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斋的经典名言(我所理解的心斋)

庄子在《人间世》中,借孔子之口提出了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原文故事大概是:

孔子得意的弟子颜回向孔子辞行,欲效仿先贤去游说卫国君:体恤民生,不要轻率气盛,穷兵黩武,视百姓如草芥。

孔子说,此去会招杀身之祸。要颜回“心斋”后再去游说,可免灾祸!由此引出“心斋”话题。

庄子在《德充符》文章中,又借孔子之口说了一警句“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可谓是对“心斋”的答复吧!

关于心斋的经典名言(我所理解的心斋)(1)

…………

在现在的社会中,不论是从健身角度,还是修行状态的,静坐入定的习炼方法,多是以佛教天台宗的“六妙门”数息法入手,如网络上教学的,道教“龙门天成”。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学士、士大夫阶层,静修养性是很普遍的雅趣!其修习静坐便是养成的一种习惯。

庄子“心斋”中的“若一志”,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把精神都集中在这上面。

`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就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耳→心→气,这是不同境界中,意识所执着的物,就如同“六妙门”中的数→随→止这般。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这句话中的耳,与上句“无听之于耳”的耳,是否是同一含义的耳,我无法认定!但这句话中的耳与符,则是一种并列关系。

《太乙金华宗旨》中在讲`回光内视′时,写道“内视有目光、耳光两种,目光属外日月交光;耳光属内日月交精”。由此就可知,“耳”在这句话中的含义了吧!

…………

关于心斋的经典名言(我所理解的心斋)(2)

庄子通过《德充符》所讲述的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德”就是精神状态下的`忘形丶忘情′,“符”就是对德的充实和验证。其也完全就是这句,“心止于符”中之“符”所含有的意思。

最后皆归于气,“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说白了,气就是虚,虚就是道!

心斋就是道的训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