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1)

轰动香港的奶昔杀人事件,真的是现代“潘金莲”的故事吗?

罗伯特怀疑妻子南希在自己的酒杯里下了毒。

和往常一样,罗伯特下班回家以后,习惯性地给自己倒上一杯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坐在客厅里慢慢品尝,卸去一天的工作烦恼。可是最近他觉着酒杯里威士忌的味道不太一样,仔细咂摸以后,甚至能尝到一点异味。

这异味,会是妻子给自己下的毒吗?

罗伯特为自己冒出的念头感到有一丝丝羞愧,就算最近家里的气氛比较紧张,但这么揣度自己的妻子,未免也有些太疑神疑鬼了。他说服自己,不再追究这个无关紧要的细节。

当尸体在黑暗中缓缓腐烂时,如果世上真有鬼魂,罗伯特或许会后悔自己此刻的决定。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2)

罗伯特 图源:参考资料1

1

2003年11月6日,由于好几天没见到罗伯特上班,也根本联系不上他,美林证券的副总裁大卫非常着急。大卫跟罗伯特是同事,两个人的私交很好,他知道罗伯特最近在跟妻子吵架,所以他推测罗伯特可能在宾馆,但是在查询完几家罗伯特常去的宾馆之后,仍然没有任何消息,大卫无计可施,只好报警。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3)

阳明山庄 图源:参考资料1

罗伯特居住在香港著名的富人小区——阳明山庄,香港警方首先前去他家里展开调查。迎接警方的是罗伯特的妻子南希,南希告诉警方,11月2日那天下午,丈夫跟她吵了一架,还要强行跟她发生性关系,但被她拒绝,从这以后她丈夫就消失不见了。

但显然,小区的物业人员并不认同南希的说法。

有个工人还记得,前两天南希曾经给他打过电话,请他们帮忙把一卷中式花纹的地毯搬到南希家的储藏室里。他记得那卷地毯非常沉,沉得有些可疑。

警方根据这条线索,打开了南希家的储藏室。密闭的空间里,已经有了腐烂的味道,那卷非常沉的地毯果然就在这里,地毯外面被透明胶带和绳子粗略地捆绑着,层层打开之后,是一个白色的大塑料袋——罗伯特的尸体就在塑料袋的里面。

仿佛为了避免被尸体“直视”,罗伯特的脑袋上还套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4)

裹着尸体的中式花纹地毯 图源:参考资料1

南希显然说谎了。

面对警察的审问,南希重新叙述了当天的经过。

她说,11月2日下午,她在家里给三个孩子做草莓奶昔,之后,孩子们出门玩耍,罗伯特站在走廊上,忽然告诉自己,他已经提交离婚申请书,他要带走孩子们,因为她不适合照顾孩子。

说话的时候,罗伯特手里拿着一根棒球棍,不断地从一只手扔到另一只手,说要用这根棒球棍保护她。但在南希看来,罗伯特这分明是在变相威胁自己。于是,趁罗伯特往卧室方向走的时候,南希便从厨房里顺手拿了一个装饰用的小雕像出来,跟在了罗伯特的身后。

这个小雕像大概八磅(大概3.6千克)重,正适合作为防身的武器。

于是,南希有了底气,她没有跟着罗伯特走进卧室,而是站在走廊上,指着罗伯特的脸,问:“你说你已经提出离婚了,这是什么意思?

罗伯特连续两次不耐烦地拨开她的手指,但是南希仍然用手指着他。

这是罗伯特平时最痛恨她的一个习惯。于是,矛盾爆发了。罗伯特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南希一边挣脱,一边向罗伯特脸上吐了唾沫,而罗伯特则用手抽打她的嘴巴。随后,南希跌倒了,雕像也随之掉落。

暴怒的罗伯特强行把南希拖到卧室的床上,要跟她发生关系,南希则不断挣扎,试图反击。在挣扎过程中,两个人都摔在地上,南希试图逃跑,但是罗伯特抓住她的脚踝不让她动。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5)

案发示意图 图源:参考资料1

就在这个时候,南希挥舞着的手够到了之前掉在地上的雕像,她胡乱抓起雕像朝着罗伯特挥了一下,回头看时,罗伯特的脑袋开始流血了。罗伯特愈发恼怒,拿着棒球棍向南希挥来。南希赶紧拿着雕像抵挡,棒球棍直愣愣打在雕像上。

接下来的事情,南希说她已经不记得了。

她也不知道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之,她的丈夫罗伯特确实死掉了,死在了那个她顺手抓起的雕像之下。

这会不会太巧合了一些呢?

