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天人和合的理念(苏州园林咫尺之内)
一、苏州园林概述
湖山秀色,人文荟萃,地杰物丰,历史悠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对举世瞩目文化名城苏州的赞誉。
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又是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
苏州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高,在当今世界是少有的。一个城市能拥有如此多的古典名园,确实是一种骄傲。
清人画中的苏州
姑苏繁华图
钱松喦(1899-1985) 所绘沧浪亭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园林是“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典范。
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中国的文化四绝有山水画、烹饪、园林和京剧。其中园林多半集中在苏州,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留存至今比较完整的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中叶,狮子林始建于元末,拙政园、留园、艺圃、五峰园等创建于明中叶至明末期间。
苏州园林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存遗物大多是明、清时代重建或修葺的,主要是反映了明清,特别是清代的风格。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但是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可以这样理解,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讲究自然之美的园林建筑是山水画。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的名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既是总结了古人造园的经验,也告诉了造园应遵循的原则。
苏州古典园林讲究自然、清新、可爱的自然之美,建造时从择地、布局、构建、意境营造等都遵循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渴望,其文化渊源可追溯到老庄的思想。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
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十分讲究,其目的就是:无论你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山水图画。
苏州园林讲究化整为零,小中见大、曲中见远,精致得体。
堂前屋后,湖石、花木、亭廊加以点缀,假山重峦叠嶂,石头玲珑自然,走廊曲径通幽,树木俯仰生姿,漏窗框景别具匠心,山水相依、水石交融,亭台楼阁,美而不俗……意境营造组成一个可游、可行、可观、可居的写意山水园林。
苏州园林在布局上采取化整为零的景区划分办法。
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署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的拙政园,也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花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内各个景区力求通过花木、水景、石峰等元素形成主题和气氛的多样性。例如拙政园“远香堂”背面是水秀的江南风光,南面是峥嵘的峭立山景,周围还有“小沧浪”水院,“枇杷园”以及“玉兰堂”和“海棠春坞”等花木为主题的小景区,使人印象深刻,留园布置亦然。
这些以花木和石峰为主题的空间在组合上聚散自如,在环境陪衬、建筑物的形式和高低大小等方面也力求变化,使园景绚丽多彩。
假山、树木、墙、廊、屋宇、小桥等建筑都是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段,疏朗的假山、若断若续的走廊、或隐或现的云墙,曲折迂回,筑山造池,叠山理水,融山光水色于一体。
独特的造园手法,让人居城市而享山水林泉之乐。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以小见大是苏州园林布局不可缺少的创作手法。
苏州园林一般面积不大,多的有十来亩,小的才几亩地,在小的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园林景致,只有经过反复锤炼,例如缩小山体高度,制造水体的深远,利用假山、植物遮挡视线,形成虚实、明暗、高低、大小的对比及视线变化效果,时而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
例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向西,经过一段曲折的走廊后,一片较大的水域忽然出现在眼前。在拙政园和留园中,厅堂一面是水面,另一面布置山石花木,峭拨的山石、明净的水面、工巧的房屋、自然的林木,形成了人工与天然的对比。
“衬托”造景在苏州园林中的运用也颇为广泛,它能够收到主次分明,小中见大的效果。白墙衬托花木,池水、贴水而过的小石桥、临水低行的石径衬托峻峭石山。
“小”与“低”,“疏”与“密”,衬托园林布景多变,景致明丽动人。
因此,对比和衬托是园林布局中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
苏州园林讲究庭院深深,幽深曲折的园林布局。
园林利用风景之间的层次与引申增加庭院的深度感。例如,道路环绕,山径曲折,假山临水,白墙小院,漏窗窥景,甚至几株翠竹,几片芭蕉叶,都能增加造景的深度。
园林靠“隔”来造成观赏者的“悬念”,达到“景有尽而意不尽”的艺术境界。像拙政园的“远香堂”向西,穿过“香洲”,赫然出现“见山楼”,而向东绕过平台,又有“枇杷园”映入眼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庭院深深深几许”等在苏州园林造景中比比皆是。
