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

国人重生死,对待死亡,豁达而浪漫。过去被视为封建迷信的纸扎,在法国成了艺术。很多人甚至从生前就开始做寿衣、备棺材,准备身后物。在豫西,人们出殡哭丧处处是讲究,就连戴孝帽也有很多规矩。祖先们以浪漫无羁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神奇冥界!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1)

丽鹿 | 文

前段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人用来祭奠逝者的纸扎,登上了巴黎设计周,还被法国的博物馆作为艺术品收藏,西方人感叹我们对待死亡态度好浪漫。

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中谁家办丧事,对于孩子们来说,真像过节一样热闹。

01

响器班子演练得钻到自家红薯窖里面

最值得围观的,还不是焚烧纸扎,当属听响器班子吹奏哀乐。

响器班子通常有五六个人组成。葬礼主家在大门口放张八仙桌,四边摆几个长条木板凳,响器班子围坐桌边,吹笙吹唢呐的人,腮帮子一吸一鼓像气肚子蛤蟆那样,还有拉胡琴、敲梆子的、一手拿一个锅盖样的铜磬拍打节奏的……

他们被村民统称为“吹鼓手”。

破旧的八仙桌上,摆放着竹茶壶、大茶碗、一两盒烟或一盘糖果瓜子花生,供吹奏间隙润嗓加油。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2)

别看这些民间乐手,这一刻貌似风光,其实从前地位卑微。村民骂人时爱刻薄地说“王八戏子鳖吹手”。平日他们演练都得钻到自家红薯窖里面。

死者出殡时,响器班子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端老盆、扛柳幡、抬棺材的等等。

02

长子端老盆,长门长孙扛柳幡

送殡时还需要一只引魂公鸡抱在怀

豫西民俗中,长子负责端老盆。老盆是一个普通瓦盆,瓦盆上面需儿女们用铁钉钻拧出一个个的小窟窿,扎的眼儿越多越好,好让亡灵在阴间不必遭受被灌污水的酷刑。

追根溯源,这种礼仪应是古人节约用水观念的体现。

记得小时候家里水缸中的水,都是大人从村头井里一桶桶拔出来,再用扁担吃力挑回,所以洗脸洗衣时,舀到盆里的水越少越好,如果不小心泼洒出来或用水浪费,大人就会骂:“豁那么多水,当心将来到了阴间喝得污水多。”

扛柳幡的人,只能是长门长孙。

所谓柳幡,就是折取一支柳枝,枝梢上挂满长长的白纸条,像藏传佛教里的经幡一样,出殡时由长孙扛在肩上,到墓地埋葬好死者后,将柳幡插在坟头,待日后柳树成活,荫蔽墓地。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3)

扛柳幡俗称扛大旗。从前在农村,有没有孙子扛大旗,是一个人生前最在意的大事。

我的三伯是生产队长,在村里很有威望。

三伯有两个儿子,结婚后生了好几个孙女。但三伯整天闷闷不乐,别人问他有啥不称心的,他总是说:“还不是没个扛大旗的人。”

后来,三伯终于盼来了孙子,他高兴得走路都是一溜梆子戏唱着,邻居问:“三哥今儿咋镇高兴咧?”他笑着说:“终于有人给我扛大旗啦!”

棺材从村里运往村外墓地时,不能用车拉,需用木棍和麻绳捆绑架起,由几个青壮劳力抬着去。沿途要抛撒纸钱、放鞭炮,出村口时还要放下停留一会,举行个类似告别的仪式。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4)

一路走着还有人负责扔打狗饼,打狗饼是由家里女人和面擀饼烙熟,还有一个人,负责将一只引魂公鸡抱在怀里,跟随送殡队伍走到墓坑前杀死。

03

哭丧有很多形式

哭灵人成了一种职业

棺材后面跟着一群抬纸扎、举花圈的人,花花绿绿、红红白白地煞是招眼。再后面是一群披麻戴孝的男女老少,手里拿着长约三尺的棉花棵子,上面裹粘着剪成流苏穗子的白纸条。

这个不长不短的棍子,叫哭丧棒,人跪地哭祭时,用来拄在地面上。

哭丧也有很多形式。

守灵时,但凡亲友进门吊唁,外面响器班子一吹奏,孝子贤孙都要齐声嚎啕大哭;送葬路上,披麻戴孝的亲人们,哭得涕泗横流;葬礼结束后,那跪着趴在坟头哭诉死者恩情和自己的不舍,多是女眷,有的悲痛欲绝,需几个亲友架着她的胳膊将其从地上拉拽起来。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5)

