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

1986年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在激烈进行,然而在战场上却始终有一道靓丽的倩影,她医术高超、热心善良,战士们总亲切的称她为猫耳洞里的“南丁格尔”。

然而战区营长和指导员却因为这个年轻的女医生刘亚玲头疼不已,因为她是从医院里“溜”出来的。尽管医院多次写信催其回去,但刘亚玲不予理会,最终被落下党内处分。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

后来在战役最激烈的时候,刘亚玲不顾自身伤势拼命救治伤员,致使自己高烧晕倒,也因此她又多了个称号“战地女神”。

那么这位战地女神究竟因何情系前线战场?在战争结束后她的结局又是怎样?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2)

拒绝学校安排,一心想奔赴前线

1963年出生的刘亚玲是一个地道的西安妹子,当时新中国正处于发展时期,但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依旧很多,刘亚玲的就过得很困苦,于是家里人商议着,要不将小亚玲送给舅父舅母养育,因为他们没有生育。

看着可爱的小亚玲,舅父舅母握着刘亚玲亲生父母的手说:

“我们都是一家人,你们放心,以后刘亚玲随时过来,我们也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的。”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3)

刘亚玲自小喜欢读书,尤其对医学十分感兴趣,养父养母也全力支持,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大学是一件好事,女孩子多读点书对以后的发展也有益。

冬去春来,转眼间刘亚玲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1981年,18岁的刘亚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她告别父母开始自己的梦想之旅。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4)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师资力量强,是建国后国家重点关注的院校之一,在这所学校里,刘亚玲感觉自己离梦想更进一步,她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1984年刘亚玲即将毕业,当时她毕业考试成绩总分位列第一,学校考虑将她分配至北京301医院,这是北京一所非常出名的医院。

但刘亚玲心中其实早有打算,她将一份申请报告交给校方,坚定地说道:“我想去云南前线中心医院”,刘亚玲认为只有深入战场险地,才能更快救治伤残人员。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5)

当时国内对越自卫反击战正打得激烈,有战争就有伤残,有伤残就有死亡。每当刘亚玲从报纸校刊上看到有那么多前线士兵因伤势过重或抢救不当而死去,她的内心就很难过。

刘亚玲想去往前线医院,然而当时学校领导并没有快速批准,因为他们认为刘亚玲太年轻了。但刘亚玲心意已决,最终学校同意。

子女离家总要告知父母,刘亚玲将自己即将前往前线医院的消息告诉养父养母:

“爸,妈,我被调到前线医院了,你们要保重身体,为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们不要担心我。”

刘亚玲的父母虽然担忧但是也支持女儿的决定,并为她感到自豪,只是再三叮嘱:“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刘亚玲感谢父母的支持,在1984年8月,刘亚玲来到云南前线医院,这所医院是刘亚玲的起点,但却不是她的终点。

从医院“溜”到战场,参与救援工作

在抵达云南前线医院后,伤患有很多,刘亚玲每天都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虽然她的年纪小,但是处理伤口的速度却很快,她只想快点再快点,因为每耽搁一秒钟就可能致使病人病情加剧或者痛苦加倍。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6)

然而在医院里的刘亚玲却始终有份遗憾,因为她真正想要的是深入战场实地,而这所中心医院离战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连炮声都听不见。

但刘亚玲没有气馁,而且化遗憾为动力,磨练自己的医术,为以后做准备。通过研究病人的病例报告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刘亚玲完成了一份论文《一例火器性胸腹联合伤伤员的护理》。

这篇论文后来还被发表在《人民军医护理增刊》上,这足以证明刘亚玲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人。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7)

1985年7月,刘亚玲利用假期悄悄前往前线,但发现半路被截回,刘压玲眼看就能抵达战场怎么甘心回去,于是对着领导不断说好话:“我是一名医生,战场上有伤患,我想去,为什么不让我去?”

医院领导却表示:“你请的假是探亲假,医院有医院的规矩……”,刘亚玲极受打击,只好老老实实回家。

但是她想去前线战场的心依然没变。为此,刘亚玲吸取前一次计划失败的原因准备重新策划。

1986年四月,刘亚玲再次利用探亲假前往战场,这一次她提前和人“串通”好,所以没有人发现她的异常。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8)

刘亚玲向营地长官直接表明身份,随后她来到军队最前线哨所的阵营,由于炮火频繁,她只能躲在猫耳洞为受伤士兵治疗。

猫耳洞就是指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挖一个可以栖身的洞,由于洞口避风,设在阳坡,所以防寒效果好,但是洞内环境十分简陋,而且狭小有蚊虫。

所以刘亚玲在给病人治疗伤口时极其小心,同时力求快速精准,不让战士们伤口暴露在外太久,因为容易被感染。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9)

除了照顾伤患外,刘亚玲还会帮助卫生员叠纱布、织棉球,和受伤战士们聊天,舒缓他们压抑的心情,有时也会和炊事员一起做菜。

一来二去,战地里很多战士都认识了刘亚玲。一位和刘亚玲比较熟悉的战友问她:“亚玲,你最崇拜的偶像是谁?”刘亚玲脆生生地答道:“南丁格尔啊!”于是大家都称刘亚玲为“猫耳洞里的南丁格尔。”

