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

前言

陈毅曾多次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过毛主席,他说,自从上井冈山认识毛主席,在斗争实践中证明毛主席的英明伟大,就决心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后来,不论是在赣粤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艰苦年代,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后,在华东和调中央工作期间,陈毅都坚定不移地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

图|毛主席与陈毅

相识: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1928年,毛泽东和陈毅第一次相见,这年,毛泽东35岁,陈毅27岁。

说起这两个人,无论是从成长经历、还是性格,在外人看来都是不一样的。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当地,陈毅的父亲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学识渊博,琴棋书画无所不爱,对书法更是爱不释手,又能作诗填词。

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陈毅从小便对诗词非常感兴趣,而母亲在当地也是大家闺秀,陈毅从小便生活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

7岁时,陈毅跟随父亲来到外祖父所在的地方读书,在这里生活的两年间,陈毅开始接触社会,亲眼目睹了贪官污吏对穷苦百姓的拷打,十分气愤,最终,陈毅和父亲返回了家乡。

这两年的生活,给陈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谈到这两年的生活时,陈毅说:

“这两年生活,给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印象很深,特别是看到劳动人民的苦难,自发地同情劳动人民。从此,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2)

图|1920年,陈毅在巴黎

与陈毅从小生活在充满欢乐的家庭里,深受父亲良好教养不同的是,毛泽东从小便生活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之下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偏僻贫瘠的小山村,祖辈都是农民。从小,父亲对毛泽东的家教就很严格,幼年的毛泽东经常与父亲发生冲突。

也正是因为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让毛泽东也养成了日后敢于反抗、提倡斗争的性格。ER 母亲勤劳简朴、温厚的性格,则深刻影响了毛泽东的待人接物。

虽然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但是在国家面前,两个人同样嫉恶如仇。

说起两个人的相识,其实早在陈毅和毛泽东见面之前,陈毅就已经听过毛泽东的名字,那个时候,陈毅还在法国勤工俭学,但他已经知道了毛泽东在湖南创办的“新民学会”和《湘江评论》。

1927年陈毅在武汉时,读过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可以算得上是陈毅对毛泽东的言论的最早接触。因此,在两人见面之前,陈毅对毛泽东的思想和一些情况已经有所了解。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3)

图|土地革命时期的陈毅

1927年,陈毅被分配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开始了革命的军事生涯。

后来,在周恩来的任命下,陈毅到南昌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的主力七十三团任指导员。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是我军最早建立和领导的一支武装,之后,陈毅和朱老总率领着部队登上了井冈山。

同样在1927年,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开始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起义部队遭到了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的袭击,总指挥身亡,毛泽东幸免于难,带着部队开始向井冈山进军。

1928年4月28日,陈毅与毛泽东会师,第一次见到了久仰大名的毛主席。见面之后,毛泽东走到陈毅面前,说道:“陈毅同志,你们辛苦了。”

陈毅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早就盼望上井冈山来,今天终于如愿了。”

这是陈毅和毛泽东第一次相见,这次见面,这次见面之后,陈毅感慨地说道:“润之才识精深,胸有大志,气度非凡,必成大事。与润之交往,如男儿饮美酒,快哉!”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5月5日,陈毅和朱德率领部队在黄坳一举消灭了江西军阀杨如轩部进攻井冈山的两个营,粉碎了敌人的“进剿”计划。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4)

图|毛泽东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第二天,朱德、陈毅率领部队继续击溃了拿山、永新之敌,占领了永新城。当陈毅在永新城见到毛泽东之后,详细地向他汇报了作战情况。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热情洋溢地给陈毅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二十八团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团,希望好好掌握。”

才认识短短几天,毛泽东便对陈毅一见如故,如此信赖陈毅,连用三个“相”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陈毅在收到这封信之后,也深受感动,两个人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情谊开始了。

