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自己的生育能力(从自主性生育动机看如何有效提升青年生育意愿)

青年的生育意愿并不会因为被催婚被催生和外部环境压力而得到提升,甚至会由于对被催生的反感而导致代际冲突,使其生育意愿进一步被削弱树立和谐、轻松、开放的育儿风尚是提高青年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除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外,尤其不能忽视青年的心理情感需求,还要传播积极健康的生育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保障自己的生育能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保障自己的生育能力(从自主性生育动机看如何有效提升青年生育意愿)

如何保障自己的生育能力

青年的生育意愿并不会因为被催婚被催生和外部环境压力而得到提升,甚至会由于对被催生的反感而导致代际冲突,使其生育意愿进一步被削弱。树立和谐、轻松、开放的育儿风尚是提高青年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除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外,尤其不能忽视青年的心理情感需求,还要传播积极健康的生育观。

——————————

青年生育问题固然受到生育政策、职业发展、妇女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也更内在的是青年个人的生育意愿,因此,对青年生育问题的研究首先要聚焦青年的生育意愿。

着力提高青年养育子女的能力预期

生育意味着青年开始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当代青年比前辈更看重能够承担“生育责任”的能力。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2022年4月的调查数据(以下简称“调查数据”)看,92.3%的受访青年赞同“当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生育并教养孩子时,我才会选择生育”;90.8%的青年赞同“当我相信自己有能力陪伴孩子成长、学习时,我才会选择生育”。绝大多数受访青年希望自己成为负责任的父母,不仅可以给孩子较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还可以给孩子充分的成长陪伴。

为了提高青年养育子女的能力预期,政府和社会就要提供经济支持,给予就业扶持,完善生育假期,保障女性权益。在经济支持方面,要降低青年生育成本,发展普惠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完善幼儿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加大青年生育补贴,包括政府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育儿补贴金,对多孩家庭提供一定购房补贴等。在就业扶持方面,要不断落实和保障青年就业创业,健全青年就业服务机制,优化招聘服务,加强就业指导,维护就业权益。要支持青年创业,给予青年创业补贴和税费减免等政策。在完善生育假期方面,不仅要延长女性的产假,还要增设、延长男性陪产假、护理假。此外,应当增加男女双方的育儿假,帮助夫妻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感。在保障女性权益方面,要重视解决职场性别歧视问题,对损害女性孕期、产期及哺乳期间权益,歧视产后返岗女性的企业要依法惩戒。并且,可以给予促进和保障女性就业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此进一步保证育龄女性的职场占比。让育龄女性解除职场的后顾之忧,就会提高其对自己养育子女的能力预期。

更加关心青年的情感需要

生育政策的放宽对青年生育无疑是利好,但实际情况是一时没能按照预期大幅度提高青年的生育意愿。仅46.4%的受访青年表示“我愿意关注与生育相关的政策”,55.6%的青年表示“我愿意讨论有关生育的话题”。虽然生育是人生大事,但是青年对生育政策的关注度和生育话题的讨论度并不高。

当代青年并不是不想生孩子,67.6%的受访青年认为“我觉得新生命的到来会让人喜悦”,73.7%的青年认为“我觉得陪伴孩子茁壮成长,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是一种幸福”,90.1%的青年“希望自己选择生育的时间”。大多数青年还是认可生育带来的幸福感的,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和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十分憧憬,只是暂时推迟了生育计划。

青年推迟生育和憧憬养育子女的幸福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本就使他们容易产生很强的焦虑感,此时如面对生育养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时,他们就会更感到压力太大。青年处在创造物质条件的初期阶段,尤其对于那些父辈家庭难以提供足够经济支持的青年来说,房子、车子和彩礼都是沉重的压力,这迫使他们主动选择推迟结婚生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良好教育,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经济独立,在物质上不用再依附男性,因而更希望伴侣在精神上能够给予她们安全感。但是,现实中观察到的以及影视剧中展现出来的婚育悲剧,让她们对成家生子的担忧有所加剧,动摇了她们生育的信心。

政府和社会要更加关注青年的情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青年的怕生心理。在社会舆论方面,对网络社交媒体上过分夸大“恐婚”“恐育”情绪的行为要坚决抵制,提防虚拟世界关于婚姻与生育的片面甚至不实信息打击青年的生育信心,防止青年因对婚育产生恐惧心理而放弃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社会风尚方面,要加快治理“天价彩礼”陋习,加紧婚俗改革的步伐,拒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主张简约适度的婚礼。对于青年孤独感、空虚感和缺乏情感寄托的困境,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公益组织等模式,为青年提供婚恋交友咨询、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爱的课程”,通过社会性的系统专业指导,提高青年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满足青年的情感需要。

创造积极轻松的生育氛围

青年的生育观较过去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老一辈“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的生育动机,已经不再被青年普遍认可。从调查数据看,仅13.4%的受访青年非常赞同“我会为了家族传承,使家族繁荣兴盛而选择去生育”,而有60.8%的青年对“只有当我自己认为生育是有意义的我才会选择去生育”表示非常赞同。

青年生育尽管受到多重外在因素的影响,但说到底,生育是青年的自主性选择。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拒绝随大流去生孩子,对于生育持有谨慎的态度。74.7%的受访青年赞同“只有当我自己认为生育能让我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时我才会选择去生育”,78.9%的青年赞同“只有当我自己认为孕育子女的过程是幸福快乐的我才会选择去生育”。

现在的青年并不认为必须通过生育行为才能维系婚姻稳定,但老一辈人往往相信生育行为是维系家庭的必需品,因此,对子女进行催生成了中国家庭非常普遍的行为。但是,仅25.6%的受访青年非常赞同“会因为父母的期望而选择去生育”,仅6.4%的青年非常赞同“周围朋友都结婚生子带来的外部压力会使我选择生育”,这意味着青年的生育意愿并不会因为被催婚被催生和外部环境压力而得到提升,甚至会由于对被催生的反感而导致代际冲突,使其生育意愿进一步被削弱。

自主性生育动机对青年生育选择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若要真正解决青年生育意愿不高的问题,就要站在青年的角度理解青年的处境,给予青年切实帮助。当代青年的受教育年限正在延长,二三十岁正是希冀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所作为的年龄。但这并不意味青年就选择了不生育,只是更多青年选择了晚婚晚育。对这部分青年的选择,父母、社会都应当给予更多理解,避免由于过度催生而削弱青年的生育意愿,因而树立和谐、轻松、开放的育儿风尚是提高青年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升青年生育意愿,家庭和社会都需要给予青年更多的支持,除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外,尤其不能忽视青年的心理情感需求,还要传播积极健康的生育观。

(作者张良驯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丹丹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硕士研究生)

张良驯 赵丹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