借景、对景、框景都是苏州园林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方法。
园林要在布局中达到“精而合宜,巧而得体”的境界,这就呓造园家在设计布局中是如何运用借景、对景和框景的匠心了。
通过借景可以突出主题,强化立意,巧妙将四周的景物借为己用。例如,拙政园借北寺塔,拙政园中园的荷花池等。借景有远借、邻借、俯借、仰借等手法。
对景是指一个观赏点要与另一个观赏点相互对映,使之互相有景可观。例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以及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泂外的倒影楼等景物。拙政园池南的“宜两亭”与池北的“倒影楼”隔池相对,互为对景。
框景是指用门、窗、洞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空隙作为画框,反真实山水风景或是竹石小景纳入画框,成为一幅挂在墙的画。
像漏窗是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是框景的灵魂。漏窗本身就是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水榭楼台,花草树木,通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
景色随脚步移动也随之变化,真下产生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园林俯拾皆是。
二、苏州四大古典园林
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是指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年~1278年)、元(公元1271年~1368年)、明(公元1368年~1644年)、清(公元1644年 ~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东北的园林路,被誉为“假山之国”。
留园位于苏州城西北的留园路,面积约2公顷。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娄门内东北街,占地5公顷。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 一)拙政园
谈苏州古典园林,就不能不提到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四大名园之首,各种造园要素,在拙政园都能找到,可以说,拙政园就是园林博物馆。“拙政”两字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意思是说治园种菜,悠闲自得,也不失为愚人的一桩乐事,既有归隐田园的思想,又有自嘲的意思。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1530年竣工,建造历时20年。到了康熙三年(1664)由私人宅园变为官衙园林。拙政园历时400余年,变迁繁多,或增或废,或兴或衰,历经沧桑。现存的建筑大多是太平天国以及其后修建的,总体风格仍不失明代风貌。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的涵青亭(东园)
拙政园的芙蓉榭(东园)
拙政园的玉兰堂 (中园)
拙政园的见山楼(中园)
拙政园的远香堂(中园)
拙政园的小沧浪(中园)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中园)
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中园)
拙政园的香洲(中园)
拙政园的塔影亭(西园)
拙政园的浮翠阁(西园)
拙政园的留听阁(西园)
拙政园的倒影楼(西园)
拙政园的笠亭(西园)
拙政园水面的架桥
拙政园水景
拙政园的小飞虹
(二)留园
留园是苏州四在名园这一。取名“留园”,有“长留天地间”的意思。
留园现有面积两万多平米,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建筑面积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一。留园是清代园林风格的典型代表。
留园素以湖石名峰著称,时到今日,留园内大小峰石30多块。俊美多姿、玲珑可爱的湖石能让你领悟园林艺术“石文化”的深层含意。
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被称为“留园姊妹三峰”,三峰之石颇具传奇色彩,奇巧而富有画意,是大自然的造化。
留园平面图
留园的古木交柯
留园的涵碧山房
留园的涵碧山房
留园的可亭
留园的冠云峰
留园的小蓬莱
留园的石林小院
姑苏留园
(三)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现在为人民路沧浪亭街,面积约为16亩,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且是唯一基本保持了旧有规模和风貌的园林。全园布局自然和谐,誉为“写意山水园”的典范,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起列为苏州四大园林。
据史料记载,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到了北宋庆历五年(1045),文人苏舜钦蒙冤遭贬,流离到了苏州,见一处废园草树郁郁葱葱,水面很是宽广,便出了四万钱的价格购得了园子,并在园子北部土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个小亭,取名“沧浪”,名字取自《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苏舜钦也从此便自号为“沧浪翁”,在城市中过起了隐逸山水、逍遥自乐的生活。在沧浪亭居住的这段日子里,他写了千古名篇《沧浪亭记》,还邀请了欧阳修作了一首长诗《沧浪亭》,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的句子,意思是这么好的地方无人欣赏,也暗示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沧浪亭自此逐渐名声大振。可惜苏舜钦在沧浪亭仅仅住了短短两三年,之后朝廷一纸任命,将他派到了湖州。这次重入仕途成了他与沧浪亭的诀别。
沧浪亭平面图
沧浪亭正门
