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川藏线进藏的第一点位置(人气最高的进藏线非它莫属)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22 篇 原 创 路 书-
此生必驾的川藏南线,承载着太多的回忆与故事。
一提起川藏线,还没去过的旅行者基本会有一个共识:路途遥远而危险、雪山凶险而壮丽、藏域神秘而迷人。
然而,随着“基建狂魔”的不断改造修缮,川藏线已成康庄大道,诗与远方的雪域高原不再遥远。
我们常说的川藏南线,其实是从上海人民广场到聂拉木樟木口岸的G318中的一段,也是G318核心段。
在广为人知的川藏三线中(南北中三线),川藏南线是路况最好、路程最短的一条,是第一次走川藏线的首选路线。
五月份走川藏南线是赏花观景的最好时节,今天这条经典的川藏线——G318川藏南线自驾线,将带你去看那些漫山遍野闻春而开的野花、郁郁葱葱的草场与森林、冰川雪山云雾笼罩的模样。
G318川藏南线海拔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G318川藏南线自驾线路总览示意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G318精华段 进藏首选一、川藏渐进段
翻越折多山之前的路段,虽有星星点点的藏文化,但终归不算“主流”,也无法成为“大菜”。这一段将随着里程的增加,而从汉区进入藏区,沿途的海拔也会越来越高。
第一站 成都
一个天气好,可以看到西边雪山的省会城市。
提及川藏线,怎么都绕不开的是成都,许多首次进藏的旅行者都会把这里作为出发点、集结地。如果你走过川藏线,相信在这座城市中有过特别美好的记忆。
关于成都的旅游攻略、吃喝攻略,在网上一搜罗就一大把,我们就不再多做介绍,只想告诉你——在成都,可以提前感受藏文化。
在成都西郊菁蓉湖遥望雪山,图源@《地理公社》,摄影师@兰东杰
成都武侯祠,虽然声名远扬,但估计很少人会留意景区四周的藏式元素,也就更少人知道这里聚居了数万藏族同胞。
武侯祠门前的横街,甘孜州驻成都办事处、西藏驻成都办事处都在这里,让很多从甘孜州、西藏过来的藏族同胞在这里聚集生活,形成一片范围不大的藏文化聚集区。
自驾小贴士:成都市距雅安市142公里,行车用时约2小时50分钟;从成都出发,过邛崃市,即可抵达成都。
第二站 雅安
孜孜不倦地宣传“三雅文化”。
从成都出发往雅安,也就慢慢离开四川盆地,正式向青藏高原进发,而作为这两个地貌的过渡地带,雅安这座城市一直有一个“边缘”的关键词。
相信大多数走川藏南线的旅行者,基本会把雅安作为一个途经点,不仅不会在这里逗留太久,也不会深入了解这座城。
如果是2001年以前的进藏旅行者,在雅安大多有过深刻的记忆,那时二郎山未通隧道,海拔3437米(垭口海拔2980米)的它成为千里川藏线第一道天堑。
二郎山隧道,摄影@读者·羽扇纶巾
旅行者想要进藏,必然要翻越复杂的盘山公路(二郎山老路),路陡、弯多、海拔高让无数旅行者步履维艰。
如果运气差,遇上大货车抛锚或者道路塌方,还得陪到大货车修好、塌方清理才能继续走,这个过程可能3天也可能一周。
实际上,雅安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汉藏彝文化交汇地、茶马古道的起点,同时也是消失的西康省,其省政府的驻地。
刘文辉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西康省的省会设在康定,但其实,雅安一直都是西康省省政府及军队的实际驻地,时任省主席的刘文辉也长驻雅安,建国以后,正式改雅安为西康省省会。
勘路者说:翻越二郎山的老路在2018年以前年久失修,几近荒废,除了西坡依然畅通,从天全县往康定的东坡几乎断道,除了徒步爱好者外,没有多少人走。不过如今的老路加装了护栏,虽然依旧难走,不过通行不难,但常有相关人员封路,能不能走需要看运气。
自驾小贴士:雅安市距泸定县139公里,行车用时约2小时30分钟;从雅安沿着青衣江、始阳河过天全县,后经喇叭河镇、二郎山隧道,再沿大渡河北上到泸定县。
第三站 泸定
飞夺泸定桥。
穿过二郎山隧道,也就到了泸定。在这里,旅行者们主要看的是大渡河的汹涌与泸定桥的独特,此外倒也没有特别的地方。
泸定桥,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特殊的历史一直都留在国人的脑海里。桥边有一个纪念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在里面可以详细了解这段历史。
泸定桥,图@陈大哥
