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情怀三农使命 让三农情怀扎根乡土大地

侯馨远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涉农干部如何更好地担当作为、在农村创新创业需要哪些品质……笔者在调研采访中,经常听到类似的讨论在各式各样的答案里,有一个词频频出现:“情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农情怀三农使命 让三农情怀扎根乡土大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农情怀三农使命 让三农情怀扎根乡土大地

三农情怀三农使命 让三农情怀扎根乡土大地

侯馨远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涉农干部如何更好地担当作为、在农村创新创业需要哪些品质……笔者在调研采访中,经常听到类似的讨论。在各式各样的答案里,有一个词频频出现:“情怀”。

也许有人会质疑,“情怀”二字未免过于老生常谈,这些年早就听多了、听烦了,也太空了,太虚了——单凭一腔热情,能有多大能量,会起多少作用,经得住风吹雨打、现实磨砺吗?笔者以为,此话怕是错解了“情怀”的含义。真正的“情怀”,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热情,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空口说辞,更不是为夺眼球的作秀卖弄,而是一种坚持、一份踏实、一片真情,是有“根”的。农业农村,正是这份“情怀”扎根所赖以的深厚土壤。

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从事农业农村相关职业,总与“情怀”有一种天然的契合?这与农业农村工作的本身特点有关。做农业需要耐心,需要“春种秋收”的时间积淀和静心等待,揠苗助长使不得,急功近利要不得;做农业要有韧性,农业有风险,天气变化、市场波动等诸多不可控因素,都会影响收成收入,遭遇挫折是常事,需要越挫越勇的闯劲;做农业要讲良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得饱、吃得好是世间人最质朴的愿望,而农业正是生存所需、健康所系,是食品安全的源头根基,所以我们不能忘本,不能不讲良心。此外,做农村工作,总与老百姓打交道,聊得最多的是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有些琐碎、有些耗神,更需倾注一片真情,急百姓所急、解群众所需,才能以心换心,顺利推进工作。

所以,扎根乡土大地,不论是搞创业、谋治理还是促脱贫,还真离不开“情怀”二字。这份情,能让人多分坚持的定力,踏踏实实扎下去,处身困境不退缩;这份情,会提醒我们不忘应有的敬畏,不赚昧良心的黑心钱,不图寅吃卯粮的短效益,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培育可持续的好产业,守好赖以生存的一方净土,护好绿水青山;这份情,能给心中梦想撑一片天,这梦或许是记忆中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或许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梦”,正因情有所寄、心有所向,才更添乐趣美好与前进动力。

而当我们真正倾注了这些情感,脚下的热土总会不吝回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土地倾注爱,虽然流汗、受累,但一天天看着秧苗渐长,直至满目金黄,其间成就感与获得感,总令人宽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农民倾注爱,淳朴的乡亲也会真诚以待,其间快乐与浓浓人情味,总令人温暖。

对从事“三农”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一懂两爱”更是党的殷切期望,爱农村、爱农民,是应保有的本色特质。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情怀”意味着建设乡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也是一种归属感与自豪感。

回顾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农民总在做贡献牺牲,现在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际上也是“还账”。所以,这份情怀里还包含着丝丝亏欠。

农村是有希望的沃土,农业是有潜力的行业,而爱“三农”、守初心的人才队伍,便是梦想与未来最有力的支撑。要进一步健全落地人才保障体制机制,为到农村打拼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让能把农业农村发展起来的人才“评得上教授”“涨得了工资”,相信这份“三农”情怀才可以真正落地生根,真正持久恒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