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1)

干部带头、党员冲锋、网格联动、群众参战,一场群防群控、守望相助的“抗疫”故事在奈曼大地不断上演。那些火堆“旁”的故事仍在继续……今天讲述《防控战场上的亲情“连连看”》。


评论员文章


近日,奈曼旗融媒体中心总编辑侯显峰的一篇通讯《火堆旁的故事》火了,这是一篇泥土里长出来的暖心文章,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冒热气。

“村民代表联系户,全体村民联防”“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是为我们自己站岗”“干部工作到位群众认识就到位”…

这些自古以来就有,原来也都曾经无数次写到了纸上的道理,这回大敌当前,从老百姓的口里说出来,显得尤为可贵。

也正是“疫情”大敌当前,从心底唤起了干部、群众那遗失已久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守望相助、抱团聚暖、保卫家园!

“打一场人民战争”“守望相助”“发扬蒙古马精神”…党中央书记的要求和嘱托回响在我们的耳畔。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抗疫”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和最大法宝。

“抗疫”的胜利是一定的,“抗疫”之后,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村口那堆火给了我们明确的昭示和启迪:

干部带头、党员冲锋、网格联动、群众参战,这些在“抗疫”中形成活生生的实践,在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更大的“战役”当中仍然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得心应手的至胜的法宝。

已经十五天了,村口那堆火还在燃烧,那些越来越多的“李银山”们还在添柴,那堆火旁边的故事还在不断的在奈曼大地上演…

(耐轩平)


战“疫”场上的亲情“连连看”


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或是父子、或是亲兄弟、或是姐妹,同时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但是“群防群控,守望相助”八个字背后的那份责任担当,让他们任劳任怨、义无反顾,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体会到了浓浓的暖意。在义隆永镇义隆永村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继韩庆国一家三口齐参战之外,还上演了很多亲兄弟、父子兵、姐妹花等感人的战“疫”故事。


故事十:亲兄弟战疫情


“哥,换我来接班了。”弟弟杨海利每次来值守点接班都会对哥哥杨海生说,兄弟两个负责值守一个路口,但却不是同一个班,每次都只能在换班的时候见上一面。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2)


杨海生今年36岁,家里共有三口人,妻子和孩子,弟弟杨海利比哥哥小四岁,家里有七口人,父母跟着弟弟在一起生活,兄弟两个人的关系也一直都非常和谐,互帮互助。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3)


在看到村上微信群里“自愿参加义隆永村疫情防控值守”的消息时,兄弟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报了名。当记者问杨海生:“在名单里看见弟弟的名字感不感到意外?”杨海生张口说到:“杨海利就应该在里面。”这一句话是哥哥对弟弟的充分肯定,在疫情面前,兄弟二人毅然的坚守在一线。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4)


“疫情这么严重,家里人会不会不让你们出来值守?”“不会,虽然他们会担心,会害怕,但从来没说过不让我们来,只是叮嘱我们自己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当说到家人时,两人眼里充满了柔情。


故事十一:父子兵守一线


“爸,你五十多岁了,还有高血压,这几天值守点减少了,轮班的人也增多了,你休息几天吧。”“我不休息,我还能坚持的住。”这是父亲苏军和儿子苏小林的简单对话,在苏小林的眼中,父亲苏军是一个固执的人,非常有自己的原则性。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5)


1月30日,义隆永村就着手安排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值守在路口。苏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值守在疫情一线。全村58位值守的人员里,只有两个50岁以上的人,苏军便是其中之一。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6)


十几天过去了,他跟着大家一起轮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排到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值班,有时是晚上6点到半夜12点,有时是半夜12点到凌晨6点,他从没有一句怨言,也不喊累。“这是我的责任。”苏军说。

在他的心里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在党旗下宣过誓,国家有难,村上有需要,我不能退缩,必须向前冲。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7)


看到固执的父亲毅然的坚守在疫情一线,作为儿子的苏小军,也积极报名参与了全村的值守工作,和父亲苏军一起共进退。“父亲一直都是我的榜样。”苏小军骄傲地告诉记者。

苏军和苏小林这对父子,共同的守护着义隆永村的“防疫安全线”。


故事十二:三代人同出力


“成瑞叔,给我来一盒泡面,在加上两个你煮的茶叶蛋。”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村部上演,今年67岁的成瑞一直负责看守村部,自从全村开展疫情防控以来,他就主动承担起了后勤保障工作,每天烧热水,做好口罩、棉大衣、方便面、火腿肠、鸡蛋等物资用品的登记。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8)


由于天气比较寒冷,为了让值守人员都有一口热水喝,成瑞一天最多的时候能烧六七十壶热水。村民们有时候值守错过饭时,就简单的吃碗泡面对付一口。这些成瑞都看在眼里,为了让大家尽可能吃的好点、有营养,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居然尝试起了煮茶叶蛋。“我也不能去值守,煮个鸡蛋还是能行的。”按照村民提供的方法,他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一次一次的试验,最终成功的煮出了咸淡可口的茶叶蛋,现在他的茶叶蛋成了值守村民吃泡面的“标配”。看到大家吃的开心,成瑞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9)


随着防控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后勤保障的工作也越来越忙,成瑞17岁的孙子成家乐也来到了村部,帮助爷爷一起分担力所能及的活儿。不仅如此,成瑞的儿子成志明也在一线负责值守,三代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故事十三:姐妹花献爱心


在义隆永村有这样的一对姐妹花:陈丽华和陈丽明。虽然不能参与到值守,但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


三个不关联的鬼故事(续二火堆旁的故事)(10)


“村里人晚上值守太辛苦了,不如我们两个给他们包点饺子吧?”姐姐陈丽华对妹妹陈丽明提议说。正月初六的晚上,姐妹两个人说干就干,开始和面、剁馅、包饺子,利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共包了170多个饺子,送到了村部,让值守的人员吃上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


“疫情期间,我们也不能做什么,也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陈丽明告诉笔者。随后,陈丽华和陈丽明还为村上捐了1500块钱,用于购买防护物资,她们虽然是柔弱之躯,但在疫情面前,仍然展现出了她们坚强的一面。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村民百姓积极参与,义隆永村的疫情防控战故事还在延续……


此文续接下面文章,请点击查看:


那堆火燃烧了十五天

【续】火堆旁的故事

【续一】火堆旁的故事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