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

做你的情感树洞。点击上方“关注”,你的故事,你说,我听

禾田飞歌 | 原创文章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1)

经常有女性朋友在后台问:如何与婆婆保持好的关系?

要想婆媳有好的关系,原则上就是相敬如宾,把她像宾客一样去尊重,必要时靠近,平时远离,并守住自己的底线,绝不退让。哪怕是因此而发生冲突,也不要害怕,因为冲突,才能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容忍度有多强。你也能探明对方的底线与火力强度,以后就在双方都可以忍耐的范围内交往。

当然,如果双方在成为亲人之前,能够开诚布公地好好谈谈,告知自己的喜好和为人底线,也许不用发生冲突,就能好好相处。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婆婆写给未来媳妇的一封信,不由得感叹:如果所有婆婆都如此明事理,哪里还有婆媳矛盾呢?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位婆婆有些霸道,把什么都算得太清了,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

一封信引来两派不同的意见,所以说,只有三观都很契合的婆媳相处,那才是一片莺歌燕舞、歌舞升平、皆大欢喜。

相敬如宾只是一条相处原则,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这位婆婆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其实一个家庭的生活,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搞好经济,二是处理好关系。

因为信的内容很长,我简短地从经济、房子、关系孩子四个方面总结一下: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2)

经济方面,大家和小家要分清、婆家和娘家也要分清。

未来的小家由儿子和儿媳共同经营,工作与不工作,全凭媳妇意愿,因为男人养家天经地义;不要向公婆伸手,也不需要给公婆生活费。公婆辛苦大半辈子的钱,够他们自己开销,不会增加儿子儿媳的负担。

儿媳娘家的事,不要让儿子去承担,因为儿媳娘家没有养育过他,所以没有责任回馈。当然,儿子出于对儿媳的爱和对儿媳家人的敬重,愿意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婆婆也理解和支持。但婆家不会给予儿媳娘家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反之,如果娘家财力雄厚,婆家也决不会攀附。

公婆的财产由儿子和孙子继承,儿媳没有份。因为儿子挣的钱是与儿媳共享的,公婆也不会惦记。

房子方面,自己的房子是儿子的,儿子与儿媳买的才是属于小两口的

儿子与儿媳结婚,公婆负责提供住房,北京四环以内商品房130平以上,但房产证不会加儿媳的名字,所以,儿媳尽量不要在房子里接待远方的客人;房屋的装修与家电,公婆提供20万元预算,拿发票实报实销,尽量节约;

儿子儿媳有条件购房时,公婆会视情况而定,提供一定额度的支持和祝贺,表达心意。

在没经过儿子儿媳允许下,婆婆绝对不会不打招呼就上门;同样,也请儿子儿媳尊重公婆的生活,除了凌晨深夜,任何时候都欢迎上门。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3)

关系方面,有话当面说,有理当面讲,相互尊重,互不牵扯

儿子是自己拉扯长大的,儿媳不是亲生的,只能做到尊重,争取能够喜欢;反之也一样,儿媳对婆婆要尊重,如果能喜欢更好;

儿子是亲生,不可能爱儿媳超过爱儿子;但儿媳又是除了老伴和儿子外,婆婆最亲的人,所以在家里可能不会那么疼爱,但是在外人面前,绝对维护儿媳,与儿媳站在一起;

如果儿子儿媳发生争执,婆婆会尽量偏向儿媳,因为话说重了儿子不会记仇,但儿媳会;请儿媳尽量不要在婆婆面前说儿子的不是,婆婆心里会反感;

在婚前,婆婆会尽量客观地介绍儿子的优缺点,让儿媳知道她将嫁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婚后,儿媳对儿子的管教就与婆婆无关,婆婆尽量做到不帮忙也不阻挠;

对婆婆有意见或是看不惯,请两人独处时坦白地说出来,不要在第三人面前相互指责;同样,婆婆对儿媳有什么看不惯或不喜欢的,也同样到人后处理,达成共识;

因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两家人的关系,如何相处?总的意见就是多玩乐少共识,经济互相不往来,关系互相不借用。如果两家旗鼓相当,就多多玩乐;如果条件相差太远,最好两家少来往。

关于孩子,婆婆尽量不插手,儿子儿媳自己做主科学教育

婆婆不伺候儿媳坐月子,因为产妇情绪不稳,容易拌嘴,伤了和气。婆婆会出钱请一个月嫂一个保姆;如果儿媳母亲愿意来伺候女儿,婆婆会负担儿媳母亲的费用;

每隔一天婆婆会去帮着采购,儿媳可以列出采购清单,婆婆按清单出钱采购;

孩子的教育问题,容易引起矛盾,婆婆建议:孩子教育的决定权在儿子儿媳手里,希望以科学的态度,请教专家,以安全为前提,培养一个健康正直的人。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4)

说实话,看了这封信,给我强烈的空间感和界限感。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这种先说断后不断的范儿,丑话先说在前面,但其实感情倒是可以慢慢培养。

日久见人心,在婆媳关系中同样适用。我表舅妈和她儿媳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从客气疏离到彼此亲近。

