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

她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了那个年代女性的欣喜与惆怅,也用精妙的构思展现了文字之美的古代巅峰。

她的才情不只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多的是让文字在艺术里开花,雅致是她,叛逆是她,敢爱敢言更是她。

她如此纯粹,又如此复杂,在封建男权社会里用自己的才情和思想书写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一生,此人便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

李清照的文采在大宋可谓是“蔚然”,她生性洒脱,从不会掩盖真情,曾在雨后因思念丈夫写下一首词《丑奴儿》,用词非常大胆,令人心生向往。那么李清照到底是个怎样的“奇”女子?在这一生之中有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如果论国力强盛,无人可比肩大唐,如果论文化繁荣,那么大宋绝对榜上有名,它被称为“文人的黄金时代”。自宋太祖起就宣扬“崇文轻武”,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长大的。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真正的书香门第,祖父在朝为官,最高做到宰相一职。其父李格非是北宋年间有名的文学家,师承韩琦,他的一生可谓“文采斐然”为大宋贡献的著作颇丰,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李清照的一生必然不简单。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2)

李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对于李格非来说,女儿的家庭教育一样重要。自小在文化氛围里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聪慧伶俐,让她有了才华过人的本事。年少时,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全家搬迁到了汴京,优渥的生活,繁华的景象,都给了李清照迸发灵感的热情,除了诗,她开始向词坛并进。

16岁那年一首《如梦令》横空问世,其中一阙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从小就是好酒之人,她有着男子的豪气,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晚归时她与众人欢快的模样。行文清浅,没有什么晦涩难懂之处,这样文风盎然的词句让人惊叹不已,一群娇俏的女孩跃然纸上,让众人自叹弗如。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3)

李清照很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自己的情怀总是不加掩藏,上阕词语欢快异常,下阕却显得李清照少女多情。就是那有名的《知否》:“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愁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黄蓼园曾赞叹道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跌出知否,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整个短幅中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本是一曲小令出现在李家的宴席上,却因晁补之的赞叹,让它从闺阁传到了士大夫的耳朵里。一时间李清照名声大噪,人人赞叹李家的才女名不虚传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4)

诗名在外的李清照一度红遍整个汴京城,众人的羡慕和追捧并未将少年之人放在心上,依旧活得率性肆意。除了关在屋里读书,李清照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下棋、喝酒,打马,所谓打马就是赌博。

闲来无事邀上几个闺中密友,以打马定输赢,输了便要饮酒作诗,李清照精通此数,每次都把别人弄得落荒而逃。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5)

久而久之关于她的风言风语就传了出去,家中玩腻了,这位大才女就开始往街上跑,专找茶水酒楼之处,与他人吟诗作对,也就是这样不似闺阁女子的作风吸引到了一白面书生赵明诚。

作词求欢,夫妻趣事

李清照算是妥妥的白富美,家中高官爵位,书香门第,母亲王氏是状元王共振的孙女,嫡出的名门闺秀,来李家提亲的不是文人墨客就是财阀公子。但这些庸脂俗粉怎么会入得了李清照的眼,夫君的选择李清照偏要自己觅得。

那年十六岁,端午节,在家中百无聊无赖,这位才女带着弟弟李迒偷偷跑到了街上,“汴京真是富贵,乱花迷人眼”。为了不虚此行,两人点了一桌子美食,吃饱后刚要离开,就听见水晶帘后几个世家公子吹捧“李郎诗词绝贯古今”。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6)

当即有人提出苏轼才是最好的文人,李清照听到这些直接走了进去一句“柳永之词俚俗尘下,苏轼之诗不协音律”。直接把众人惊呆,这世上少有敢批判苏轼的诗,李清照算是开了先河。

说完便走了的李清照,没注意到坐于中央的白衣书生,对她一见钟情。此人便是赵明诚,他的家世可一点也不比李清照差,父亲赵挺之中进士,先后担任过教授、通判、吏部侍郎,两家本是同乡,但李父与赵父在政治立场上大为不同,两家少有来往。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7)

本来政治立场不同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种政见成了李家和赵家一道解不开的绳索。李格非看不上赵挺之通过变法搜刮民脂民膏,赵挺之看不上李格非保守没主见,横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不是鸿沟是银河。

自从端午一见,赵明诚非卿不娶,为了打动李清照的芳心,小舅子李迒成了两人的传信史。

一个是名满京城的才女,一个是年少有为的世家公子,两人本该是令人艳羡的佳偶天成,却因家族势力将深情藏于书信中。只是哪有不透风的墙,最终李格非知晓此事,跟预期的一样坚决反对。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8)

李清照郁闷无比,直接写下一首《怨王孙》那句:“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女儿家的心事,一眼被赵明诚看穿,定当不负卿意,是他许给李清照的承诺。

两人携手斗争了两年,最后因为宋神宗驾崩,变法被废除,两家的关系缓和下来,为了让双方父母同意,一起跪在双亲面前祈求。看着这对鸳鸯如此心诚,四位老人也就松了口,赵明诚不顾一切带着聘礼来到李家提亲,到这时他们才如愿在一起。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9)

从相知到相爱,对于爱情,赵李二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携手共度是一生的结局。赵李两家都是士族,礼仪方面自然慎重。礼成之后李清照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赵明诚身体的温度,做了许久的梦,此刻成了现实。

婚后的这对小夫妻琴瑟和鸣,恩爱异常。一个作词谱曲,一个吹笛吟歌,不仅如此,双方还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