始终坚定地站在毛泽东身边

虽然毛泽东和陈毅两个人都对彼此有好感,但在革命岁月,有时他们也会因为革命战争而发生争执。

众所周知,陈毅是个直脾气,在革命早期对于毛泽东的主张有一些误解。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召开了第七次党代会,而此时的红四军除了有军委还有前委(前敌委员会),双方职能交叉、人员重合,指挥起来十分不便,造成了一些矛盾,甚至在大会上,陈毅还批评了毛泽东和朱德。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出走上杭县,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和指导工作。但是,到了7月29日,随着国民党“三省围剿”,毛泽东之前的观点被认为是正确的。

后来,陈毅也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不成熟,回到根据地之后他接连写了三封信,在信中,他态度诚恳,言真意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希望毛主席尽快回到红四军来。

而毛主席也被陈毅的真诚所打动,也放下了之前的芥蒂,在回信中,他表示自己会尽快回到部队中去。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5)

图|毛主席和陈毅

这次事件之后,毛泽东和陈毅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后来,从1930年春天到1934年秋天,这四年半时间里,面对着中央“左”倾错误路线的打击和迫害,陈毅始终坚定地站在毛泽东身边,他们之间的友情在此期间也变得更加牢固。

1930年6月,李立三“左”倾冒险机会主义在党内占领了统治地位,李立三竭力鼓吹在中心城市暴动。此外,他还指责毛泽东是妨碍“猛烈扩大红军”的代表人物。

9月中旬,毛泽东总结出了长沙久攻不克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群众条件,但是,却遭到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的“左”倾主义的反对。

后来,在毛泽东的竭力劝阻下,中央改变了主意,决定放弃长沙,攻打吉安,但毛泽东也被扣上了“右”倾主义的帽子。

1931年11月初,中共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赣南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和中央的同志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6)

图| 1931年,苏区中央局成员合影: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对国际形势的估计,敌我力量的对比,红军行动的方向和土地政策。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反苏战争不一定会先爆发,红军此时还很弱,但是输是赢还未定。因此,只有在中央苏区内摆场战争,诱敌深入,不能够出苏区去打大城市,同时,在根据地内,应给地主和富农分田。

但是中央“左”倾代表却与毛泽东持完全相反的意见,他们批评毛泽东的主张,在激烈的争论中,只有陈毅始终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意见。

他说:“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别看现在苏区方圆几千里,红军几万人,打两个败仗就要垮台。”

陈毅的话令中央的人非常不满,他们批评陈毅说:“你眼睛就只看到几个县,是机会主义。”

陈毅听完后,立刻反驳说:“你们说上海无产阶级强大,那你们为什么不在上海呢,跑到中央苏区来干什么?”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7)

图|陈毅

中央来的人说:“我们就是来动员红军去打上海的。”就这样,会议争论了几天,也没有吵出个结论来。

之后,中央下令要求红军“急攻赣州”,而毛泽东不同意攻打赣州,但是,在中央的坚持下,赣州战役打响,最终以失败告终。

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上,中央将战役失利的矛头指向了毛泽东,面对种种指责,毛泽东并没有屈服,据理反争。

结果,在会议举手表决时,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位被撤销,毛泽东回到后方负责中央政府工作。

这次会议,陈毅没有参加,但他一直都有意见,会议结束后不久,他说:“宁都会议不是一个成功的会议,要是让我参加,我就不举这个手。”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8)

图|宁都会议,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1933年6月,第二次宁都会议,陈毅也出席参加,会议上,他依然像之前一样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思想。

因为陈毅对毛泽东的支持,引起了博古等人的一些不满,会议结束后,博古就开始派人监督陈毅,并且再也没有让他列席参加中央会议,包括后来的长征也没有让陈毅参加。

长征开始之后,陈毅和毛泽东就分别了,但是,他们这种在患难之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友情却是无法分开的。

二人的诗词人生

在政治上,他们惺惺相惜,在生活中,他们互为对方的诗坛挚友。李银桥说:

“主席的人际交往,与民主人士多是私交,与党内同志皆为公务,唯一例外的就是陈毅,他与主席有诗词交往,这属于私交。”