关于沧浪亭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清代苏州寒儒沈三白在著名的《浮生六记》中这样描写沧浪亭:“檐前老树一株,浓荫复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声袖底,月到波心。”书中用小品文记叙了作者与其爱妻芸娘相伴相爱十几年间的情事,而沧浪亭就是这段至情至性的爱情见证。
沧浪亭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已经不是初见时的旧貌了。唯有丘山古木、虬枝苍劲还保持旧时的风度,反映出宋代园林的格局。现任的园林建筑大部分是清代所建,虽然没有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却有着朴实厚重的滋味。
沧浪亭之印心石屋
沧浪亭之西部小院
沧浪亭之古沧浪亭
沧浪亭复廊
(四)狮子林
狮子林至今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狮子林的取名依据有三个:首先,狮子林中多奇石,最高的是狮子峰,有象形的意思。其次,维则禅师曾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有传道的意思。最后,佛经中有佛陀说法有如狮子吼之说,有正法的含义。
清朝时,皇帝康熙、乾隆先后几次来游。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南巡,曾亲临狮子林,并题“狮子林”匾额。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的卧云室
狮子林的九狮峰
狮子林的水院全景
狮子林的真趣亭
狮子林的问梅阁室内陈设
狮子林的湖心亭与问梅阁
狮子林的曲径
狮子林的假山
狮子林的漏窗
三、其它园林
在苏州古城的内外还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小园林。这些小园既有“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共性,又各自在艺术创造上有着独特的造诣。它们与前面讲述的园林一起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群体,使苏州享有“园林之城”的美誉。
网师园是苏州名园之一,以小巧精致简洁取胜,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网师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景德路。最大特点是山景,虽然占地面积仅三亩,但因为布局得当,内湖的叠石假山很有深山幽谷的意境,被行家评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冠。此山为清代常州叠山大师戈裕良的力作,虽由人作,却尽得造化之妙,堪称假山之珍,环秀山庄因此而驰名。
耦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仓街小新桥巷深处,三面临水,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其地十分僻静。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风韵,幽雅宁静佳“耦”天成。
怡园:位于苏州人民路343号,建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是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尚书吴宽的旧宅上建造的典型的江南官僚私人园林。在造园艺术上吸取了宋、元、明、清的组景手法,博采众长,把历代园林风格糅合一体。
曲园:位于苏州人民路马医科43号,是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俞樾亲自参与了规划设计,筑有“乐知堂”、“春在堂”和“认春轩”等三十余楹。园内景致以“曲”为主题,曲径通幽,曲廊蜿蜒,有一小池名为曲水,池畔点缀一小亭,颇有生气。
听枫园:位于苏州庆元坊12号,面积7亩,内花园1.7亩,为清光绪年间苏州知府吴云所建。此园“宅居不广,却小有花木之胜,与曲园之“微”相评量。
五峰园:位于苏州阊门西街下塘,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传为长洲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又有一说为文徵明侄子文伯仁所建。全园以五峰为胜,辅以水池,并筑有桥、亭、舫、廊。
鹤园:位于苏州韩家巷,与曲园、听枫园南北为邻,面积约为0.2公顷,为清光绪宣统间洪氏所建造,取俞樾所书“携鹤草堂”而名“鹤园”。
畅园是清代晚期的宅园,位于苏州庙堂巷22号,宅院面积4.14亩,花园2.12亩,建园的历史缺乏记载,相传为清后期官僚所建。畅园面积虽小,但布局巧妙,园景层次丰富,建园手法细腻,是苏州具有代表性的小园林之一。
壶园:位于苏州庙堂巷七号住宅的西侧。此园面积仅300平方米,但堪称以水为主景的园林佳例。
残粒园:位于苏州装驾桥巷34号,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扬州某盐商住宅的一部分,称为东园。住宅有中、东、西三路,园在住宅东路花厅东侧。民国时期归画家吴待秋所有,取唐代李商隐“红豆缀残鹦鹉粒”句意,名为“残粒园”。
北半园:位于苏州白塔东路82号,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后归安徽人陆解眉,并取名“半园”,又因城南仓米巷史氏的园子也有一座半园,故名“北半园”。面积虽小,但景致布置紧凑有序,又因独特的以“半”为主题的构思,使园子具有很浓的趣味性。
拥翠山庄:位于苏州虎丘山二山门内古“憨憨泉”遗址西侧,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全园面积0.1公顷,共分四进,随地势高下错落,庭院中散植梅、柳、蕉、竹,凭山远眺,四面入景,绿意盎然,所以取名为“拥翠山庄”。
退思园:位于苏州西南18公里的吴江市同里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2年。园主任兰生在安徽凤阳等地任兵备道,因营私被解职,回乡以度晚年。此园的设计者是当时著名画家袁龙,占地0.65公顷,面积不大却意境深远,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句意,名为“退思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