赵明诚是爱金石如命之人,家里收藏着大大小小无数珍宝,新婚蜜月期遍游京城繁华阶段,夫妻二人专挑文物市场闲逛,看到喜欢的东西通通买回家。虽说赵明诚家境殷实,但成亲后就要自己居住,李清照嫁过来的时候,他还在太学学习,没有官职就没有俸禄。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0)

日子过得清贫,但李清照却满不在乎,一天,赵明诚放假回家,唉声叹息,妻子询问缘由,本不愿开口的赵明诚道出实情:自己经过市场看上一件金石文物,苦于囊中羞涩并未将它买下,心里甚是后悔。

李清照只当什么大事,随即进屋打开了从娘家带来的嫁妆,让赵明诚去购买,赵明诚带着钱财买到了宝石像个孩子一般开心,这件事也被记录在了夫妻共同撰写的《金石录》里。

除了这些,要说夫妻间的趣事,那可是数不胜数,虽说是文人墨客,但撩起人,绝对是“文化流氓”。在一次下雨之后,李清照为了求欢赵明诚,曾亲手写下《丑奴儿》一词:“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苏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1)

大致的意思是说“夏季炎热,一场风雨带走了这样的天气,让人的心情变得很是愉快,自己肌肤白皙,穿着薄薄的睡衣若隐若现,散发出淡淡幽香,笑着对丈夫说,床上的凉席非常凉快”。

在现在人眼里这首词写得极具魅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的闺房之乐。但宋代那个社会风气,这首词用词非常大胆,让众人浮想联翩,心生向往。

为何说这首词用词大胆,首先“笙簧”是一种古代乐器,但它的出现却和女娲有关。在古语中“笙”做“生”与生殖崇拜相符,两性之间通常用“笙簧”代替,李清照的表述是非常露骨的。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2)

其次“雪腻苏香”描写出了肌肤好颜色,穿上薄薄的纱衣,可谓是气氛暧昧到极点,最后的挑逗直接让赵明诚沦陷一声“檀郎”。语句酥麻此后拍了拍床上的凉席,岂不是有语无言“天色已晚,早早就寝”吗。

这首词流传后受到了多数人追捧,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但李清照的大胆绝不会因为谁退缩,这是她的个性,也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3)

宋朝虽说民朴开放,但女子的社会地位仍然低下,能将求欢词写到如此意境李清照绝对是当世第一人。当然作为丈夫的赵明诚的内心必然是欢喜的,两人的感情在深入交流后才会更上一层楼。

晚年凄苦的李清照

本以为两人会携手度余生,没想到赵明诚的生命过于短暂,年仅四十八岁就驾鹤西归了,留下了李清照一人。宋神宗驾崩后,李家的境遇就急剧下滑,到了徽宗即位,家族已经全面衰败,当年的千金小姐如今只剩下钗裙布衣。

本以为生活艰苦,还能得一席安定,却没想到“靖康之耻”爆发,为了生存李清照不得不带着大批书卷字画,踏上了逃亡的道路。风雨欲来,支撑不住身体的异样,终于病倒,在养病期间被张汝州乘虚而入。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4)

张汝州只是池阳军中的小吏,见到李清照病重,一路上嘘寒问暖,端茶倒水,一副勤快的样子,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中,李清照再嫁张汝州。可此人并非良人,之前的种种表现只是为了得到李清照为数不多的诗词手稿和她与赵明诚收藏的金石。

婚后的生活,李清照苦不堪言,夫妻双方的矛盾多出自三观不合,对于沟通和交流完全等同于“鸡同鸭讲”,索然无味的两人,到了不想跟对方说话的地步,冷淡的如同陌生人。

也就是这个时候,张汝州露出了他本来的面目,李清照的所有诗词他都要霸占,随机倒卖,那些收藏的金石被他一一抢去。抢不走就对着李清照拳打脚踢,身心俱疲的一代才女犹如踏进狼窝,对于这个男人绝不能忍。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5)

为了能脱离婚姻的苦海,李清照冒着坐牢的风险,让弟弟帮忙调查早年张汝州科举考试作弊的情况,拿着厚厚的一打证据,走进了县衙大门。宋朝法律规定,妻子告丈夫,即便罪名成立也要坐两年的牢。

李清照为了脱离苦海顾不得身后事,宁愿承担牢狱之灾也不愿意面对一个满口谎言,暴虐成性的男人。

查有实证后,张汝州下了大狱,李清照和张汝州的婚姻宣告结束,淡然自若的她走进监狱准备服刑。最终一名好友花了大价钱才保住了李清照,被关了7天就释放了,出狱后的她,守着她与赵明诚的《金石录》还有自己的诗词过完了下半生。

李清照婚后最消极的诗(雨后李清照向丈夫求欢)(16)

公元1155年,李清照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土,想念着已经逝世的亲人,心中惆怅。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理解她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最后的日子里这个才女剩下的只有凄苦,被人发现时躺在床上没了呼吸。

李清照是大宋时代最璀璨的瑰宝,被誉为“诗词皇后”。但前半生的欢乐弥补不了后半生的凄苦,充满传奇的一生,也让中国文坛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

她的才华至今无人能及,那么多的诗篇入选当代课本,足见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她有着最清新自然的表达,也有着温婉动人的传奇,这样的率真当真是所有人都模仿不来的,李清照永远是李清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