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家庭教育公益课堂(探访内蒙古首家免费公益学堂)

内蒙古家庭教育公益课堂(探访内蒙古首家免费公益学堂)(1)

图为免费公益学堂。 李爱平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7日电 题:探访内蒙古首家免费公益学堂:不让一个“困境儿童”掉队是目标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红十字会二楼一间约2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王卓指着正前方一块移动黑板,声音洪亮地向台下的孩子们问道。

“老师,我知道,这是讲人应该自强不息,不服输的意思。”一名小朋友这样回答道。

王卓是武川县第二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7月6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武川县从2017年推出的免费公益学堂,每周六日,包括他在内的老师都会不定期来这里上国学及其他课。

记者从当地官方获悉,该家公益学堂也是内蒙古首家免费开设的公益学堂,且连续运行5年来,已在当地形成一定影响力。

“这些孩子们大都属于单亲家庭,个别还是孤儿,甚至有父母是服刑人员无人照顾的儿童。”“能给这些孩子上课,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王卓表示,很多孩子都很有天分,一说就懂。

“国学课只是其中一项,我们还对这些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心理疏导、思想指导和情感陪护。”7月6日,该学堂负责人--武川县大爱无疆公益协会会长周丽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过去5年间,这些儿童对外统一称之为“困境儿童”,“孩子们的信息,我们严格保密。”

对于创办公益学堂的初衷,周丽介绍,“此前在做公益时偶然发现,一些由于单亲等原因的未成年的孩子,由于缺少行为规范,且没有法律意识,生活学习特别不易,于是萌生了办公益学堂。”“经过走访登记,目前有70多名类似的孩子参与听课。”

周丽称,最开始该公益学堂会针对未成年孩子如何预防性侵等问题开展法律课堂,后期则针对这些孩子的行为规范开展国学教育,“形式多样,总之是,孩子们到这里都能有所提升。”

让周丽记忆犹新的是,一些来这里听课的孩子居然从未过过生日,于是她组织志愿者为这些孩子过生日,还给一名12岁的孩子策划了生日宴会。

公益学堂的公益性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

周丽透露,一名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单亲孩子经常离家出走,为此,她组织志愿者几经寻找,最终把这名孩子“纳入”到公益学堂接受教育。“通过引导和关爱,这个孩子后来再也没有发生离家出走现象,且思想和学习进步了很多。”

韩晓云是该学堂的一名生活老师,她介绍说,开办5年来,来这里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普遍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从当初的不自信变得阳光积极,乐观开朗,从当初的抱怨、消极变得宽容善良。”

“公益学堂的最终目标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学堂走出去的孩子们,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在周丽看来,能促进这些暂时陷入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盖志毅认为,这家免费公益学堂的开设,某种意义上也助推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步伐。该学堂的开办,对于众多公益从业者而言,也可以形成借鉴,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模式优化,比如推进德治都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一模式值得点赞”。(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