勘路者说:如果你想要看更美的风景,可以离开G318,从泸定往西南沿着大渡河走S221去到金光村,然后再走S434穿越海螺沟、燕子沟到康定。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在磨西古镇拐进海螺沟景区内去红石滩看看。
自驾小贴士:泸定县距新都桥镇122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20分钟;可沿大渡河北上至达杠村,后经柳杨村到康定市,再翻越折多山就能抵达山下的新都桥。
二、三江并流段
由新都桥入大雪山山脉,也就来到横断山区,澜沧江、金沙江、怒江这三条大江就在横断山脉中并列而行,这片区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有着世界级物种基因库之称。
第四站 新都桥
摄影天堂。
从跑马溜溜的康定到新都桥,需要翻越如今川藏南线的第一道天堑,折多山。
新都桥,摄影@llee wu(请横屏观看)
这是从汉区进入藏区面临的第一座高山,多数人会在这里逗留,山上有专门设立的观景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见到南面的贡嘎雪山,北面的雅拉雪山。
如果你是单车或摩旅,或许会有下车推行的经历,加上高反、冰冻的折磨,大多会萌生放弃的想法,就算撑过了折多山,后面还会有卡子拉山、拉乌山、业拉山、安久拉山等高山垭口在等着。
雅拉雪山位于四川甘孜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的交界处,摄影@VIP读者·康乐
而这些垭口带来的困难,也成了翻越之后“前辈”对“新人”的吹嘘资本。
塔公草原,图源@图虫创意(请横屏观看)
勘路者说:建议大家不要错过新都桥,除了小镇本身的风景担起“摄影天堂”外,也可以往北走G248去到塔公草原。如果你想在折多山周围居住的话,那应该在新都桥入住,而不是在康定。
自驾小贴士:新都桥镇距理塘县197公里,行车用时约4小时30分钟;从新都桥走上G318,之后穿越高尔寺隧道到雅江县,再穿剪子湾隧道,一路西行到理塘县。
第五站 理塘
世界高城。
从新都桥往理塘,沿途的海拔会逐渐上升,高尔寺山、雅砻江、剪子弯山是即将遇见的高山垭口、湍急河流。
关于这一段路,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2014年。2014年12月,高尔寺山隧道建成、2014年5月剪子弯山隧道建成。
过剪子弯隧道前的天路十八弯
这两个隧道一经问世,就让不少旅行者为之神伤,因为川藏南线越来越容易走了。
剪子弯山隧道,摄影@超低温78
但更多人为之欢呼,一些高山垭口的风景算不上惊艳,有了隧道也不必担心老路的各种麻烦。
如果你想体验以前川藏南线的困难,就试着走一下老路,高尔寺山与剪子弯山的老路依然能走。
毛垭大草原,海拔3700米以上,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每年7月份是黄金季节,有时会提前至六月中下旬,8月份的时候会有理塘八一赛马节,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赛马表演。
理塘的赛马会已经有百年历史了,是当地古朴、浪漫又充满勇气的节日。图源@理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平台
从理塘出来,走上G318,沿着无量河前进,就走在横贯理塘与巴塘的毛垭大草原上,而这可能是成都到拉萨一路上,所遇见最平坦的道路。
如果你想去亚丁,也可以从理塘往南走G227,过桑堆、稻城、赤土到亚丁。
格聂南线自驾线手绘地图,目前基本为铺装路,还剩10余公里土路,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勘路者说:理塘也是格聂南线的起点,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走一走格聂南线去到巴塘。由于理塘的海拔比较高,推荐在巴塘居住,两地虽然直线距离只有120公里左右,但海拔却从4000米,下降到了2600米。
自驾小贴士:理塘县距巴塘县169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30分钟;出理塘后先穿过脱落拉卡山隧道(理塘隧道),之后一路沿着无量河(理塘河)往西北走在毛垭大草原上,最后翻越海子山到巴塘。
在理塘可以这样玩: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第六站 巴塘
