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一棵树教学反思简短(一粒种子一片森林)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中心学校 覃丽霞)
自读课文是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这也是部编新教材区别于人教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10月12日,国培送教下乡的团队为所有使用新教材的老师们示范了一节自读课文的课堂。为了巩固国培学习的成果,我们七年级备课组确定本学期微课题的主题是“自读课文教学策略”。《荷叶 母亲》是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中的一篇,也是一篇冰心女士的经典之作,选择它作为研究课,我心里充满了诸多忐忑,唯恐能力有限,不能达到此次研究课的目标。
一、导语激趣、引课题:通过导语和比较本单元几篇写母爱的文章,引出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以此来营造学习本课的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读“荷”,说印象:学生在交流课前预习字词及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听读课文,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关注学生字音、节奏、重音、感情等朗读技巧的指导。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落实本单元训练“朗读”技巧和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荷”,赏语言:小组合作探究:4人一组,组内重点确定一个赏读的角度(如诗的形象、语言风格、情感变化、写作背景……),然后从文中勾画1—2处相关的字、词、句,在课文空白处简要记录理解或体会。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旨在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学会关注助学和批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
四、悟“荷”,感诗情:补充冰心母亲资料。学法指导:借物喻人写法。体会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读,表达爱:出示冰心写母爱的另外两首小诗,和学生一起赏读,并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冰心的诗或者写母爱的诗,在此基础上,推荐阅读泰戈尔《泰戈尔诗集》;冰心《繁星》《春水》。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完成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完成了课堂教学的展示,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自读课文能在老师的启发下读出一点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首先,整体感知部分,学生听读课文之后,能运用自己学过的朗读技巧指导自己的感情朗读。邓慧玲、龚寒梅等同学不仅能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全体师生带来美的享受,还能简单的说说喜欢句子的原因。学生自主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其次,整个课堂关注了朗读。朗读的方式多样化;注重了方法的指导;朗读贯穿始终,读思有机结合,读得有效果。再次,学生在自读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主体地位体现明显。教师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其中最想探究的内容自主学习。而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和志同道合的同学探讨,又能听取其他同学探究的结果,互相取长补短,课堂容量自然不小,学生听说读写等素养也都能有所提高。
没有缺憾,就没有完美。这节课,也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整体感知的环节主要是学生感知最喜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感知到很多关键的句子,但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和阐述喜欢的理由的过程中,还是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其次,在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我出示了四个探究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两个角度探究。学生探究的角度比较集中,还有一个关于文章背景的探究,学生没有讲到,而我也忘却了。我应该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最后,为了丰厚学生的积累,补充了冰心的另外两首关于“母爱”的诗歌,但在处理的时候应该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学生分享自己读诗的心得。如果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我相信课堂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呈现。
这节研究课是关于“自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微课题研究。课堂的结束,却留给我无尽的思考:我想自读课文的教学就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方法。让这粒种子深种在学生心中,激发他们博览群书的勇气和自信,从而收获一片茂密的森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