前些年农村有了职业哭灵人,代替子孙们痛哭述说,据说每场能收入上百、千元不等。有的是基层演员,因演出市场不景气,兼职或转行做哭灵人。

04

孝帽穿戴讲究多,不容错

孝帽穿戴也有很多讲究。比如死者儿子戴的孝帽后面,要分叉垂坠成三个尖,上面要粘着一团不脱去棉籽的棉花絮,象征着后人对逝者的思念绵绵不断,子孙福寿绵长。

大儿媳妇戴的孝帽,后面挽着几个疙瘩,疙瘩里包的是馒头和做酵母的酒曲。

棺材入土后,人们用铁锨铲土掩埋到一半时,她要背对着墓坑跪在地上,反手将孝帽里面的馒头、酒曲解下来,盲扔到墓坑中,随棺材一起埋葬。A

扔的位置也有说道,扔的好预示着后代兴旺发达、生活富足。

死者女儿戴的孝帽则要挽花。儿女们的孝帽前面,还要加一块白布做面罩,哭的时候用手拉下,掩面而泣,似不欲外人看见其悲恸表情。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6)

孝子脚上要穿毛边白布鞋子,或在鞋面上,用一领月牙形白棉布幔一层,即使穿烂了也不能揭掉,因为揭掉了相当于揭亡亲皮肉。

葬礼结束后,孝子们换上平时衣服,要将上衣衣襟下面的边,用剪刀拆开,毛边衣服和蒙上白布的鞋子,须穿戴满百天。

05

纸扎是门艺术

除了这些,老家葬礼上最吸引眼球的,是烧纸扎。

纸扎是用竹篾、芦苇、高粱秸等,编扎成各种家具、器皿、人物骨架,外面糊上五色纸,焚烧后祭奠死者。

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二舅爷会扎纸扎。他住在汝河南岸一个叫樊古城的村里,祖上是清末的举人,所以我记事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末,他家还住着一个狭长气派的四合院,大门口房檐下,悬空挂着一匹小小纸马,那是招牌,表明着里出售纸扎花圈。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7)

顺着一条深而窄的甬道,走进白天光线也不是很明亮的正屋,里面放的都是些纸扎成品或半成品,还有很多花圈重叠着靠墙摆放,屋里房梁、顶棚上面,存着成捆秫秫杆,成沓五色纸。

记得有段时间,纸扎被当作封建迷信禁止了。失了业的二舅爷,就在家偷偷加工烟卷。

不知他从哪搞到一台像家用压面条机大小的卷烟机,把碾碎的烟丝、裁好的白色卷烟纸放进机器里,搅动旁边扶手,一支支卷好的烟卷,就会排列着滚落到一个长长的金属盘里。

有一次去舅爷家走亲戚,好奇的我还动手制作过卷烟。

出殡时要先烧纸马,马前还有一个纸扎的小人儿,叫牵马小(子),烧马时,马头要朝东,马身上要搭一件亡者生前穿过的衣裳当马鞍,还要象征性地喂马饮水吃料。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8)

除了烧马,还烧金童玉女、摇钱树、金山银山、家禽等。

06

埋葬不是结束

各种礼仪走完,也得三年

葬仪通常在中午结束,埋葬好死者后,大家都要回村吃流水席,下午两三点钟客人散去后,黄昏前家人还要提着茶壶、瓦罐、竹篮去新坟上点汤送饭,第二天仍去坟上送饭,第三天中午的送饭仪式称为圆墓,要在墓地四周放四个小饺子,墓顶放一个大的。