川滇藏交汇。
位于川滇藏三省交汇处的巴塘,是领略康藏高原绝美风景与绚烂文化的首选之地。
穿过毛垭大草原,进入巴塘,会碰见G318上的海子山,以及被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装点过的姊妹湖——康珠拉错、志玛拥错。
海子山姊妹湖,图源@秘境天堂
出巴塘,在竹巴龙乡过金沙江,也就进入了西藏。
自驾小贴士:巴塘县距芒康县103公里,行车用时约2小时20分钟;出巴塘县,沿金沙江至竹巴龙乡,开过金沙江大桥后,经二道班、四道班、六道班翻宗巴拉山垭口而入芒康。
第七站 芒康
神佛降临的地方。
芒康既是川藏南线上的一个节点,也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第一站,从巴塘过海拔4150米的宗巴拉山垭口,是川藏南线进藏的第一个垭口,同时进入了横断山脉的腹地。
伯舒拉岭,图源@《国家全景地理》,摄影@姜曦
从这里开始,沿途的所见的风光也与川西有所不同,变化也非常明显,群山逐渐显露出红色的模样。
G318芒康段,摄影师@Jum
你能够在这里看到一排排大山挡在你的面前,它们共同组成的芒康山脉,与伯舒拉岭并行,都是横断山脉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驾小贴士:芒康县距然乌镇445公里,行车用时约12小时;从芒康出来后到如美镇过澜沧江,之后在觉巴村过觉巴山垭口,经左贡县到邦达镇,走上怒江七十二拐,走出怒江大峡谷也就到了然乌。
三、雪域江南段
江南在历史上的称呼有很多,两广地区、湘潭地区都有过,它们的共同点往往是山水、农田、森林、游船、行人等。从然乌到林芝,这几百公里的路段,既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也有灌满水的田地,足够让人短暂忘却高原二字,之后加上无数雪山、冰川点缀,雪域江南也由此而来。
第八站 然乌
绝尘之境。
芒康到然乌这一段,需要穿越海拔4376米的拉乌山垭口、海拔3940米的觉巴山垭口、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垭口。
东达山垭口,摄影@读者·玺瑜
这四百多公里的路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垭口就有4个,更有数不尽的盘山公路,是最让旅行者们叫苦连天的一段路。
在芒康路段见到的滑坡,摄影师@Jum
其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过邦达镇后的业拉山天险七十二拐(怒江72拐),以及怒江大峡谷中的河谷风光。
怒江七十二拐,原本叫九十九道拐,但经过数次整修,如今也只剩下72道。这里许是走川藏南线最考验车技的地方,这些拐又急又陡,更以U型弯居多,许多走这一段路的车都小心翼翼,保持30-40km/h的车速,如不小心,下面的怒江 “张开胸膛”等着你。
怒江七十二拐
在进入七十二拐前停车摄影留念,是很多旅行者的保留项目,若逢雨天,在这条路上翻车、堵车都不是怪事,有时候要堵上个两三天,所以最好在车上备齐食物与水。
然乌湖,川藏南线上不可错过的美景,许多旅行者都会在这里停驻,然后什么都不做,就望着湖泊发呆。
然乌湖,摄影@读者·野马
湖泊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会随着季节的不同,微妙变幻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是青绿、有时是碧蓝,它的水源主要来自伯舒拉岭、来古冰川、米堆冰川的融水补给。
勘路者说:比较推荐在然乌住宿,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然乌湖的美景,也可以去米堆冰川、来古冰川。这两个冰川都属于低纬度的海洋性冰川,但目前米堆冰川、来古冰川已经圈起来收费了。
自驾小贴士:然乌镇距波密县128公里,行车用时约3小时;由然乌镇出发,过松宗镇到波密县。
第九站 波密
雪山环绕的人间桃源。
其实从然乌到波密,就已经开始进入雪域江南,海拔会不断下降,沿途的自然景观也更加丰富。
雅鲁藏布江,摄影师@Jum
波密有两个沟,桃花沟与卓龙沟。其中,桃花沟,在每年3、4月可以见到漫山遍野开放的桃花,由嘎朗村往北走Y405去如纳村、倾多镇、白玉村。
西藏的桃花开得热烈又平和,摄影师@张静
卓龙沟,比起风景,这里更多承载着起源于波密的“树葬”,它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天葬”,在西藏信息中心的资料中也仅有两句话来介绍。
