老婆,何况你等呢?!”

“五谷爷”只好点头谢恩下凡。从此“ 五谷爷告无状”也就成了一句俗语典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