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惨(商鞅为何必须得死)

这是静读资治通鉴的第57篇学习笔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商鞅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商鞅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惨(商鞅为何必须得死)

商鞅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惨

这是静读资治通鉴的第57篇学习笔记

秦孝公薨(hōng),子惠文王立。

公子虔(qián)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

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wū),发兵北击郑。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xùn),尽灭其家。

······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

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gǔ)大夫贤?”

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è)。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

商君曰:“诺。”

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chōng)者不相杵(chǔ)。今君之见也,因嬖(bì)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lì)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qíng)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pián)胁者为骖(cān)乘,持矛而操闟(xì)戟(jǐ)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wū)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资治通鉴》·卷第二·周纪二,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年)

译《鉴》

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嬴驷即位,是为秦惠王。

公子虔的门徒控告商鞅意欲谋反,秦惠王便派官吏展开抓捕。

商鞅逃往魏国,魏国人不愿收留,又把他送回秦国。

商鞅便同他的门徒前往自己的封地商於,发兵向北攻打郑县。

秦国人追击商鞅,将其杀死,并车裂分尸以示众,同时诛杀了商鞅全家。

······

当初,商鞅担任秦相,施法极其严酷,他曾在渭水边判决处斩大批囚犯,以致渭水被血染成红色。他担任秦相的十年,很多人都怨恨他。

有一天,赵良与商鞅相见,商鞅问道:“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贤能?”

赵良说:“上千个唯唯诺诺之人,比不上一个直言不讳之人。我今天真诚地说点直言,请您不要怪罪和责罚我,可以吗?”

商鞅说:“行!”

赵良坦言:“五羖大夫,原是楚国的一个卑微之人,秦穆公将他从养牛的奴仆中提拔起来,官居百姓之上,秦国官民都十分敬畏他。在任秦相的六七年里,他向东攻打郑国,三次扶立晋国国君,一次拯救楚国祸难;他上下班不乘车,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他的车上也不加伞盖;他外出视察时,轻车简从,不带武装护卫。五羖大夫去世时,秦国男女老少都为他感到悲痛。而您呢,靠着结交宠臣景监得以进身,施政过程中又欺凌权贵、残害百姓,公子虔因当初太子犯法而受刑罚后,已经八年闭门未出了,此外,您还杀死了祝欢,并对公孙贾处以刺脸涂墨之刑。《诗经》上说:‘得人心者兴盛,失人心者败亡。’上述几件事情,可不是收服人心之举啊!您外出时,随从的车辆载满了甲士,健壮的勇士在您旁边陪乘,手持矛戟的卫兵随车前行,这些保卫措施少了一样,您都不敢出门。《尚书》中说:‘以德服人者昌盛,以暴服人者败亡。’上述的几件事,可算不上是以德服人啊!您的危险处境,正如清晨的露水,时间已经不多了,然而,您却还在贪恋商於的富庶,专擅秦国的军政,积聚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有个三长两短,秦国内想要收拾您的人,难道会少吗?”

商鞅不听从赵良的忠告。五个月以后,灾难就发生了。

影视剧中的商鞅

品《鉴》 1

《资治通鉴》载,前361年,卫鞅入秦;前359年,任秦国左庶长,主持变法;前352年,任大良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前340年,伐魏成功,受封商於,世称商鞅;两年之后,前338年,商鞅惨遭车裂分尸,满门被斩。

23载强秦路,成也变法,败也变法······

2

变法,必然会损害旧贵族势力的利益,吴起就曾因此惨死。以商鞅的智慧,不会不知道变法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可他为何“明知故犯”呢?

有人说他是为了不负所学、实现抱负,有人说他感恩孝公知遇,更多的人则指责他追逐富贵、贪恋权势······

历史资料真真假假,迷雾当中人情难猜。你相信什么,你就将看见什么!

影视剧中的秦孝公

3

商鞅之死,公子虔之徒的控告只是导火索,积怨太深、功高震主才是总根源。

秦孝公43岁壮年去世,幼主秦惠王19岁少年登基。而商鞅,仕秦23载,从左庶长到大良造,一直身居高位,长期总揽大权,一人至下万人之上。

秦孝公是一代雄主,驾驭商鞅,自然不在话下,但当他躺在病榻上时,就不得不思考,自己19岁的太子,将来能否制约商鞅、掌控局面?

当年,商鞅因太子犯法而刑罚太子的两位老师,以儆效尤,为变法立威。对此,几位当事人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是可以理解的。但对秦惠王来说,如果仅此就决定置商鞅于死地,那也太不成熟、太不合格了,更深的原因或许是——杀死商鞅,既能排除尾大不掉的隐患,又可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既消解了旧贵族集团的积怨,又转移了当时的部分社会矛盾。

4

秦孝公早就知道,要让积弊甚深的秦国强盛起来,非变法不可。但他不能直接走上前台,他需要一个坚定的执行者,这个执行者,既是一把刀,也将在必要时成为一只羊。

商鞅思路清晰,能力出众,心狠手辣,且属外来客卿,是主持变法的最佳人选。

对商鞅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这是机遇吗?当然是,施展抱负,位极人臣,青史留名的机会!

这有风险吗?当然有,站在前台,积怨所在,身死族灭的风险!

其中最大的变量是什么?是秦孝公的寿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5

商鞅的残忍刻薄,一直为人唾弃,一部《商君书》,更是饱受诟病。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有些事,总得有人去推进;有些人,总得有人去得罪。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过多地苛求古人,只有把商鞅和有关他的一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去分析和考察,才能得出相对冷静客观的评价,而这,并不容易。

6

改革者,须有大情怀,格局高远,非此不能推进改革!

改革者,要无我无私,清廉守正,非此必难得以善终!

切己体察·对境炼心

如果设身处地,你能做得比商鞅更好吗?

欢迎关注公众號“静读资治通鉴”,每天十分钟,一起品读经典,观复知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