在传说,卓龙沟是神女多吉帕姆的领地,人们会把出生还未满周岁却夭折的婴儿挂在树上,进行“树葬”,富贵人家会使用小棺材,穷的可能只用布匹包裹,但都是希望获得神女的守护。
婴儿还没有来得及在人世间做任何罪恶和善良的事情,父母将他们挂在树上是为了他们来世轮回可以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如果前往参观,请怀着敬畏及尊重。
虽然去年5月《墨脱旅游》曾提及G219之派墨公路已经全线联通,预计今年9月份通车,但就目前而言,波密依然是进入墨脱的唯一通道,如果你想去墨脱,只能从波密走G559进去。
离开波密,很快就会来到通麦镇,2016年以前让人们“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国最险的公路路段——通麦天险,就在这里。
通麦天险
通麦原本是川藏南线上一个普通的小镇,人口不到百户,但由于小镇地处青藏高原特殊的峡谷地段,帕隆藏布与易贡藏布交汇处,形成天险而举世闻名。
G318虽然从这里穿镇而过,但这17公里的路段,仅为2米宽且旁边是悬崖的土路,车辆在这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通行时间需要3个小时以上。
2014年老迈在通麦天险指挥艰难的错车
而通麦天险其实还有另一个外号——通麦坟场。
每逢雨季或者冰雪融水,“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的“通麦滑坡群”时而造访,轻则塌方,重则车毁人亡。据相关资料统计,通麦路段自开通以来,超2000辆车葬身于此。
网络最盛传的一张让人看了捏一把冷汗的图片
2012年,是通麦的一次转折,通麦天险被建设者们纳入川藏线改造工程,采用新建数座大桥、开挖五条隧道穿过山体的方式,避开滑坡群,永久解除通麦天险。
帕隆藏布,摄影师@Jum
4年后,也就是2016年,通麦特大桥、迫龙沟特大桥和5条隧道先后建成通车,险路变坦途,通麦天险彻底成为历史,“天险”成了打卡地。
勘路者说:如果你有时间,也想去墨脱,那么可以在波密了解一下进出墨脱的时间通知,目前扎墨公路依旧实施限行政策,即双进单出,双号放行波密到墨脱的车辆,单号放行墨脱到波密的车辆。
自驾小贴士:波密县距林芝市227公里,行车用时约5小时10分钟;从波密往西,经桃花沟而沿帕隆藏布前进,然后到了通麦镇,再穿通麦隧道,经鲁朗镇而到林芝。
四、林拉段
从林芝到拉萨,海拔会逐渐攀升,念青唐古拉山脉此起彼伏,沿途风光也会从雪域江南的状态,渐渐转为历史文化遗址带来的厚重及肃穆。
第十站 林芝
雪域人间四月天。
目前的林芝因为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如果想在市区内找一找雪域江南风光,有些困难。
因此除了每年的桃花节,基本都会聚集在林芝与波密之间的鲁朗小镇。
林芝春天,中国最美春色,摄影师@张静
鲁朗小镇,盛开在花海中的高原牧场,整个雪域江南最美的地方,无论是林海还是雪山、河流,在这里都仿若融成一幅绝美的画作,化为人间仙境。
鲁朗,图源@《玩转西藏》,摄影师@郑胜日
从山脚下往雪山望去,一条非常鲜艳的垂直风光带在云雾笼罩见若隐若现,从最低海拔的湿地,草场,再到森林、灌木、雪线,最后日照金山,很是震撼。
G318鲁朗段,摄影师@Jum
勘路者说:从鲁朗翻越色季拉垭口到林芝后,大多数人都会走上已经通车的拉林高速,然后一脚油门到拉萨,但如果你不着急的话,也可以继续走G318过工布江达到拉萨。
自驾小贴士:林芝市距工布江达县130公里,行车用时约2小时25分钟;一路沿着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尼洋河西进,过百巴镇、巴河镇到工布江达县。
第十一站 工布江达
高原上的康藏官道。
走出林芝,其实就走进了尼洋河流域,这是一条发源于米拉山,沿着尼洋河河谷过林芝而汇入雅鲁藏布的河流,传闻是米拉神山流出的悲伤之泪。
尼洋河河谷这一段路,其实也是林芝地区著名的桃花路,沿途许多村庄中均有桃花树,每逢3、4月的花期,整条河谷花香弥漫,很是浪漫。
工布江达的秀巴千年古堡,图源@《玩转西藏》,摄影师@郑胜日
工布江达曾名太昭,取太后昭书之意,是唐蕃古道、青藏古道中路、东路的交汇点,因此也成为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既是一座重镇,也是一座驿站。
