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哪里的猪头肉最好(泰兴人说说横垛猪头肉)

文/柳成荫(泰兴)

似乎泰兴人只知道刘陈猪头肉,从简单的“猪四宝”到覆盖到所有猪副产品的“猪八宝”,无非是猪头肉、舌头、耳朵、尾巴、爪子、猪大肠、猪心……

那是嘘头,想赚钱,什么嘘头都可以书写成“软文”,谁书写成功了,谁就为自己创造了财富。正如,靖江蟹黄汤包并非陈士荣独创,有汤包时,陈士荣父亲的叔叔的爷爷的亲伯父还没生出来,怎么靖江蟹黄汤包成了陈士荣的头衡。靖江蟹黄汤包二百多年历史,把陈士荣祖孙三代算上,二十五岁一代人,三代也不足一百年,陈士荣的祖父都没出生,何来陈士荣汤包一说,关键是陈士荣注册了商标,注册的蟹黄汤包,这是为自己创造财富铺平道路。

然而,食客并不买账,我管你什么商标不商标,注册不注册,好吃才是硬道理。南之缘汤包算是我的最爱,不过,不及曲霞德泉汤包。众口难调,爱者为尊。

扯远了,再回归刘陈四宝、八宝的童话中来。

据说,刘陈有一家名气很大的猪头肉店。老朽久闻大名,却无缘品尝。不惜余力,驾车前往,专程从二百里之外的常州赶过去,以解积蓄已久的饥肠辘辘。

走进这家烧腊店,可能去晚了,店内空无一人,并未见到排队购买的场景。进门后,我咳嗽了两声,才见一中年女人走出来,我说来吃猪头肉的。女人走进了厨窗,我说要个嘴管子(方言:猪嘴巴)。称好、切好(贵与不贵无所谓,闻味而来的),问坐哪里吃。女人说只卖猪头肉,不做堂食。

有些失望。大热天,驾车二三小时赶到这里,难不成让我手托猪头肉,坐马路的路牙上,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用手抓着猪头肉往嘴里塞?那岂不成了流浪街头的丐帮?好酒不怕巷子深,也怕巷子封了进不去。你不是自己把财路路封了?哪怕你弄张椅子当桌子,让我盘地而坐,好歹也尝到了你家的美味。

这就是泰兴烧腊店的特色,只提供外卖,不提供堂食。

隔壁有个小饭店,走进去了,怕不点菜人家不让我落坐,装模作样点了个红烧小公鸡,把装着猪头肉的塑料袋(白色塑料袋)放到桌上,打开,迫不及待地用手拈了一块,放到嘴里。有点肥、有点膩,并未尝到肥而不腻的那种滋味。也许吃菜看心情吧。仅吃了几口,再也吃不下去了。

江苏哪里的猪头肉最好(泰兴人说说横垛猪头肉)(1)

家乡人的猪头肉,肥而不腻,软烂糯香

美食配美器,还要环境,少不了服务,这是做餐饮的自然规律。正如,你的餐饮店门口放了几只垃圾桶,菜再好,再有特色,谁会伴着臭气与苍蝇共饮?

别说什么“四宝”、“五宝”、“八宝”,这是玩数字游戏,仅一只猪头我可以给你整出二十宝:猪鼻子、猪上唇、猪下唇、猪耳根、猪耳边、猪眼睛、猪脑髓、猪脸肉、猪下巴、牙板软骨、猪天梯、胡桃肉、喉脆骨、喉骨拆肉、舌根肉、舌尖肉、食管肉……

有意义吗?

那是玩嘘头,哪来这个宝,那个宝,猪头肉就是猪头肉,最多分出个舌头和耳朵,难不成还能烧出个“龙肝凤胆”来?好吃才是硬道理。至于猪爪子、尾巴、大肠之类,也是放到老卤锅里卤出来的,口感不一样,但味道与猪头肉没有异样。

言归正传。

笔者是吃猪头肉长大的。家乡很贫穷,七毛四一斤的肥得流油的猪肉买不起,一毛二分钱一斤的毛猪头还能承受。在那贫穷的年代,毛猪头倒是常买,一两个月总会买一只。

祖父是煨猪头肉的好手。父亲从猪行把猪头拎回家,料理猪头的任务就交给祖父了。刮洗干净,把猪头放到案板上,用镊子细细地把猪毛一根一根地拔干净。用汰斧(方言:斧头)一劈两片,取出猪脑,再在脚桶里泡尽血水,才可烧制。