听着战士们亲切地称呼自己,刘亚玲的心中十分感动,这更加坚定了她留在前线战场的心。

1986年5月2日,距离刘亚玲来到战场将近一个月,这一天一名六连战士徐良左大腿中弹流血不止,伤势极其严重,“快扶好他,伤口流血太严重了”,刘亚玲和其他医护人员急忙给徐良止血和输液。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0)

徐良其实比刘亚玲还小,他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因心系祖国于是报名参军,只经历了三个月的“战前加强训练”就来到前线。

尽管领导提议让他留在团部,但徐良坚持要上前线,他表示:

“上前线打过仗,这兵才不算白当,不然我参军就为穿这身军装晃荡么?”

由于徐良失血太多以致于刘亚玲根本不放心让其就这样跟随部队前往医院,因为路程太过颠簸,需要有护士照看,刘亚玲决定一同前行。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1)

刘亚玲一手固定针头,一手举着输液袋,有时道路不好走,她都是在侧面跪着移动,虽然有很多次她拿着输液袋的手都在发抖,但刘亚玲在心中告诫自己:

“加油,一定要撑住”。

等到了医院后,刘亚玲体力不支倒在地上,而徐良的腿由于失血过多被截肢,但好在性命保住了,事后徐良对刘亚玲以及其他战士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其实除了徐良之外,刘亚玲还在后续的时间里营救过许多人,她成为战士们心中的“白衣天使”。虽然在猫耳洞的生活不能和在医院比,但刘亚玲却能在这里感受到太多的情感。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2)

营长为了让刘亚玲住好一点,特地让出自己的猫耳洞,因为他和营地教导员多次劝阻刘亚玲回去。

他们知道刘亚玲并非是上面指派的医护人员,而是从医院私自来到战场的护士,但刘亚玲态度坚决,她多次说道:“这里更需要我”。

几个营地长官感动之余他们只能保证让刘亚玲的居住环境好一点。但是刘亚玲却总是跑出洞外,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救治伤员。在前线战场待了72天,医院再三写信催促其回去,刘亚玲也因此遭到处分。

遭处分心甘情愿,后为救人病倒

刘亚玲是一名党员,但是却违背上级命令,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此她没有任何怨言。当然也有为刘亚玲求情的人,因为她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早已人尽皆知。

在短短两个多月期间,刘亚玲前前后后救治了30多名伤患,前线营地的战士和营长、指导员都对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印象深刻。但是刘亚玲坚定地表示:“犯了错就得受到惩罚。”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3)

1986年12月,刘亚玲再次来到战区,但这一次她是被批准来到前线的医护人员,对此刘亚玲感到很高兴,心里想着:

“我现在可是有证件的人,可以堂堂正正的前往前线战场。”

在作战的前一天晚上,刘亚玲就赶赴战场营地,因为她知道一旦战火燃起,就会有人受伤。

战区的战士们不断增多,但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在看到刘亚玲的那一瞬间都觉得非常熟悉,老兵当然不用说,可能是由于此前和刘亚玲交流过,但新兵为什么也知道刘亚玲呢?

答案是因为刘亚玲的照片已经被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

这个拍摄刘亚玲的人就是我国著名战地女记者梁子。

照片中的刘亚玲笑容灿烂,牙齿很白,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穿着军装有女兵的飒爽,但由于年纪尚小,所以稚气未脱。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4)

梁子和刘亚玲年纪相仿,两位女中豪杰相聚在一起,自然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后来两人也成为好朋友。

作为战地记者,梁子在战区也有深刻感悟,在她后期出版的《一本打开的日记》一书中,梁子这样写道:“战场是个净化灵魂的地方,磨难能够造就伟大的灵魂,名利物欲都失去了份量,我是为他们而活,这本书也是为他们而写。”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5)

刘亚玲在和大家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早已产生深深的革命情,每一位战士都是刘亚玲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存在。战场凶险万分,刘亚玲自然也受过伤,但她却说自己是个十分幸运的人。

“尽管我曾有八九次差点牺牲,但只有一次受了伤。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我好好活着,可能觉得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需要再去救人”,刘亚玲经常这样告诉身边的人。

而关于导致刘亚玲受伤的那一场战役是在1987年1月5日,当时由于敌人兵力加强,所以战斗十分激烈,刘亚玲坚持要到救护站,副团长坚决不让,理由是过于危险,但刘亚玲去意已决。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6)

然而前往救护站的这段路要通过敌人用重机枪和炮火控制的“老虎口”和二十米“生死线”,就在刘亚玲途径“老虎口”时左臀部被弹片击中。

刘亚玲认为是小伤,于是自已找了个隐蔽处清理伤口,简单包扎后就急忙来到救护站,但其实这个伤口也不浅。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7)

刘亚玲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然而在给一位男性伤员包扎时却遭到拒绝,只见这名伤患由于擦伤过多,为了让伤口裸露方便上药和输液,全身三分之二的衣服都被剪掉。

对方可能是看刘亚玲年纪太小,不太好意思让其看到自己的身体,于是主动要求:

“我还是自己来吧”。

看到患者抗拒,刘亚玲仿佛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大声呵斥道:“我都30岁了,是你大姐姐,怕什么?”