仅仅是一次日常的冲突,南希无意间就把丈夫杀死了?

想拨开这起案件表象的迷雾,就要从2003年香港刚爆发SARS病毒时说起。

2

2003年,香港爆发SARS病毒,也叫非典,90后的朋友应该都还有印象,00后的同学可以去问问家长。

当时香港岛上人心惶惶,为了避免染上病毒,南希和三个孩子准备回美国避风头。但是罗伯特作为香港美林证券的高管,实在公务繁忙,无法脱身,必须要留在香港处理事务。于是,夫妻两人开始了一段短期的异地分居生活。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6)

2003年SARS期间的医护人员 图源:人民网

然而在跟妻子的国际长途电话时,出于一个男人的第六感,从妻子的言语之中,罗伯特隐约感受到了一些异样——他怀疑妻子在美国出轨了

为了证实,或者说为了打消自己的怀疑,罗伯特委托一家美国纽约当地的事务所对妻子南希展开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监视,事务所告诉罗伯特:南希的确出轨了,出轨对象叫迈克,是一个电视安装工人。

之后,随着香港SARS病毒逐渐被控制,南希带着三个孩子离开美国,返回罗伯特身边。罗伯特没有主动捅破那层窗户纸,他委托事务所监控南希的电脑,他想再确定一下,等到证据确凿再把话挑明。所以他除了表面上应付妻子以外,私底下仍然在跟调查员联系。

在后来的一次电话中,罗伯特告诉调查员,家里威士忌的味道跟之前不太一样,他怀疑妻子在酒瓶里下了毒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调查员建议他去相关机构,对酒瓶里剩余的威士忌做一个测试,以免遭遇不测。

但就像本文开头时叙述的那样,罗伯特最终拒绝了这个提议。

他甚至对自己的怀疑感到羞愧,因为他不愿意相信结发妻子会向自己下毒手,他认为妻子是爱自己的,与自己相爱这么多年的一个人也绝不可能是谋杀犯。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7)

南希 图源:参考资料1

尽管罗伯特不相信妻子会毒杀自己,但从南希电脑上的检测软件可以看出来,她仍然在和那个迈克联系。罗伯特感到愤怒,但是他知道自己也有错,他有时候太粗鲁,难免会伤害到南希,让她心灰意冷,才有了二心。

所以他明白,是时候放手了,他们没必要再勉强凑合在一起,去维持一个“完美家庭”的表象。也许他们曾经相爱过,但现在已经无法再生活在一起了。

于是,2003年11月2日,罗伯特决定向南希摊牌,主动提出离婚。当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之后会被裹入一张毯子,塞进那间黑暗的储藏室里。

但问题是,南希比罗伯特整整矮一个头,要失手杀掉高大的丈夫,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3

在罗伯特的尸检报告中,警方发现他的体内有镇定剂和氟硝西泮的成分。关于这一点,南希的邻居出面作证,他在11月2日下午曾带孩子到南希家串门,当时他喝了一杯南希做的草莓奶昔,结果回家以后他很快开始打瞌睡,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这对他来说很不正常。

邻居说,当时喝的草莓奶昔的味道确实有些不一样,但是他并没有想太多,现在他怀疑,草莓奶昔里面应该有镇定剂和安眠药。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8)

南希 图源:参考资料1

而且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9月,南希给迈克打了52个电话,10月份则打了106个电话。在她获得强效镇定剂当天,她曾7次致电迈克。所以很有可能南希的行凶受到了迈克的唆使。