这两位有着40余年战友情谊的伟人,也差不多有着同样长时期的诗交​,除了有共同的革命信念,诗也变成了这两位伟人产生心灵共鸣的重要媒介。

毛泽东是领袖诗人,陈毅是元帅诗人,可以说,他们两个是革命家的诗人,也是诗人的革命家。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是有爱好的,但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对诗词产生很大的兴趣,直到后来在叔叔的影响下,他才对诗词产生了兴趣。

而与毛泽东不同的是,受父亲的影响,陈毅很早就立下了这样的宏图壮志:做一名文学家、诗人,用自己的笔来唤醒人民群众的觉悟,进而反抗黑暗社会的腐朽,独立自主​的​为祖国人民伸张正义,做出贡献。同时,陈毅也会用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9)

图|陈毅诗稿

作为一位元帅诗人,在他的一生中,对毛泽东的诗词是十分推崇和珍爱,而毛泽东作为陈毅的一位忠实诗友,在平日里也经常关注着陈毅的诗作。

早在井冈山时期,陈毅就是毛泽东的诗友,闲暇的时候,陈毅和毛泽东便会在一起谈论诗词或者诵读中国古典诗词。

1928年,毛泽东挥墨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当时,陈毅是这首词的第一个读者,读完后,他拍案叫好,并安排人把这首诗词油印在纸上,分发给战士们阅读,以鼓舞士气。

陈毅曾经和家人们说过:“我是主席《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等作品的最早读者之一。”

1948年,陈毅到陕西米脂杨家沟汇报工作,当时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见到陈毅后,非常高兴​地​说:“每次你打了胜仗都要写诗,这次的诗呢?快给我看看。”

陈毅立即站起来说道:“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的诗都写好了。”说完后陈毅便朗诵起来:

淄博莱芜血战红,我军又猎泰山东。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

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

毛主席听后,连呼好诗!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0)

图|毛主席、西哈努克、周总理、陈毅等人

1962年,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等人到西山去,当时红叶正盛,陈毅当即向毛泽东提议,让他作诗。

毛泽东欣然答应,酝酿了一下后,吟诵起来: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陈毅一听,主席读的是自己的诗,等毛泽东读完后,连忙说道:“见笑了见笑了,还是请主席您来一首吧!”毛主席摆摆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陈毅有诗在上头。”

说完,众人都会心地大笑起来。

后来,陈毅让毛泽东改自己在出访亚洲6国之行的七首诗时,毛泽东只改了第一首,之后还专门向陈毅写信解释。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1)

图|毛泽东写给陈毅的信

这封信陈毅一直珍藏着,在晚年病重期间,每次住院的时候,陈毅都会把这封信带在身边。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毅的家人才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写给陈毅关于谈诗的这封信。8年之后的1978年,这封信发表在《诗刊》上。

病重期间牵挂着主席的生日

1971年,陈毅被确诊为癌症,见陈毅病成这样,大家都非常难过,妻子张茜更是心情沉重。

“五一”那天晚上,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广场上载歌载舞。

此时,在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厅里,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伴下,会见其他外宾。之后陈毅也来到了这里。

身着军装的陈毅笑容满面地快步走到毛泽东面前:“主席,您好!”边说边行了一个军礼。

毛泽东兴奋地站起身,伸出大手握着陈毅的手,关切地询问着陈毅的病情。

这是陈毅病重后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陈毅高兴地回复道:“主席,好了,好了!”

