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主要事迹及评价(功过参半的隋文帝)
杨坚,弘农华阴人,其先祖为汉代太尉杨震,数代为官,家世显赫。其父杨忠随孝闵帝宇文觉起义于关西,创立北周王朝,因功封为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本人天资甚高,受父祖之荫,很早便步入仕途。十四岁被辟为功曹,十五岁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二司,封成纪县公,十六岁迁升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可算一位神童。周太祖曾经感叹地称赞他说,“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南北朝时代,王朝更迭如走马灯一般,北周虽消灭北齐占据北方,但无力统一全国。北周的几代皇帝,多为昏庸无能之辈。特别到宣帝时,更是穷奢极欲,妄行杀戮。宣帝父亲武帝,本来对杨坚深怀猜忌,希望儿孙能够有才德,控制朝政,以防杨坚篡权。无奈子孙不仅无力遏制杨坚的发展,反而为其执掌大权创造了条件。到静帝继位,年幼无知,以外祖父杨坚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总揽朝纲,北周王朝完全掌握在杨坚手中。静帝大定元年,以众望所归,下诏禅位杨坚。开皇元年,杨坚即位,是为隋文帝。
隋朝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富足,社会安定。经过几百年国家分裂的动荡之后,百姓总算得到喘息的机会。隋文帝又执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从事生产的政策,故而隋初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开皇元年,人口不到400万,平定陈国,人口增加了200万,到开皇二十年,全国人口已达890万。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人口有如此巨大的增长.不能不说是天下太平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中,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政治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历代帝王都把这一现象当作自己的功绩加以歌颂。事实上,封建社会动乱与升平,确实可以通过人口的增减得到反映。
隋文帝的统治,从其主流来看确是好的。在他手中,奠定了许多后代遵奉的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隋朝时间虽短,但如同秦朝一样,开创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基业。如果以隋为中国中古史的起点,那么隋文帝的功绩便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例如,隋文帝参照汉魏旧制多有损益,重新设立中央政权的官制。三省六部制把国家大政的决策和执行区分开来。中书省掌命令权,门下省掌驳议权,尚书省掌执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使中央政权内部进一步细化,各司其职,相互补充、监督。隋文帝的官制改革,是中国封建集权中央机构的又一次变革。其结果是有助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力量。隋朝之后的各个朝代,基本遵循了六部的制度。
在隋文帝的统治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许多功绩,同时也能看到与此相矛盾的隐患。后代往往过分责备二主炀帝的暴政,却不知在文帝统治期间已有哀亡肇端。在文帝的许多治绩背后,潜伏着祸机。
隋文帝的积财本领为后世公认。
隋朝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积储了大量的粮食,成为历史上储粮最多的王朝之一。文帝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积谷制度。中央的粮食储备已经爆满,于是又在地方上设立粮仓。储备粮食原是为灾荒之年使用的,遇有水旱灾年,便应取仓粮赈济百姓。可是隋文帝如同一位吝啬的守财奴,一味大量囤积财富,却不知如何使用。他命令各粮仓,除非皇帝有令,否则不许随便开仓。他所积蓄的财富,不仅成为百姓的重负,而且成为隋炀帝穷奢极欲的凭资。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嘲笑他“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富足本是好事,积财也很必要,但如果忘记财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一味积财自守,那必会促使天下人起而自取,成为众矢之的。而后代子孙据财为非,挥霍无度,更是败亡的缘由。隋文帝积财而不知如何用财,虽自己厉行节俭,却因此吝啬天下百姓,终启亡国之祸,不能不令人叹息。
隋文帝不但对百姓啬于财物,在朝廷内部及其父子之间也以节俭号令。作为一名封建帝王,节俭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在这方面文帝确有过人之处。在他统治期间,朝廷上下俭朴之风盛行。秦王杨俊因在并州总管任上奢侈纵欲,大修宫室而被文帝免官;越王杨秀也因奢僭被废为庶人;太子杨勇好声色,宠宫女,渐渐失去文帝及独孤皇后欢心,终被废为庶人。文帝对儿孙的严格要求,无疑是许多封建帝王所做不到的。
不过,任何事物总有其双重作用。文帝的节俭本是美德,但如果治理天下仅仅以此为要,选择继承者单单以此为据,那就远远不够了。作为一种个人品格,隋文帝有许多可以赞颂之处,但作为一国君王,更为重要的是留给儿孙们可供遵循的治世之法。而隋文帝的悲剧恰恰就在于此。
他过分看重于一些小节,却忽视了千秋基业的大事。
隋文帝一生中的最大失误便是改立储嗣之举。文帝初以长子杨勇为太子。杨勇为人宽厚诚实,行为没有矫饰。虽然在个人生活中有奢侈之嫌,但不过是一般帝王儿孙的通病。天下承平之际,贵为太子,有声色之好,内宫多蓄美女,实在是极为寻常的事。况且封建制度之下本来就允许皇帝及贵族充分满足个人欲望。一般的官人尚有三妻四妾,何况东宫太子干岁?仅仅由于个人生活的某些问题就废掉国家统治的继承人,足证隋文帝的“不达大体”。
废杨勇而立杨广,也可以看出隋文帝没有知人之明。杨坚的次子杨广,本是一个极善伪装的野心家。他看到杨勇失宠,便投其父母所好,“力行节俭,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加上有平定陈国的大功,故而取得文帝信任。等到杨广羽翼丰满,隋文帝发现他有不轨之心,再要重新召回杨勇托付大事,已经来不及了。隋文帝病重,杨广入宫侍疾,派遣心腹之人行刺于病榻之上,杀父而立,成为千古唾骂的不孝暴君。文帝被杀,虽因杨广所为,但也可以说是他自己托付失所所致。
结语
历史常有极为有趣的巧合。隋文帝终生俭朴,最恨奢侈荒淫,积蓄财宝,务于节用。他因侈靡之罪,废黜储子,选择他认为有自己遗风的儿子杨广为继承人。可杨广却骄奢淫逸,恐怕不仅超过其兄弟,也远在古往今来的暴君之上。文帝积储的遍地财富,不仅供杨广挥霍,而且成了隋末各地起义者的物质凭藉。隋朝兴于文帝,未尝不是亡于文帝。隋炀帝的暴政,未尝与隋文帝无关。《隋书·高祖本纪》史臣论说得好:
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