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先行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建设先行区、奋进新征程”的号角,武汉围绕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需要,依托自身禀赋优势,应统筹谋划、努力打造引领带动武汉都市圈未来发展的枢纽功能、战略空间与路径选择,当好先锋、打好头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武汉都市圈先行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武汉都市圈先行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建设先行区、奋进新征程”的号角,武汉围绕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需要,依托自身禀赋优势,应统筹谋划、努力打造引领带动武汉都市圈未来发展的枢纽功能、战略空间与路径选择,当好先锋、打好头阵。

全面提升引领先行区发展的新枢纽功能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统筹“两个大局”、促进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而且是确保产业安全可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长远之策。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服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解决国内发展问题为首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先行一步。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大力度地推动自主创新、内生发展和开放合作,在优化提升原有发展格局下商品和一般要素大循环枢纽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下新路径、新赛道、新空间中的新枢纽,努力在服务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创新链、产业价值链、产业高端要素大循环的新枢纽功能上先行一步。

超大城市是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超级节点,在服务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全球竞争中发挥着关键性的枢纽功能。武汉作为长江中游、中部地区的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多重枢纽作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武汉要更好地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需要,紧跟中心城市新一轮升级发展步伐,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带动武汉都市圈不断提升传统枢纽功能,加快构建新枢纽功能体系,承担新功能使命。

准确把握打造新枢纽功能体系的着力点

综合来看,武汉和武汉都市圈加快打造引领先行区发展的新枢纽功能体系,有六大着力点。

一是增强带动区域发展的枢纽功能。目前,东南西北的四大城市群——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均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中部地区需要尽快崛起,增强链接区域板块的枢纽能级。武汉要充分发挥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支点和区位科教优势,增强促进区域发展的枢纽功能,承担引领长江中游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我国新增长极,与四大城市群共同构建国家城市“钻石”主干支撑体系。

二是增强畅通经济循环的枢纽功能。畅通经济循环的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瓶颈,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依靠高素质劳动、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投入,依靠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依靠城市存量空间内涵提升来发展。因此,不仅要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等传统枢纽功能,更要强化高素质劳动集聚枢纽、知识创造枢纽、技术创新枢纽、信息数据枢纽等新枢纽功能。

三是增强对内统一、对外开放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枢纽功能。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商品要素市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武汉在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效流通体系、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应发挥重要战略节点作用,承担重要枢纽功能,积极探索构建专业人才、金融资本、技术与数据等国际高端要素枢纽,创新发展贸易方式,构建更高效率的全球商品贸易流通枢纽。

四是建立现代高端产业和自主可控产业链的重要使命。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重镇、科教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这些优势决定了我们必须主动承担起加快建立现代高端产业和自主可控产业链的重要使命,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育成地、未来产业策源地、数字经济新高地,打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是扩大内需提增有效投资与消费的重要使命。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多依托国内需求,提增有效投资与消费。我们要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提升城建现代化水平和运行效率,释放城市发展潜能,发挥“新城建”撬内需、稳增长、育动能的抓手功能,为更好地应用新技术、融合新智造、拉动新服务、提升新消费、集聚新产业、催生新业态,建立坚实的城建基石。

六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使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时代“必答题”。我们必须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功能,在制度设计、改革突破、社区治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着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提供典型城市样本。

科学谋划武汉都市圈重点战略空间与路径选择

一是强化以“武鄂黄黄”为支撑的东向轴线发展。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来看,下一步武汉的地域空间拓展有东、西、南三条发展轴线,以及相应的三大战略腹地。一是东向轴线,沿长江向东发展,近期以“武鄂黄黄”等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为直接腹地,远期向江西九江和安徽安庆等周边间接腹地辐射拓展。二是西向轴线,沿汉江生态经济带向西发展,近期以孝感、仙潜天等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为直接腹地,远期向省内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和河南信阳、南阳等周边间接腹地辐射拓展。三是南向轴线,沿京广线产业带向南发展,近期以咸宁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为直接腹地,远期向湖南岳阳等周边间接腹地辐射拓展。

中短期来看,南向轴线受幕阜山、洞庭湖、长江等地理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重点开发的潜力有限;西向轴线与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优势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临近,限制开发区域较多;只有以“武鄂黄黄”为重点的武汉都市圈东向轴线具备承担大规模发展任务的战略纵深,也契合沿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应是武汉都市圈今后发展的主要战略空间。

二是积极构建先行区建设“三三”路径。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方面,加快探索三条战略路径,引领发展方向。一是领跑路径,抢占全球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从“跟跑者”到“并行者”“领跑者”的升维发展。二是替代路径,集中力量解决薄弱环节,强化质量变革和技术升级,增强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的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效率路径,以数字化引领促进制度改革创新,拓展向更高市场配置和治理效率升级的制度创新制高点。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聚焦三大主战场,加快探索三条主路径。一是在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主战场,积极探索知识、技术创新路径。在培育发展集聚新型学术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提升全球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增强新学科人才、新知识、新技术、新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为参与乃至领跑新产业革命夯实要素支撑基础。二是在新贸易方式主战场,积极探索业态、模式创新路径。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离岸贸易、融资租赁、平行进口等多种新贸易业态和模式,重塑“货到汉口活”“买全球、卖全球”商业文明高地。三是在文旅消费主战场,积极探索文化引领新路径。传承弘扬长江文明、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激发文旅消费和创新创意等方面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

(哲社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