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古诗一分钟背下来(10分钟古诗课13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也是我小学时候学书法经常练的,因此也是背得很熟练,但对意思几乎没有细想过。对于我这个书法半桶水的人来说,这首诗的字都不好写,就是那种繁体字比较少,间架结构比较难放的感觉,比如说“吴”、“孤”、“壶”这几个字,我都写不好看。
不过我也知道,这主要是我练得还不够多。然而后来就把书法荒废了。
(1)诗歌背景
王昌龄不仅边塞诗写得好,送别诗和宫怨诗也非常出彩。我就很喜欢他的《长信秋词五首》,尤其是那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对比得太出色,以至于让人读着忍不住揪心。
这首送别诗据学者考证是王昌龄在江宁(也就是南京)丞任上写的。诗中的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可惜不够有名,没有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名字。
芙蓉楼在现在的江苏镇江,古时候叫润州,当时改名叫丹阳,后来又改回了润州。诗中提到洛阳,于是推测辛渐可能是要从镇江北上去洛阳,王昌龄从南京去镇江送他。
(2)回到《芙蓉楼送辛渐》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寒雨,可见是秋冬季节,雨天。连江,雨幕和江水连成一片,可见雨下得很大。夜,说明雨下了一整夜。吴,镇江在春秋时是吴国的,三国时也属于吴国,所以怎么看都可以称作“吴地”。
这一句描写的环境十分凄凉,我们只是读一读诗句,都能感觉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刺骨的寒凉。配上诗人想要表达的离情,是哀景写哀情的典型写法。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再次写了时间地点,并说明了事件。这里的“平”意思是“初”,平明就是初明,是天刚亮的时候。因为古代没有电灯,夜晚赶路很危险,都是趁着白天天亮的时候抓紧时间赶路,所以一大早就要出发了。
楚山,春秋时的吴国后来被楚国灭了,统治镇江的又变成了楚国,所以“吴”、“楚”都指同一个地方。“孤”并不是真的山很孤独,而是诗人心境的外化,诗人送别朋友,觉得自己很孤独。
送客,很明显地点出了这是一首送别诗。
那么为什么接下来两句没有写对朋友的不舍,而是开始自我剖白了呢?
先看三四句的意思。“王昌龄嘱咐朋友,如果到了洛阳,见到我那些亲朋好友,他们问起我的话,请告诉他们,我的这片光明洁净的心灵啊,仍然像以往那样,可以放在玉壶里面。”
这里“玉壶”、“冰心”象征着诗人淡泊清亮、不掺杂功利的高尚情操。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
王昌龄之所以此时要以玉壶冰心来自比,是因为前两年他被贬官之后有一些争议。他被贬官据说是得罪了奸臣李林甫,但是不知道内情的人就会以为他可能是犯了错,人品可能有污点。因此王昌龄请辛渐告诉洛阳的亲友,自己是清白的。
史杰鹏老师在《古诗课》中说,诗人因为朋友远别而引起对自身的感怀,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友人。
但是他没有继续解释,我还是感觉云里雾里的。为什么这样写就“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友人”了呢?
我在百度百科里查到的赏析是这样解释的:“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好像有点可以理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