一旁的医生也配合道:“这回没她,有的伤员就救不活了!”

说完受伤的战士也不再扭扭捏捏,但其实刘亚玲当时才24岁。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8)

就这样连续几天,刘亚玲高强度工作,这导致她的伤口发炎,但此时的刘亚玲已无暇顾及,因为她正在和死神赛跑,一刻也不能松懈。

刘亚玲在心中告诫自己:

“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救更多的人了”,伴随着20多个小时不吃喝,刘亚玲救护了40多名伤员,又过了一个礼拜,她终究支撑不住了,倒了下去……

伤好继续工作,战争结束回家乡搞建设

刘亚玲受伤倒下后,战士们赶忙将她送往医院,然而此时的她已经高烧昏迷,并且伤口严重感染化脓。

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刘亚玲最终苏醒。后来军区得知刘亚玲的英勇事迹后决定给她记一等功,还没等到颁奖刘亚玲已经回到前线了。

对于军区给她的奖励,刘亚玲表示:“我的任务完成之前请不要给我记功。因为我不是为了立功上前线的,而是为了救护伤员尽绵薄之力,同时为了搜集资料搞科研。”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19)

198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接近尾声,我国军队终将取得胜利,刘亚玲的战地救援工作也宣布结束,她来到老山附近烈士陵园和战友道别

刘亚玲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士无比心痛,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在心中告诫自己:“要带着这些人的信念和期盼为人民做更多事”。

回顾刘亚玲在老山前线的四年,她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医护人员到战地女神,救治170余人,多次带伤救人,刘亚玲已经百炼成钢。

为了鞭策自己继续前行,为祖国的未来献出自己更多力量,刘亚玲选择回母校深造,她先后获得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和硕士学位。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20)

为了不让家人再担心自己,刘亚玲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担任主任医师,这份工作非常稳定,在后期生活中,刘亚玲也顺利结婚生子。

然而在2004年一次偶然回归老家长安时,刘亚玲感觉家乡医疗设施和大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刘亚玲是村里的名人,一日村支书找上门,他握着刘亚玲的手说:

“亚玲,回咱们村办个医院吧!城里的医院门槛太高,农村人进不起。”

听完村支书的这一席话,刘亚玲潸然泪下,她知道村里是真有难处,否则村支书也不会找上她,这里是刘亚玲的家,她又怎么会弃之不管。

为了在村里附近建设医院,刘亚玲辞去西京医院工作,领导和同事知道她的决定是为了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纷纷给予支持和帮助。

村里给地,刘亚玲花光自己全部积蓄再加上和亲戚朋友们借的钱终于盖起了一座小医院。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21)

跑过层层手续,但由于医院规模下审批遇阻,刘亚玲又找到区卫生局,局领导了解情况后十分支持刘亚玲为家乡做建设的举措,帮助她度过难关。

等到医院初步建成后,刘亚玲的昔日同学纷纷前来支援她,为乡民免费义诊。直到2008年,刘亚玲筹建四年的乡村医院—西安长安丰京医院总算建成

这所医院和乡卫生所一起共同为附近16个行政村服务。多年来刘亚玲的医院虽然人来人往,但是却处于亏损状态,因为她总是为一些家庭困难的人免费义诊。

有一日,医院遭小偷盗窃,保险柜被盗,大家十分着急。但刘亚玲丝毫不慌,笑着说道:

“你们不用担心,保险柜里仅有68元”。

扎根农村,刘亚玲根本就没想过要挣多少钱,好在她的丈夫高山和家人始终支持她的工作,这也是刘亚玲继续自己事业的动力。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22)

2020年初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刘亚玲和丈夫也投入救援工作,此时的她已经57岁,刘亚玲的丈夫经营着一家消毒液生产厂。

为了能够给予疫情严重地区支援,夫妻俩大年初一就开始忙活,购买消毒液原材料,召集工人连夜开工。当然有很多人赶不回来,只有一部分工人在工厂工作。

但他们为了疫情能够尽快控制,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最高日产消毒液20吨,并且保质保量。

为了尽快让消毒液尽快抵达抗疫前线,刘亚玲夫妻俩亲自指挥,四处调配物资,她总说:“虽然脱下军装,但这里也是‘战线’。”

反击战女战士刘亚玲(战地女神刘亚玲)(23)

刘亚玲是“猫耳洞里的南丁格尔”,是“战地女神”,也是“最美乡村医师”,她有多重身份,但她始终不忘自己军人初心。

自入党的那一刻,自奔赴老山战线的那一刹那,自回乡建设医院的那一瞬间,刘亚玲将一颗爱国之心付诸于实践,她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信仰,她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对于刘亚玲的英勇事迹,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此刻正为疫情奔波劳累、身居一线的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中国,加油!一定会众志成城,挺过难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