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什么时候上坟(上坟一定要哭吗)

传统习俗什么时候上坟(上坟一定要哭吗)(1)

实际生活中,上坟哭还是不哭,习俗要求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说,要求哭得相对少一些,而且哭的对象主要是女眷和女客。女眷是指本家各辈媳妇,包括女性配偶、儿媳妇、孙媳妇等;女客是指本家嫁出去的各辈已嫁女,包括姊妹、女儿、孙女等。还有些地区,每年清明和忌日,习俗要求女儿给父母上坟时或者孙女给爷爷奶奶上坟时,必须哭。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丧期上坟不要求哭,但可以哭

所谓丧期,即居丧期,也就是居丧守制或守孝期间。

按儒家经典《仪礼》、《礼记》以及后世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等的设定和要求,服丧时间按丧服等级划分为五类,即斩衰三年、齐衰一年、大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麻三个月。我们讨论子女居父母之丧,即斩衰三年。

以下葬为界限,下葬之后做坟,才有上坟。

应当知道,丧礼规范文本是没有上坟之说的。下葬之后的丧事程序叫反哭,反哭之后是虞祭,虞祭之后是卒哭,卒哭之后是小祥,小祥之后是大祥,大祥之后,除丧服,居丧守制完全结束。但严格按丧礼规定,下葬之后的丧礼程序都是在家里实施和操作的,不上墓地。所以规范的丧礼不存在上坟。上坟是民间操作。就是说,一般平民百姓家庭,没有家庙或祠堂,只好上坟。

按丧礼要求,下葬做坟之后,反哭是必须哭的,虞祭是可以哭的,卒哭是哭到尽头了,小祥和大祥是不需要哭的。所以,我们说,丧期上坟可以哭也可以不哭。依据就在这里。

但实际生活中,各家情况不同,各人情况有异,亲人过世,居丧期间,有哀则哭,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不应有任何限制。你觉得哭够了,尽心了,不哭了,也很正常,无可厚非。

2、丧期多长时间,具体生活中的把握较为复杂

说复杂,意思是各地、各家、各人,操作差异较大,说法不同,理由也不一样。

子女为父母居丧,严格按礼法规定,十分明确,三年,没有异议。但现实生活中,对于居丧守制,由于既没有政府层面的法律追究和制度惩处,又没有家庭层面的严格要求和家族层面的管控和惩戒,所以,基本上是各尽各心,各行其是。当今社会,老子管不了儿子,儿子不听老子的,已成为潮流,儿子为父母居丧守制三年,实际根本不存在。常听到嘴边一句话“都是封建迷信”,好像守丧礼的人都是缺心眼,至少是脑子不正常。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宗文化已经深入骨髓,沉积到人们的心灵深处,一时半会也消除不掉,所以,习俗对丧礼也进行了一些演进和变通。居丧时间以除服(除孝)是标识,大体有以下几种:

(1)圆坟后,除服,居丧结束。

(2)过“五七”后,除服,居丧结束。

(3)过“百日”后,除服,居丧结束。

居丧期间上坟的,属于丧期上坟,哭不哭随你。

传统习俗什么时候上坟(上坟一定要哭吗)(2)

3、非丧期上坟的,不哭

居丧结束,丧礼程序完成,再上坟为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是吉礼,丧事是凶礼,有根本的不同。

汉代开始流行墓祭,即到墓地摆上祭案,祷告,行礼。宋元之后,墓祭出现烧纸钱。到明清时期,上坟烧纸便成为墓祭的流行模式。一直到现在。但严格来说,上坟应当拜祭案,置祭品,祷告,行礼。烧纸钱是一种变通的简化操作。父母先人,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用什么,等等,直接给钱,自己买。想法也是挺好的。

祭祀活动是吉礼,吉礼是神圣、庄严、崇高的精神活动,是振奋精神,是举扬心态,是凝心着力,是祈求祥瑞,与伤心悲苦的哭毫不相干。所以,上坟不能哭,不准哭,也不必哭。

中国精神文化的核心是灵魂不死。活着的时候是父母,死了以后是考妣,是列祖列宗。消失的是形骸,永恒的是灵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死有命,天道轮回。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着,死了的人不要作祟。阴阳两隔,人鬼殊途,各安其道,自然而然。

所以,一旦逝者下葬,居丧结束,灵魂归位,纳入列祖列宗的昭穆谱系,享受祭祀香火,哭就不需要了。

按礼是这样讲,信不信由你。

传统习俗什么时候上坟(上坟一定要哭吗)(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