接着是一七、二七、三七、四七,都要上坟去烧香磕头、送供品、烧纸钱。

到了五七35天时,仪式更隆重,要让闺女出钱“搭塔”,买回的纸扎塔是折叠着的,便于手提,塔下面有个机关,一扭便会像伞那样撑开。

传说阎王爷有很多兄弟,到了五七这天,是五阎王当值,五阎王没闺女,为人泼皮无赖,他的关最不好过,所以要让女儿搭塔,让亡者躲藏进去过关。

亡者去世一百天时,要烧箱子柜子用来存钱放衣物。

我老姨的老伴儿去世后,她上坟给他烧银钱,边烧边唠叨:“老头子,转眼你走一年了,在那边也安顿好了吧,今天给你送钱、送柜子,你可收存好啊。”

她的孙女那时才六七岁,站在奶奶身边,看着纸扎燃烧,有样学样地也对着空气说:“爷,我奶奶给你的钱要是花不完,就放在钱柜里面存起来,一定要记得用锁锁好了,别让人给偷跑了啊。”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9)

三周年的祭奠仪式最隆重,除了请客,纸扎烧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有宅院、轿子、车马等,但纸扎匠人也会根据主顾的需求,与之俱进地扎出轿车、飞机、洋房别墅、手机、电视、空凋、冰箱等家用电器,据说还有人要求给去世的亲人扎本护照,希望他生前的出国旅游梦能在阴间实现。

由此看来,焚烧纸扎是后人寄托哀思愿望的具体体现,相比让亡者享用,安慰生者的作用更大些。

过完三周年,就没有这么繁多的祭祀规矩了,只在每年清明和寒衣节上坟。这与古代守孝三年的传统相吻合。

07

生前预备身后事

做寿衣的讲究多

自己一针一线做

祖先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不仅浪漫还很豁达,生前就预备好自己的后事。

比如做寿衣,俗称“老衣裳”。要在旧历闰年做,因闰年比平常年份多一个月,闰年做寿衣可以为老年人增寿。

寿衣颜色一般为宝蓝、褐色;被褥则讲究铺金盖银,通常是黄、白二色,被面要绣八仙;寿枕以纸或布做成,头枕饰有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谚曰:头戴白云脚踩莲花、飞升西天极乐世界。

寿衣忌用皮毛,是怕来生变成兽类;不用缎子,因谐音之意不吉利,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

河南郑州葬礼吹喇叭(河南丧礼多热闹)(10)

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布带,暗喻带来子孙;外衣里子要用红布,喻后辈红火。

寿衣件数忌双喜单。死者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但考究死者里三层外三层穿着寿衣的真相,其实很恐怖。

08

古时人们去世

为啥要守灵3天、5天或15天?

古时亲人过世,都不会当天下葬。

有守灵3天、5天甚至15天不等的。一是出殡的日子时辰得找风水先生算好,还要寻找风水宝地安葬,二是古代交通不发达,若在外亲属回家奔丧,全靠步行或车马,所以要等待多日才能下葬。

豫西民间称人咽气为倒头,倒头后家人要将尸体放在屋内铺了干草的地上,两只脚要用生麻绳拴住,防止“猫惊尸”,也就是诈尸。

从倒头那一刻起,屋里要点起长明灯,昼夜不灭,一直到出殡才熄掉。

为解决出殡前尸体腐化的困扰,就要多穿寿衣,普通人家还常在尸体下面加铺干草,家境好的就多加被褥,以吸收腐化血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农村老屋里,还放着一口黑漆漆的棺材,那是妈妈为我八十多岁的外婆准备的。平时摆放在家里,用来盛放小麦玉米等粮食,也可以盛放衣物。并不可怕,也不以为不祥,看久了反觉心里踏实,好似镇宅宝器。

豫西人不叫棺材,用货、老房等字眼来代替。

想那些古代帝王,生前有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建造陵墓,草民百姓则是为自己准备寿衣棺木,别的姑且不论,先人们活得通透明白、从容自尊,总是真的。

其实纸扎也好,丧葬仪式和各种规矩禁忌也罢,都是生者的情感寄托,祖先们以浪漫无羁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神奇冥界,使自己对亡亲的眷念和不舍,得以保存延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丽鹿

生活在郑州,业余码字,只为留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