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

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1)

邙山览胜吕祖庙

文/叶少波

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2)

吕祖庙全景

自洛阳老城平等街沿着邙岭大道向北两三公里,洛孟路东侧有一处清幽雅致的景观就是吕祖庙的所在。洛阳人喜欢将此处称为吕祖庵,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憩鹤于邙山之颠”,而吕洞宾还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后人在此清幽之地修庙塑像,演变为今天的吕祖庙。现存主体建筑纯阳殿、崇圣殿等为清代留存,近年又在公路旁新建山门及玉皇殿。

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3)

旧有山门

走进新修的山门,自西向东是长长的斜坡,抵达底端才是原有的山门,额题“纯阳洞”三字,坐西朝东,取道家“紫气东来”之意。建筑依山势起伏而建,从山门,卷棚,前殿到正殿、副殿依次呈台阶式上升。

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洛阳名士任仲芙首先捐款建此庙,后不断增修逐成现在规模。道教称仙人住所为洞,吕洞宾号纯阳子,故庙名“纯阳洞”。……主要有歇山式山门、卷棚、大殿(原供吕祖像)、二殿、配殿及厢房等建筑,另有石狮一对,古碑碣十余通。

1981年,洛阳市文物部门对吕祖庵予以修缮,1993年又进行了扩建。到1996年洛阳市政府拨款重修吕祖庙,除恢复主殿纯阳殿——吕祖像、副殿崇圣殿——吕祖父母像外,又于山门两侧配房增塑了八仙像,称八仙殿,前院两垣内壁增修了两幅大型青砖浮雕——“孔子问礼老聃、老子西出函谷”,“吕祖斩赤龙、黄鹤一去不复还”和“琉璃二龙戏珠”。

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4)

匾 额

过“纯阳洞”,看到卷棚前悬挂有“道高仙籍”、“参天化育”两匾,一方面是说吕洞宾修道有成位列仙班,另一方面是赞扬其道成之后顺应万物天性,解救民生疾苦。纯阳殿内奉祀吕洞宾,院落内两棵数百年树龄的国槐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站在此处溽热消散,凉风阵阵,确为避暑佳地。这古木森然碑刻林立的气息,显示着历史的沧桑之感。

另外一种说法是历史上的吕洞宾,名岩,字洞宾,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父亲吕让(793-855),其第三子吕煜即后来的吕洞宾。当年父亲在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任职前后生下吕煜,正是由于吕洞宾出生地在岳阳,故当地有吕洞宾为岳阳人、九江人甚或鄂州人的说法,鄂、湘各地有关吕洞宾的传说亦较别处尤多,至北宋庆历年间遂成为吕洞宾神仙故事的重要发源地。

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5)

古木森然

1930年洛阳出土了《吕让墓志》,印证了此前吕让去世后葬在洛阳邙山的说法。吕祖庙里道长说吕洞宾在邙山所设庵堂应当是为父亲守墓的,这可能是吕祖庵的雏形。《全唐诗》里所收吕洞宾诗作甚多,比如《劝世》:“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此外像《题黄鹤楼石照》:“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更多的是他的悟道诗——“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殿里朝元始,金阙宫中拜老君。”;“通道复通玄,名留四海传。交亲一拄杖,活计两空拳。要果逡巡种,思茶逐旋煎。岂知来混世,不久却回天。”

自吕祖庙往西南行两三公里便是邙山最高峰翠云峰,正是上清宫所在地。金大定七年(1167)全真派教祖王重阳途经洛阳,曾去往上清宫,而在他所做《了了歌》里有“唐纯阳兮做师父”的句子,将吕洞宾视为传道之师父。至于说他当时有没有来此处的吕祖庵参拜,相关文献并没有记载。

无论是八仙里面留名最广的仙人,还是全真派的远承祖师,抑或是为父亲守墓的凡俗男子,吕洞宾在后人心目中都显得格外亲切。更因为洛阳邙山上的这方清幽景观,也必将吸引更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吕祖庙……

刘家峡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6)

作者简介:

叶少波,洛阳伊川人,河科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喜欢探幽览胜,闲暇阅读自娱,纸媒发表散文若干。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