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

她见识独到,为求出位毛遂自荐;她能编善演,被称为“作家明星”;她以她火热的“红”成了上海真正的“弄潮儿”;她虽然风姿绰约、万千迷人,但也没能逃脱世俗的安逸抑或者诱惑,无情地离开了至死的追随者,做了那女版的“陈世美”;她为戏而生,为欲望而活,硬生生将自己的一生搬上了舞台,演成了一出“折子戏”,她就是华丽出场,突然失踪,给世人留下一连串感叹号和问号的影星胡萍。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1)

20世纪30年代的影星胡萍

一、眼光独到,巧遇田汉,毛遂自荐,开始其电影生涯

“在中国的女明星里,胡萍女士是最有美国风的,你看她那两条弯弯的眉,你看她那一只扁阔的嘴,不很像美国女明星吗?可惜是画的,要是真的,那就好了。”——宋之的《红姑娘胡萍》

1910年,生于湖南长沙的胡萍,不但沿袭了南方女子纤细和柔美,以及美国风的惊人样貌,还具有让人惊艳的才情。

眼光独到的她经常混迹在长沙的咖啡馆,她选在这里的工作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糊口,而是因,这儿是这个城市唯一具有时尚元素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各色的艺术名人,接收各种新鲜信息,更重要的是还能在赚钱的同时与那些已有些名望的人有所接触。

田汉便是胡萍抓住的第一个名人。

据说,田汉因回故乡会一老友,便与其约好在胡萍工作的咖啡馆碰面。不甘于终老在长沙这个小水塘的胡萍,就大方来到田汉身边诉出自己的愿望,来了一场“毛遂自荐”。

对胡萍欣赏有加的田汉将她带到了上海,安排进了自己创办的“南国剧社”,胡萍就此闯入了上海电影界和戏剧界,开启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二、奇情女子,开启的“作家明星”之路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2)

影星胡萍

出类拔萃的女子身上多半具有相当的传奇性,她们活出了美丽和善良,活出了真情和至爱,活出了快乐和成功,也活出了血性和悲伤,总之,她们活出了女人之为女人的生命质量——王开林《中国奇情女子》

诚然,胡萍就是旧时上海滩中那传奇艳艳,且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初到“南国剧社”的胡萍,在没学过任何表演,亦没受过任何训练的她,凭着过人的天赋和才情,在话剧《苏州夜话》的演出中一举成名。

不久,她便被“明星影片公司”的星探挖走,开始了她真正水银灯光下的光彩人生。

在“明星”公司,胡萍出演了自编自演的电影《姊姊的悲剧》。1933年,田汉介绍她进入“艺华”,并主演了《烈焰》、《女人》、《黄金时代》、《人之初》、《时势英雄》等电影,这很好地奠定了她在电影圈的地位。

然而如此成绩斐然的她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于1936年,她又跳槽到“新华影片公司”。

这成了她演艺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乐章。

在这里,她出演了那个让她惊艳全城,轰动全城的《夜半歌声》,她亦因其,使十里洋场内外都记住了电影界有一个她这样的奇情“作家明星”。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3)

影星胡萍

三、敢于追求、不受约束的她成为了上海最“红”的“弄潮儿”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红中亦如是说:胡萍有姑娘’之称。这不仅因为她主演了‘恐怖片’《夜半歌声》,红极一时,而且,她从头到脚都是红的:口唇红,衣服红,腮帮子也透着点红。似乎还有人说,她的思想也是‘红’的。”——宋之的《红姑娘胡萍》

就如宋之的描述的这般,敢于追求、不受约束的胡萍,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最“红”的那一个。

她的“红”,不仅仅是外表上的“红”,就连她的思想都是“红”的。

1933年,国民党特务编造了一个“上海电影界铲共产同志会”,捣毁田汉、胡萍所在的艺华影片公司摄影场,“警告信”“对并向上海各影院发出:于田汉(陈瑜)、沈端先(夏衍)、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剧、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如艺华公司一样,决不宽恕……”