但是没过几个月,陈毅又病倒了,这次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病中的陈毅,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好友毛泽东。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这天早上五点钟,时常处于昏迷状态的陈毅,突然清醒了过来。

他握住一直守在病床前的女儿珊珊的手,用十分虚弱的声音说道:“我要吃面条。”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2)

图|陈毅、毛主席等人的合影

作为陈毅最小的女儿,珊珊一直是陈毅最疼爱的宝贝女儿。而珊珊也最爱自己的爸爸。

听到爸爸要吃面条,珊珊连忙说:“爸爸您等一会儿,我就去端来。”

珊珊兴冲冲​地​走出病房,心里美滋滋​的​,想着这些天爸爸总不能吃东西,今天想吃,恐怕是病情缓解了。

当珊珊把面条端到陈毅面前时,陈毅非常艰难地吃了几口,在此之前,陈毅已经很多天都没有进食了。

早上七点,医生查房,陈毅费力地对医生说:“今天是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我要争取年底下床走一走。”

听完陈毅的话,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珊珊这时才恍然大悟。爸爸从十月底住院到今天,已经两个多月了,屋子里没有挂历,也没有人提醒他,他是怎么知道今天是毛泽东的生日呢?

他是每天在心里算着这个日子啊!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他想​的​不是自己,不是家人,而是自己的战友毛泽东。想到这里,珊珊泪如泉涌。

1972年1月,陈毅常常神志不清,一天,他两眼看着床边的孩子,嘴里不停地说着含糊不清的四川话。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3)

图|陈毅陪同毛主席接见外宾

但是兄妹两只能断断续续地听懂一些句子:“红军……毛主席……路线战斗,坚持原则……中共中央,三次要求……”

即使在昏迷中,陈毅嘴里念叨着的也是毛主席,4日,陈毅的神志略微清醒,他的嘴唇微微动着。

珊珊立马贴近爸爸的唇边,终于听清了他在说什么:“……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陈毅想到的是和毛泽东一同作战的岁月。而那个时候的毛泽东,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他心里也一直惦记着陈毅。

6日下午,经过医生的抢救,陈毅再一次恢复了自主呼吸,神志也略微清醒,生命细如游丝,没过多久,叶剑英匆匆赶到病房。

望着生命垂危的老战友,叶剑英泪流语塞,他用颤抖的双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毛主席写给陈毅的一段话。

他对陈毅说:“毛主席、党中央要我来看你,你要安心养病,会好的。”说完后,叶剑英把纸条上的内容读了一遍,之后,珊珊也重新读了一遍。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4)

图|晚年的毛主席

读完之后,珊珊俯下身子,急切地询问道:“爸爸,您听到了吗?”陈毅双眼眨了动了一下,表示他听见了。

1972年1月6日,陈毅带着对毛泽东的无限热爱之情永远停止了呼吸和心跳。两天之后,毛泽东含泪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

1月10日下午三点,陈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这天中午,身穿淡黄色睡衣的毛泽东,在一侧堆满线装书的床上辗转不安,面色略微憔悴,腮边的胡须很长。

按照毛泽东的习惯,平时午饭过后是要休息一会儿的。但今天他躺在床上,四周虽然寂静无声,但是却怎么也睡不着,

工作人员看到后说:“主席,您休息一会儿吧。”

毛泽东却说:“我要到沙发上坐一会儿.”说完后,工作人员把毛泽东扶到了沙发上,坐下后,随手抓起一本书看,看了一会儿又放下。

工作人员知道主席应该是在想着陈毅的事情,自从圈阅了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之后,他内心一直很不安。

一点半的时候,毛泽东突然对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毛泽东便缓缓站起来,穿着单薄向门外走去。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多私交)(15)

图|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从1950年之后,毛泽东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位逝者的追悼会,到达八宝山之后,毛泽东在休息室里等待。这时,陈毅的妻子张茜走了进来。

毛泽东非常激动,两手撑着沙发扶手,努力想要站起来,迎接张茜。张茜看到毛泽东后,一时悲慰交集,失声痛哭,快步上前扶住毛泽东,哽咽着问道:“主席,您怎么也来了!”

毛泽东也凄然泪下,握住张茜的手,请她坐在自己身边,话语格外缓慢、沉重地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陈毅去世以后,毛泽东在重病中度过了4年,1976年9月9日,毛泽东这位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解放、建设事业的伟人,带着他对陈毅等老战友的怀念以及壮志未酬的激情,离开了人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