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高境界的一首词(苏轼的这首词即使历经千年)

虽说现在的人大都很忙,基本没时间去伤春悲秋但人生这条路,它总是充满失意、迷茫、孤独等负面情绪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迫切需要一缕阳光来照亮心中的灰暗面所以听音乐、玩游戏、看风景等一切能带来阳光的方式,都成了治愈我们内心的力量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即使历经了千年,也依然能治愈人心,那就是读诗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苏轼最高境界的一首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苏轼最高境界的一首词(苏轼的这首词即使历经千年)

苏轼最高境界的一首词

虽说现在的人大都很忙,基本没时间去伤春悲秋。但人生这条路,它总是充满失意、迷茫、孤独等负面情绪。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迫切需要一缕阳光来照亮心中的灰暗面。所以听音乐、玩游戏、看风景等一切能带来阳光的方式,都成了治愈我们内心的力量。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即使历经了千年,也依然能治愈人心,那就是读诗词。

无论是给人希望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使人释怀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亦或是促人超脱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都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当然,诸如此类的诗词,不胜枚举。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便是此类诗词中的一首经典。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出自于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手,是苏轼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期间所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苏轼便借助了自然界的风雨,来暗指人生中的风雨,从而表现出了旷达超脱的胸襟,读后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开阔。简单来说,就是读后能治愈人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首先,词的开篇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即不要听到风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就害怕前行,就算放开喉咙高声吟唱徐徐而行又有什么呢?可见苏轼一开始不仅渲染了雨骤风狂,还发表了走路可以不受自然界风雨所影响的观点。所以为了支撑这一观点,紧接着苏轼便说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即我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就胜过骑马。这点风雨算不得什么,我再披上一蓑衣,就可以度过平生。从“轻胜马”三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竹杖芒鞋,顶风冲雨的一种从容。也就是不慌不忙,在搏击风雨中,笑傲人生。它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一种轻松、喜悦。而从自然界的风雨,过渡到人生中的风雨,又彰显出了苏轼的豁达洒脱,以及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然后,下片开始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即微寒的春风吹散了我的酒意,醒来后略微感到一些寒冷,山头上的斜阳却早已经露出了笑脸。从这三句的意思来看,它既与上片中所写的风雨相对应,写的是雨过天晴的景象,又为苏轼抒发人生感慨作了铺垫。也就是后面三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它的意思是说,再回首来时路上的风雨吹打树叶声,安然归去,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这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历来为人所称道。自然界的风雨和天晴本就是寻常景象,因此人生路上遭遇风雨也都属寻常,毫无差别。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即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但不畏惧、不颓丧的豁达胸怀。

纵观苏轼的这首词,从具体内容来看,它不过是记述了作者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它表现出了作者豁达的胸怀,寄寓了作者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有的时候把荣辱得失看得太重,是会导致惆怅和痛苦的。总之,不畏惧、不颓丧的豁达胸怀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