然而这威胁并没把个性决绝、思想“红”的胡萍吓住,在沉重的民族危机下,她成功地把自己“商女”的角色转换成最英勇的“左翼剧人”,拿着艺术这把唤醒民众的武器在“自由厅”中演绎着田汉的《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

这就是胡萍这个“红姑娘”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就是她的这种“红”让她成为了那时上海真正的“弄潮儿”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4)

影星胡萍

四、滚滚红尘中,个性张扬、我行我素的她成为了那女版的“陈世美”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当红女星,说不尽都是她们那过往的情感之事,胡萍也不例外,她在滚滚红尘中遇到了那个在她传奇色彩里抹上一笔的人——阿唐。

三毛曾说:“男男女女醉生梦死,爱来爱去,就这样滚滚红尘的来,滚滚红尘的去!”

对于阿唐这个痴情的男子来说,认识胡萍是幸运的也是不幸运的,但是对于胡萍而言,认识阿唐应该是她几世修来的福分。

阿唐是来自东南亚的华侨,他与胡萍初相识时,还在上海暨南大学上学。

对于胡萍,阿唐是最为至情的追随者,就连潘孑农都曾在《舞台银幕六十年》中对他画了轻轻一笔:“无论胡萍去哪里,他都不言不语地跟着,‘好像不存在似的’,就连胡萍拍戏时,他都默坐在一旁微笑。”,这一笔虽不重,但至少可以看出阿唐对胡萍的用情至深。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5)

影星胡萍

见过美艳如花的胡萍,阿唐便如《红楼梦》中的冯渊一般,深深迷醉在其身上,不能自拔,随即陷入了爱情的泥潭。但是,我行我素的胡萍却做了俗世之中的女版“陈世美”。

胡萍和阿唐同居之后,阿唐不知得了什么病,突然双目失明,战火又阻隔了来自东南亚的救济,二人的生活相当困难。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着了军服,出现于各处公共场所,并口上声声谓将从事救亡工作到底”的胡萍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阿唐得知胡萍消失,慢慢地把手指伸向了电灯的开关,连通正负极,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痴情的一生。

能在滚滚红尘里相遇,算是一种缘分;而在芸芸众生里被抛弃,算是阿唐最致命的伤,丝丝缕缕,宿命缠绵,谁不曾遇到过这样的她呢?

五、如“折子戏”一般的退场,从此只剩下有关于她的传说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6)

折子戏表演

胡萍,在人生之初轰轰烈烈地演绎着自己的角色,似燎原之势在万花筒般的上海红红火火地燃烧了一把,然而,折子戏总有的宿命让她的角色很快隐去,且悄无声息,所以,我们在她的名字后看到的只有那一连串的问好和数不尽的感叹号。

她是在武汉大撤退前后神秘失踪的。有人说她做了“女间谍”,打入了日军内部,牺牲了;有人说她一直活到抗战胜利;有人说她一直生活在长沙,但大都是一些不靠谱的传说。

对于她的踪迹,唯一有证可寻的是1939年6月出版的第13期《电影新闻》的报道:胡萍去了香港,又脱掉军装,恢复了自己的标志:红色西装,甚而有时穿起了男装来,妖冶万分,还有就是《影息香港?行踪神秘的胡萍》中叙述的:“据说,胡萍在港交结了一腰缠万贯的富家郎,仍时时出没于跳舞场。”

但这都是当时媒体的一种猜测,像极了现在某某某明星出轨的舆论,时真时假。

董孝芳早期作品(能编善演的她将自己的一生搬上舞台)(7)

影星胡萍

所以,世上关于她的记载少之又少,关于的她的传说却层出不穷,没有一个能够证明在她消失之后的人生当中,到底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她留给世间除了一连串的感叹号和问号外,就是她那如“折子戏”一般退场的传说。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其实,每个人都是各色式样的戏子,总有落幕的那一刻,只是胡萍落幕的比较快罢了。


我是姣姣,一名情感新人,关注我,与我在情感和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一同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