由于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横亘在工布江达与拉萨之间,因此海拔3300多米的工布江达,成了旅行者们对川藏南线发起最后冲刺的重要补给站。
米拉山垭口,摄影师@Jum
自驾小贴士:工布江达县距拉萨市271公里,行车用时约4小时45分钟;由工布江达过加兴乡,再翻米拉山垭口进入墨竹工卡县,再沿着拉萨河畔一路进入拉萨。
第十二站 拉萨
远方梦的目的地。
来到拉萨,你或许会见到不少车辆、摩托车、单车的旁边,都有人拿着无人机、手机大肆摆拍。
他们有的风尘仆仆,有的油光满面,但基本都隐藏不了他们双眼中的激动之意。
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摄影@VIP读者·玺瑜
这无需意外,只有走过川藏线的人才会明白“进藏”、“西藏毒药”这些词语的分量。
他们也许是走青藏线、也许是川藏北线、川藏南线,但到了拉萨,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大昭寺辩经,摄影@VIP读者·行者
经过隧道的压抑、高反的困扰、雪山的冰冻、雨水的拍打,以及道路碎石、陡峭与弯绕的山路,无数的困难不断冲击个人意志,最终来到拉萨迎接洗礼。
这种或是畅快、或是感慨的心情,是用言语也无法表达的,也许只有真正走过进藏线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而到了拉萨,大家想去的地方基本高度统一,布达拉宫、八廓街等等。因此,我们也不对这些多做介绍,反而比较推荐拉萨的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图源@西藏博物馆官网
馆内陈列的物品,可以让你更加近距离地欣赏、慢慢了解西藏的文化,这比起在布达拉宫中,更能多一分亲近与真切。
另外,如果你不喜欢吵杂的环境,那么可以去拉萨河畔的仙足岛、太阳岛散散步,那里的人流量不算很大。
勘路者说:对于住宿方面,我们更推荐去仙足岛、太阳岛、文成公主演艺剧场下面找一些幽静、能看到布达拉宫的的民宿客栈。打开窗户远远地欣赏布达拉宫的身姿,再喝上一壶下午茶,感受拉萨的慢时光。
从成都到拉萨,可以说川藏南线已经走完,而如果你到了拉萨也不着急回去,可以继续沿着G318往下走,去日喀则看看后藏文化。
自驾小贴士:拉萨市距日喀则市271公里,行车用时约5小时30分钟;从拉萨市沿拉萨河往南前进,后顺雅鲁藏布江到日喀则。
五、藏尼段
藏尼公路,也叫中尼公路,是中国与尼泊尔的公路,为G318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与尼泊尔进行文化、经济、政治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
第十三站 日喀则
后藏文化。
从拉萨开始,尽管我们走的是G318,但大概率会绕路过去羊湖看看。这一处已经成为每一位旅行者来到拉萨,必去的打卡地了。
夏天的羊卓雍错(请横屏观看)
到了日喀则,凝聚了后藏文化精华的扎什伦布寺是必去的景点,另外还可以去夏鲁寺逛逛。
勘路者说:从日喀则到了拉孜以后,会见到两条分叉出去的路,一条是往樟木方向的G318,另一条原来终点在拉孜的青藏线——G219,但在今天已不再经过拉孜城区。
自驾小贴士:日喀则市距樟木口岸498公里,行车用时约10小时30分钟;日喀则过拉孜到定日,之后在从定日往西过门布乡,再往南走到聂拉木县、樟木口岸。
第十四站 樟木口岸
远方梦的目的地。
经过定日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办好相关的手续,再上珠峰看看。
去年袁健雄环中国拍摄的珠峰日出,摄影师@KK
樟木口岸虽然是藏尼公路(G318)的终点,但由于之前尼泊尔的地震,波及到口岸,导致口岸处于一个半废弃的状态,至今还没有喘过气来。
今天大多数的司机、商家都已经搬至今天的新口岸——吉隆口岸。
至此,G318川藏南线也完整走完,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不如试试阿里大环线。(点蓝字跳转链接)
游玩食光·G318川藏南线
手绘地图,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食宿推荐
川藏南线,从成都盆地,爬上世界屋脊,找寻心中的远方。
想跟资深领队走这条线的话,可以私信或留言帮你牵线~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进入自驾交流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