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

拖延是一种毛病,而且是一种致命的毛病,可怕的是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有一些古人最善于利用拖延,最终成就了大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现代人绝大多数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拖延,而且是无限期的拖延。学生们不到暑假的最后一天,是绝对不会想着完成作业的。上班族们刷手机视频玩游戏,不到凌晨一点钟是绝对不会睡觉的。细究起来,拖延症其实就是人们的懒惰心理在作祟,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期望在最后一刻能够“全面爆发”。

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2)

在古代文学家陶宗仪所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有一个小小的章节,讲述了关于寒号鸟的寓言,深刻阐释了关于拖延症的弊端。故事里讲的是,从前有一只寒号鸟,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其他的鸟儿都在忙着筑巢和囤积食物,只有寒号鸟却在愉快地鸣叫。其他的鸟儿实在看不下去,便劝其赶紧筑巢,否则的话可能会在冬天被冻死。可是寒号鸟却并不以为然,反而是自作聪明地说自己可以从明天开始。

如此一来日复一日,最终冬天来临的时候,其他的鸟儿都在巢穴里安然过冬,只有寒号鸟站在凛冽寒风之中痛苦地鸣叫,直至被凛冬的严寒彻底冻死。毫无疑问,作者写下这个寓言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对待,拖延者得过且过,只能让自己陷入窘境。

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拖延症可以成就大事,而且是了不得的大事。在古代的时候,不少古人都曾利用拖延症,成就了自己的伟业。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古人利用拖延症的案例:

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3)

东汉时期的李邰,是一个聪慧之人,此人向来不喜欢结交权贵,但是却极有眼界。当时东汉朝廷之内,大将军窦宪依仗窦太后的权力,在宫中日益骄横跋扈,甚至都不将皇帝放在眼里。时值大将军窦宪娶妾,各地郡国纷纷前来祝贺献礼。

汉中太守也备好礼物,准备让李邰引荐,可是李邰却不想坑害朋友,于是一直嘴里答应着,可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行动。令人奇怪的是,就在窦宪娶妾之后,皇帝因为不满其行径,故此联合太监将其诛杀,而一大批前去献媚者纷纷被株连,唯独汉中太守自己得以保全。不得不说,李邰本人的长远眼光救下了自己的朋友,“拖字诀”就此生效。

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4)

三国时期,刘备苦于没有吸纳人才,一直想广招天下谋士。一次,他听说某县县令自从上任之后,便从此拖延不办公,一连三个多月都没有任何建树。如此一来,刘备不得不派遣张飞亲自前去探视,谁知对方居然毫不畏惧,甚至当着众人的面,仅用半天的时间,就将三个月所有堆积的公案全部处理完毕。

此事传到了刘备的耳中,不由得十分惊奇,于是赶紧让张飞引荐,见面才知道此人相貌不凡,忙闻其名,最终才恍然大悟,此人正是号称凤雏的庞统,一位曾与诸葛亮齐名的智谋之士。庞统的拖字诀,看似是在断送自己的前程,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寻找契机,从而引起领导的注意,充分证明自己的才华。

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5)

春秋时期,楚国穆王即位,此时的他才不足二十岁。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楚穆王上位之后,一直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令朝臣们都替他着急。甚至因为此事,还有大臣以“楚国有大鸟”对其进行挖苦。称在楚国最高的山上,有一只五彩的巨鸟,可是此鸟却不飞也不叫,不知道它在干什么?毫无疑问,这明显是在讽刺楚穆王本人的无所作为。

历史上关于懒惰的事例 古人认为拖延是毛病(6)

可是楚穆王却说出了一番豪言壮语称“此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此后果然振作精神,认真处理朝政,成为一代明君。原来,楚穆王刚即位时,国内的矛盾十分尖锐,加之各类关系十分复杂,所以楚穆王一时之间竟无从下手,最终只能使用一个“拖字诀”,将国内的形势弄清之后,才想起真正的针对方案,并加以实施,对各处势力加以妥善的平衡,并因此成就一段佳话。楚穆王的“心机”,实在是极深,他的智慧对后世可谓是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当拖延成为一种习惯,自然会危害到自身。可是如果利用智慧对拖延擅加利用,则必然会因此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资料:《历史故事》 董建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