于是在法庭上,检方提出南希是故意谋杀丈夫,目的是为了继承丈夫1800万美元的遗产,跟自己的情人迈克生活在一起。

因此,检方的推论是,案发当天,南希做好草莓奶昔,然后添加了镇定剂和氟硝西泮,她让女儿把一杯奶昔递给罗伯特,罗伯特在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喝掉一杯含有镇定剂的草莓奶昔,然后他开始发困,于是到卧室睡觉。

随后,南希等孩子们都出门以后,在卧室的床上用雕像砸死自己的丈夫。等孩子们回来以后,她骗他们爸爸出去工作了。

接下来,南希跟丈夫的尸体在卧室里共同生活了三天,直到三天后她出门购买毯子,把丈夫的尸体裹在毯子里,然后找工人抬到储藏室里。那时不知为何,工人们没有闻到尸臭味,所以没人产生质疑。

而且在丈夫刚死之后,南希通过邮件取消了丈夫的几个约会,解释丈夫因为生病无法上班。这一点也成为检方控告南希故意隐瞒和蓄意谋杀的一个证据。

这样看起来,罗伯特简直就是倒霉的美国“武大郎”,而南希就是跟着情夫一起毒害亲夫的“潘金莲”。但南希真的只是一个贪图丈夫金钱的出轨渣女吗?

在审判过程中,南希说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4

就算最后以惨烈的方式收场,南希和罗伯特也有过甜蜜的日子。

1987年,南希和罗伯特在大学期间开始约会,两年后他们结婚,罗伯特继续在纽约大学攻读金融硕士学位。而南希为了家庭,则放弃了商业学士和设计硕士学位,在曼哈顿每天做三份工作,以便养家糊口,维持两人的生活。

根据南希的说法,罗伯特在纽约读研究生时,就开始吸食可卡因了,那时候他们就开始因为吸毒的事发生过不少争吵,南希觉得罗伯特吸毒是在浪费她辛苦挣来的钱。但罗伯特并没有因此而戒掉毒品。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9)

罗伯特和南希 图源:参考资料1

1991年罗伯特从纽约大学毕业后,事业发展迅速。2000年,他被香港美林公司聘用,担任全球投资总经理。在这个位置上,他每年可以获得大约300万美元的奖金。

同时高薪也意味着高压力,一家人从美国搬到了香港,罗伯特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公司随叫随到,而南希需要一个人独自在外国文化中生存。

压力给了罗伯特更多放纵自己的理由。罗伯特的毒瘾越来越大,他还迷恋上了酒精,逐渐成为一个酗酒者和瘾君子。

当罗伯特喝多之后,就开始变得暴躁。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南希的身材开始走样,体重逐渐增加,罗伯特慢慢减少了对她的关注。同时,罗伯特新发展的性癖好也让她难以接受,每当她拒绝时,他都会殴打、逼迫她。

罗伯特变得越来越有控制欲,密切关注她的消费习惯,收回她名下的四张信用卡。在外面的世界里,她是三个年幼孩子的模范母亲。但回家之后,她则生活在对丈夫的恐惧之中。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10)

案发前一个月夫妻两人跟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合影 图源:参考资料1

当南希怀上儿子时,罗伯特希望能见证儿子的诞生,然而当得知南希的预产期正好赶上他的韩国商务旅行时,他大发雷霆,要求她找医生进行引产,南希拒绝了。

在争吵中,罗伯特向她猛击,她及时躲开。罗伯特的拳头砸在墙壁上,他用力很猛,以至于手指的骨头都开裂了。几个月后,他们再次因为这个问题争吵,而这次罗伯特则准确地打在了南希的身上。南希感受到了最深的绝望。

频繁的家庭暴力、粗暴的性要求、在异国生活的孤独寂寞,这些统统让南希感到压力重重,她开始想要自杀。

2003年香港SARS期间,南希带着三个孩子到美国躲避病毒。在美国远离丈夫的日子,南希的生活稍稍开始出现一丝光亮。她为孩子们订购了一套昂贵的家庭影院系统,上门安装的工人是一个粗犷英俊的男人,南希开始跟他交流,这个男人就是迈克。