我表舅妈那个人,是个小学老师,知书达理,性格比较淡泊,对谁都是淡淡的。

当初儿媳妇刚进家时,对表舅妈这种面冷心热的人,保持着戒备。好在她们不住在一起,相互间保持着距离,倒也相安无事。

儿媳父母有两个女儿,儿媳是小女儿,但在她家,大女儿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女儿不受待见。

自小女儿嫁到表舅妈之后,很少回娘家。但只要回娘家,肯定是父母或者姐姐有什么事需要她去做。

表舅妈从来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儿媳。儿媳也是客客气气地表示感谢。

直到儿媳生了孩子,两人的关系才渐渐地有些亲昵。不过像我表舅妈那样的人,即使与人亲昵,也绝不会抱着亲着叫“乖乖”的,只会用行动不会用语言表达。儿媳倒是表达得很直白,每次见了婆婆,都笑得见牙不见眼了。

她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带来了这样的变化呢?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5)

表舅妈儿媳叫晓春(化名)。晓春生孩子时,表舅妈也跟上面那位婆婆一样,没有伺候她坐月子,只是出钱请了月嫂。表舅妈自己呢,每天都要去儿媳那里看看。月嫂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帮一把手。

等到儿媳出了月子,说想回娘家住住。结果娘家拒绝,说是在帮晓春姐姐带孩子,没空。

晓春姐姐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是在娘家坐的月子,也是由父母帮着带大的,小的一个已经上了幼儿园。

看到晓春难过的表情,表舅妈说,她继续出钱,给晓春再雇个保姆,帮着晓春带孩子。

儿子说表舅妈,为什么她不帮着带?

表舅妈说:“我怕做得不好,你们不高兴,又不敢告诉我,窝在心里,以后影响我们的家庭关系。再说,我们的育儿理念不一样,起矛盾就不好了。”

当时晓春心里确实有些不舒服,但既然婆婆这样说了,也不好坚持让婆婆来带孩子。

巧了,这时,晓春父亲生病住院。娘家打来电话,让晓春去医院照顾,母亲说带孩子走不开。

晓春的孩子还在吃奶,根本离不开人。但娘家母亲在电话里大发雷霆:“那是你爸,你就这样看着不管不问吗?你提你姐干什么,她身体不好,她不能去照顾你爸。你去!不孝顺的东西!”

没有办法,晓春不得不答应。一大早,天还没亮,晓春就把奶挤好了放冰箱里。当她拉开房门的时候,婆婆就站在门外。看到晓春,婆婆淡淡地说:“你放心去吧,有我呢。”

晓春鼻子一酸,低头走了。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6)

每天,晓春一大早出门,到了晚上才回来。有时,如果父亲折腾她,她几乎要到半夜才能回来。但无论她几时到家,婆婆都要等到她回家之后才离开。

有一次,晓春父亲因为身体不适,把气都撒向晓春,把稀饭连碗带汤全砸到晓春身上。晓春手背上被砸出一片淤青,肿了起来。

回到家,婆婆发现了晓春手背上的红肿,马上回厨房拿起香油,给晓春轻轻地抹在手背上。

晓春想想当时在病房里的委屈,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婆婆说,家里没有治烫伤的药,先用香油消消肿。明天她过来的时候给晓春买过来。

第二天上午,晓春刚要出门。她姐姐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呵呵,你还真是到哪里都不受待见哈。又被你婆婆押着干什么去了。我真是可怜你啊!我不管你在干什么,反正你做完赶快给我滚回医院。我才不要一天都呆在这里。”

一句话让晓春听得莫名其妙。等婆婆来了之后,对晓春说,她可以不用去医院了,在家歇几天。

后来晓春才知道,是婆婆给娘家打了电话,发了一通脾气,说晓春现在是她家的人,照顾自己父亲应该,但孩子还在吃奶,不能天天都去。一周只能让她出去三天,而且去半天就得回来。要不然,就让她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天天闹,婆婆受不了。

在这件事情上,表舅妈选择做了一回恶人。这与她素来与世无争、淡泊的性格完全不符。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7)

既然表舅妈不说,儿媳晓春也装着不知,但她看向婆婆的眼光与以前有所不同了。她知道这个面冷的婆婆其实心里很善良,只是因为她的个性和平时的行事作风,显得与人的关系很冷淡而已。

晓春事后仔细想了想她与婆婆的相处,确实避免了很多矛盾的发生。而且在去照顾父亲这件事情上,自己亲妈都没有像婆婆那样心疼自己。母亲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姐姐身上,自己在家没什么存在感,但在婆家,婆婆虽然不是太热络,但她把儿媳的难处看在眼里,并站在儿媳这一边维护她。

现在,尽管我的表舅妈对儿媳表面上还是那个样子,但儿媳对她的态度却变了,因为晓春知道,婆婆在心里还是疼她的。

我觉得不论是前文的那位婆婆,还是我的表舅妈,她们都是活得很通透的女人,理性又智慧,懂得界限、懂得尊重。

有人说,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设置好界限的关系才会是能够长久的关系。婆媳关系也是如此。

你认为呢?

嫁到婆婆家什么都不管我们(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8)

图 | 《你好妈妈,再见》剧照

END

今日互动话题:

你认同两位婆婆的处事态度吗?

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喜欢此文,请动动手指转发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