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如何加强社区治理(北京西城区创建首批)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西城区试点创建首批5个“无讼社区”,包括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月坛街道汽北社区等下一步,西城区还将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通过智慧终端开展远程代办,让人民调解员足不出户接受法官实时指导,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司法局如何加强社区治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司法局如何加强社区治理(北京西城区创建首批)

司法局如何加强社区治理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西城区试点创建首批5个“无讼社区”,包括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月坛街道汽北社区等。下一步,西城区还将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通过智慧终端开展远程代办,让人民调解员足不出户接受法官实时指导。

今天(9月29日)上午,在北京市西城区“无讼社区”创建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普法驿站”设立活动启动仪式上,西城区宣布创建首批5个“无讼社区”,并设立首批“普法驿站”。

2022年,在西城区委区政府支持下,西城区法院发布《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创建“无讼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围绕“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目标,推广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引导、调处、诉调对接五项机制。通过评估“社区调解广泛性、社区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适用率、调解自动履行率、普法参与率、万人成讼率是否低于街道平均值且呈下降趋势”六类指标,选取试点创建首批5个“无讼社区”,即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月坛街道汽北社区、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白纸坊街道樱桃园社区、牛街街道钢院社区。

2019年11月以来,西城区法院“西法号”普法直通车品牌搜集群众、社区普法工单281条,通过“新闻通报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80余场,实现辖区15个街道全覆盖,累计普法320余万人次。深度参与“西法号”普法直通车工作的五个街道被授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普法驿站”称号。

“法院对我们社区的调解组织进行了系统培训和专业指导,基层调解队伍力量壮大起来了,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纠纷可以通过社区调解化解,如果担心社区调解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问题,社区调解组织也和法院建立了联动机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保证人民调解的权威性。”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书记谭道亮说。

西城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秦学伟表示,近年来,西城区法院以“诉源治理直通车”机制为牵引,通过“线网站巡”对接社区、直连群众、联系企业,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2022年以来共接听群众来电53604通、办结工单65281条,保持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反映事项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9.91%,巡回法官线上回应诉求、提供咨询、指导调解129件。

“‘无讼’不是要制止诉讼,而是将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让矛盾纠纷在源头、在基层化解。”西城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莹表示,下一步,西城区法院将进一步推进解纷力量和司法服务向社区延伸,打造架构在数字空间、服务在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通过智慧终端开展远程代办,让人民调解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足不出户接受法官的实时指导和专业培训,让居民就近享受同质化司法服务;并打造精准普法前站,利用大数据“群众需求研判-普法精准供给”路径,依据社区个性化需求,为“无讼社区”优先提供定制式精准普法。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