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货云集北京车展重磅产品前瞻(北京国际车展成)
来源:环球时报本报记者 马 俊 杨若愚 李 昊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狠货云集北京车展重磅产品前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狠货云集北京车展重磅产品前瞻
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马 俊 杨若愚 李 昊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受新冠疫情影响延期5个多月的第16届北京国际车展于9月26日开幕。在美国底特律、瑞士日内瓦等全球主要车展均取消的情况下,北京车展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举行的规模最大车展,也很可能成为今年全球唯一的大型车展。外媒称,尽管疫情对全球汽车厂商产生严重冲击,但各大厂商在疫情期间也积累大量的新车研发与营销设想,而北京车展成为他们吸引消费者并夺回市场的最佳机会。
进馆观展需进行3次检测
与其他疫情期间举办的大型活动类似,这次北京车展同样要求进场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但要求更为严格。《环球时报》记者进馆观展,进行三次检测,首先查询“北京健康码”,然后进行人证合一识别,即绑定到身份证上的电子票是否一致,第三要背包安检,并进行电子测温。除此之外,展馆大厅还需再进行身份证识别。
27日前来参观的媒体不少,在场馆入口处也有不少普通观众在参观时间和方式,现场戴着口罩做直播的汽车博主和美女车模们也成为这次车展的一道特殊风景线。此次车展初期只对媒体和业内人士开放,从10月1日起对普通民众开放,预计将涌现大批人潮。
对于大部分汽车厂商而言,疫情似乎并没有对这次车展造成太大影响,总体而言,各厂商的展台规模和参展车辆数量都与以往相差无几。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传统豪门展位前依然是人群聚集。或许是因为北京车牌政策的影响,各款新能源车也备受参观者青睐,国内一些新能源品牌如蔚来汽车,也吸引一些外国观众参观。不过《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与以往新能源车型主推续航性能相比,这次北京车展上的新能源车续航普遍集中在400-500公里左右,已经拉不开实质性差距,因此各厂商更注重宣传后续服务、驾驶体验、车辆保值等各自特色。
不少厂商坦言,相对而言,此次北京车展发布的全新车型比以往要少。此外,华晨、海马、众泰、力帆等自主品牌和此前大热的拜腾、云度等造车新势力也缺席这次北京车展。日本《东洋经济周刊》网站称,每年在北京和上海轮流举办的中国车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盛事。上一届北京车展共有14个国家超过1200家厂商参展,今年的展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响而限制规模及参展人数。但这仍然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复苏势头,而这也将给全球业界的生产者和投资者带来信心。
对中国市场期待感爆棚
据了解,北京国际车展上将有200多款新车首发。尽管面临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海外厂商们仍然努力想要在这一车展上让自己的主力产品亮相。
车展现场,奔驰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本次梅赛德斯-奔驰将携旗下多款首发及上市车型参展,包括不久前刚刚全球首发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亮相。德国《明星》周刊现场记者观察到,由于需要14天的酒店隔离,这几乎阻碍许多汽车制造商派人从国外参加展会的可能,大多只有当地经理在场。尽管如此,各大车厂纷纷推出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车型。展会上最大的欧洲明星可能是新款梅赛德斯S级轿车,而且是专为中国定制的加长版。
捷豹和路虎品牌也有多款重磅车型参展。揽胜50周年风云纪念版正式上市,指导价202.58万元人民币。同时,作为捷豹路虎首款国产新能源车型的全新路虎发现运动版P300e,也迎来中国市场首秀。
根据韩国YTN电视台27日的报道,德、日、美、韩等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纷纷利用此次北京汽车展推出新车,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感爆棚。各大参展商为了博取中国消费者的欢心,纷纷推出了新型电动车和SUV,韩国车企也利用此次北京车展推出高性能电动概念车和新型SUV车辆。
日本共同社27日称,在中国汽车市场,日系车的存在感正在增强。26日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日产社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内田诚在视频记者会上强调,“将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适时灵活地提供产品”。在本次车展上,日产安排Ariya EV的海外首秀。日产计划到2025年向中国市场新投放电动化的9款车。
“中国极为重要,尤其是今年”
自从3月复工以来,中国汽车行业从危机中迅速走出,整体新车销量到8月为止连续5个月增长。
“中国车市成为希望的灯塔,”德国《经济》周刊27日说,中国是唯一表现出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教授表示:“没有中国,德国汽车业将很难被全球认可。”奔驰在第二季度的全球销量下降了20%,但在中国的销量却增长22%。同样,宝马全球下滑25%,而在中国增长17%。德国企业顾问彼特·哈格说:“中国极为重要,尤其是今年。”
韩联社27日称,随着疫情控制取得事实上的胜利,中国继进一步放开出入境管制后,再次召开北京车展等大规模的展会,对内对外展示自信。从9月中旬开始,中国正在向经济正常化加速前进,并通过举办展会、放松人员流动限制等方式提振中国经济复苏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