大人们说,吃猪脑补脑。祖父先把猪脑煮熟了,盛在小碗里递给我,尝之,肥、嫩,我终于明白了“嫩如猪脑”一词的来历。

江苏哪里的猪头肉最好(泰兴人说说横垛猪头肉)(2)

红烧猪脑,又嫩又肥

爷爷烧猪头肉并非烧腊店的那种扒猪头的烹饪方法,而且连骨头斩成块,有骨头的肉最香。焯水后在大铁锅里炒出油来,倒入井水开始烧煮。调料很简单,也就姜葱、白糖、酱油,并没有八角,小茴香、白芷之类的香料。

家乡人烧菜,讲究的是原汁原味,正如家乡人一样,本本分分。

猪头肉在锅里翻滚,香味在灶房里弥漫。那时的猪头肉真的很香,要在锅里焖烧一个半钟头才会焖烂,哪像现在的猪肉,在汤中滚几下,就已熟透了,几乎品尝不到肉的香味。

猪头肉出锅了,红润润的,如玛瑙一样晶莹剔透,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尝之,软烂糯香,满口生津,大呼解馋,大呼过瘾。猪头肉的胶质很强,满满的胶原蛋白,几块猪头肉落肚,嘴边子都粘乎乎的。

公社的猪行在我们生产队地皮上。那年夏天,天热,猪头卖不出去,降价售销,八分钱一斤,父亲拎了两只回来。那时没有冰箱,祖父突发奇想,把它腌起来。夏天,不是腌肉的季节,祖父把猪头用盐码好,用塑料布包得严严实实,埋到了水缸旁边的地底下。一个星期挖出来后,有了异味,腌臭了。在钱很值钱的年代,祖父舍不得把臭猪头扔掉,多焯了几遍水,煮熟了。尝之,有种说不出来的香味,或者说别有风味,这应了家乡人的一句话:生臭熟香。

江苏哪里的猪头肉最好(泰兴人说说横垛猪头肉)(3)

家乡的红烧猪头,成了餐桌上的头道菜

到了八十年代,老街上有了第一个烧腊店,老板姓崔,原来在猪行里卖肉。这算是小镇上的第一代猪头肉店吧。崔家做的是传统的卤猪头,连骨头放老卤汤中卤熟卤烂,捞出来拆去骨头,这叫“扒烧整猪头”,算是淮扬菜的经典。

家乡的猪头肉要趁热吃,刚出锅的最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由此想到在刘陈尝猪头肉的情景,肉是冷的,故感觉到口感肥腻,顿时食欲全无。

后来,崔氏年龄大了,洗手不干了,在崔家打工的一对夫妻在自己家里煨起了猪头。女主人姓蒋,我们亲切地称她蒋二。这算是小镇上的第二代猪头肉店了。蒋家在原来崔家的基础上有所改良,出锅的猪头肉色泽红润,煨得更烂,更入味,真正地吃到嘴里粘嘴边子。

贾氏也年龄大了,烧腊店也关门了。老医院西边的一家姓叶的人家支起了灶,也开始煨猪头了,算是小镇上的第三代烧腊店。男主人矮小,女主人却五大三粗的,脸上有麻子,老家人称她“麻奶奶”。叶家不仅卖猪头肉,还做黄烧饼、卖包子。烧饼也不错,炉子里烤出来的,酥脆焦香。叶家的猪头肉做得红红火火,算是远近出了名,连黄桥人都赶过来买。那时,提到麻奶奶家猪头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麻奶奶是城里人,后来落实政策,举家回到了黄桥,烧腊店也随之关门了。就在麻奶奶家的旁边,又一家猪头肉店开业了,一刘姓开的,至今仍在经营,算起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算得上是一个老店了。刘家应算得上家乡第四代烧腊店了,也把家乡的猪头肉推向了鼎盛时期。笔者在常州做餐饮时,曾把他家的猪头肉工艺引进到我的餐饮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苏哪里的猪头肉最好(泰兴人说说横垛猪头肉)(4)

泰兴猪头肉,代代传承的美味

猪头肉,曾是乡下人的美味,现在已登上大雅之堂。家乡大大小小的饭店几乎都在做这道菜,家乡的味道,永远驻足在家乡人的心目中。遗憾的是,再也品尝不到祖父烧的猪头肉了,尤其是那别有风味的臭猪头……

【谢谢关注】喜欢作者的文字,请点右上方的“关注”,作者将为你奉献更多的乡情乡味,勾起你美好的回忆,敬请期待。

江苏哪里的猪头肉最好(泰兴人说说横垛猪头肉)(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