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20句好句子(冰雪奇缘我看经典名篇湖心亭看雪有三妙)

《湖心亭看雪》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连下几日,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早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对方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冰雪奇缘20句好句子(冰雪奇缘我看经典名篇湖心亭看雪有三妙)(1)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一代大师,他的《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都是屡被提及的经典名篇,常入教材选编,为大众熟识。今日所谈,便是《湖心亭看雪》。内容很简单,"我"大雪纷飞之日,选择前往湖心亭观雪,不料中途遇到了两位陌生人,寒暄一番,乘舟而返。

全文短小精悍,不足两百字,但每读一遍,似乎就产生不一样的理解。文本生出重重多义,其魅力何在呢?盖有三妙。

一、妙在量词

初读文章,我便被"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击中心灵。著名作家刘成章先生在《倾慕张岱》中谈到此文时,曾说:'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四个量词放在这儿,抵得上40吨黄金。"足以可见,这里是通篇中的大亮点。下面我们逐字分析。

天云山水,四字用三个"与"字沟通相连,这样四者在读者的想象中,上下融合,成为"一白"。而"痕",如人之伤口留下的疤痕,若隐若现,似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上的隐隐一笔,带给我们无尽想象;"点",较为普通的用法,且不提;"芥",本为"小草"之意,常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见《庄子·逍遥游》的"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以为舟。"浩浩渺渺上下白茫茫一片,一只小船恍若飘荡的小草,着一芥字,以舟之小反衬湖面之广阔;"粒",是这四个量词里用得最妙的,我们总用粒来形容小而圆之物,透着几分可爱的性状。比如米粒、糖果。冰天雪地里,跑去西湖湖心观雪景,这样的人岂不带有几分纯真可爱?而且因为寒冷,他们不得不"拥毳衣炉火",圆滚滚缩成一团的各位舟中人的形象就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

冰雪奇缘20句好句子(冰雪奇缘我看经典名篇湖心亭看雪有三妙)(2)

二、妙在"我"不发一语

文题为"湖心亭观雪",但观雪之人的"我"通篇不发一语,第一句话是湖心亭的两位陌生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碰到你这样的人!"说实话,读者也很惊喜,期初以为这是一篇普通的写雪景散文,但陌生人的出现,打断了"我""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行程。一行人浅谈,强饮,得知对方籍贯。比较妙的是,问的是姓氏,答的却是籍贯。这里可以理解为省略,也可以理解为,转眼就要各奔东西,姓名并非要事。还有一种理解是,这样的雪景闯入者,我们读者拍手叫好,想安安静静观雪的"我"却不耐烦得很,一直在应付了事,连酒都是"强饮"。

第二次直接引语发声的是"舟子",舟子的话有正反两种解释。这篇文章妙就妙在,"我"依旧不置可否。舟子的话,如同白居易《琵琶行》中一曲琵琶结尾处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正面的解释,自然是冰天雪地里,难得有同样兴致来湖心亭观雪者;而反面的理解,就是这两位金陵客只是有雅兴,但并不是真正理解西湖美景的知己。我选择"独",金陵客是"二人"同行;我选择静静观景,二人选择湖心亭畅饮,且所饮之酒也绝非我所喜爱的……种种不合,舟子的话并未得到"我"的回应,也许暗含"我"内心深处的不赞同。还有一种偏向正面的理解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尽管"我"偶遇二位金陵人,内心欣喜异常,但作为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者,喜怒哀乐早不行于色。

三、妙在冰雪之气横生

诵读全篇,一股冰雪之气迎面而来。其景乃冰天雪地,大雪纷飞连降三日,人鸟绝迹;其观景者"我"全程一语不发,开篇一个"独"字奠定基调,高洁贵独的人格形象在你我心里呼之欲出。这恰恰是作者张岱先生所要追求的效果。

他非常推崇"冰雪之气"的文化人格与有"冰雪之气"的空灵文章。

冰雪奇缘20句好句子(冰雪奇缘我看经典名篇湖心亭看雪有三妙)(3)

首先,他很欣赏"冰雪之气"。

在《一卷冰雪文序》中说:"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 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 而山林则冰雪也。" "夜气"一词,见于《孟子·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 则其违禽兽不远矣。"指夜深人静后, 人的本性之善方才显露;而在白昼就会被外界的物欲所掩盖。张岱对此同感,所以《湖心亭观雪》的时间是晚上八点之后,夜深人静之时,人之本性洗尽铅华。

其次,对冰雪人格的认识,张岱有一句妙论。

"世间肉汗易冻, 而坚小如冰, 无其洁也;莹不如冰, 无其明也;刿不如冰, 无其刚也。而冰之为体, 不受纤尘, 虽尘埃满盎, 而冰之所结止一水晶映, 而尘垢皆无所着, 则其劲气之肃也。"赋予冰雪以冰清玉洁、清正刚毅的人格美。而他自己的身世,正践行着这种冰雪人格。明灭亡后,他拒绝出仕,家境一落千丈,几度濒临断炊,但他活至82岁时,亦坚持自我。开篇崇祯年号的使用,便是此种深意。尽管江湖已变,但在他眼里,仍旧是原来的时代,民族气节可谓坚贞。

再说,对有"冰雪之气"的文章,他也倍加推崇。

君不见,"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 莫不有冰雪之气, 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 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 出高人之手, 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 便成臭腐。"简而言之,便是刘勰的"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这一主张的继承。

刘勰曾言,"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一篇好文章,炼字是根本;含蓄引人联想而能给读者带来情绪波动为其二;而其三,是文贵有气,不同人的文字该有不一样的风景。这也是我们当今众多文字所缺乏的。

以上,便是我对《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