有一天迈克告诉南希,他酗酒的父亲曾经打过他的母亲。

迈克之所以告诉南希这一点,是因为他注意到南希脸上有着和母亲一样的表情,所以他猜测南希也遭受过家庭暴力。他们聊了很久,南希向迈克倾诉了她的烦恼。他俩很快开始一段恋情,并且发生了关系。南希后来送给迈克一块5000美元的手表。

回到香港之后,南希再次陷入罗伯特的家庭暴力中,终于在11月2日那天,丈夫提出离婚,说要带走三个孩子,并且拿着棒球棍在她面前耀武扬威,她非常愤怒,彻底崩溃,在和丈夫混乱的厮打中,她失手打死丈夫。

所以,南希提出,自己是在暴力的威胁下进行正当防卫,她承认自己杀死了丈夫,但她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遭受更多的家庭暴力,而不得不进行的正当防卫。

5

由于南希一家人是美籍人士,再加上罗伯特美林证券高管的身份,有关于南希遭受家暴的事情被曝光出来以后,许多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当时的一些美国媒体非常同情南希,许多人站在南希的一边,认为南希遭受了家暴,所以支持她无罪。

在最初的审判中,部分外媒认为:陪审员中男性占比太大,而且以华裔为主,华裔男性对金钱非常看重,而且会把女性当作男性的附属物,所以这对南希来讲很不公平。

随后多次调整陪审员的男女比例,最终经过长达8年的反复审判,在2011年3月25日,南希被九人陪审团裁定犯有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11)

南希 图源:参考资料1

之所以会经历8年的审判,主要是因为南希坚持上诉,她花高薪聘请了非常优秀的律师团队帮她申辩。但是很显然,在香港法院综合考虑各方证据之后,最终认定南希是故意谋杀丈夫,目前她被关押在在香港大榄女惩教所。

梳理完整个案件,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南希杀死了罗伯特。至于有没有家暴,有没有别的阴谋,基本上都出现证据不足的情况,无法得到100%的证实。

我们也永远无法了解到罗伯特和南希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唯一知道真相的只有他们两个人,可是罗伯特已经被杀,杀他的人就是南希,所以南希的说辞我们自然无法全信,只能留下这些疑团留待人们去猜测和怀疑。

后来,在夫妇两人一个被杀,一个被捕之后,三个孩子的监护权被授予给罗伯特的亲弟弟——安德鲁。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家族被笼罩上了什么阴影,还是纯粹出于巧合,作为罗伯特的弟弟,安德鲁身上也发生了一件非常离奇的事情。

2006年4月2日,当时还在南希的审判期间,安德鲁的尸体在地下室被发现。起初人们也怀疑他是被妻子所杀,但是后来经过FBI的调查,证实安德鲁为自杀。

香港真实改编奇案(她在死去丈夫头上套了塑料袋)(12)

根据罗伯特和他的兄弟安德鲁的故事所写的书籍“一个被诅咒的家族” 图源:参考资料1

如今,三个孩子由安德鲁的妻子海莉照顾。

罗伯特和南希的婚姻是有感情基础的,可最终却居然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也不知道三个孩子将会有怎样的人生,他们将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也许罗伯特和南希早就应该分开,尽管他们仍然残存着感情,但是很明显他们已经不再适合在一起生活。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放手,结果两个人都被逼到生活的死角,最终酿成这么一出悲剧。

是我们选择了婚姻,还是婚姻选择了我们?假如一段婚姻不够幸福,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吗?

有人认为在婚姻里遇到问题,两个人不试图解决,反而选择离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婚姻里有些问题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要么两个人各退一步,搁置争议,要么就只能选择分开。

所以,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觉得那些仍然相爱,却不适合相处的夫妻应该选择离婚吗?(顺便在观点后附上你的年龄段吧!)

参考资料:

[1]murderpedia

[2]blood and money. cbsnews

[3]题图来源:参考资料[1]

本期编辑团:主稿-很明显是90后的齐敬;审稿-包包;美编-鲁鲁修

本文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