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耳朵的音乐深度睡眠(暖耳朵的冬日音乐)
-
上海
没有雪的冬天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幸好有音乐
能让人听着听着
更有了冬天的感觉
-
The Music Of Winter
ONE
维瓦尔第《四季:冬》
F小调第四协奏曲,Op. 8,RV 297,《冬》
提到冬天,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维瓦尔第的《四季》了,他为《四季》加了标题“春夏秋冬”,为了让人们能够理解《四季》音乐描绘的意境,他还特意为音乐中每一个部分都加了十四行诗,作为对乐曲的诠释。
在《冬》的第一乐章,他写道:“在寒冷的冰雪中颤抖,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每时每刻都在跺脚,连牙齿也打架不停。”不同声部的音符有时构成一组不和谐的和弦,与和谐的和弦交替出现;快速的小提琴旋律之间是均匀的跳音,急切的节奏仿佛冬天凛冽的风雪,维瓦尔第用音乐描绘出了一幅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
第二乐章,他写道:“静静地坐在火炉旁,而外边下着倾盆大雨。”这段乐章是“冬”里最温馨的部分,温暖的气息与恬静的氛围,就好像辛劳了一年的人正品尝着丰收的甜蜜,又仿佛圣诞树下和乐融融,全家团圆。
第三乐章,“我们小心地在冰面上滑着,生怕一不留神就摔个跟头。可还是猛地一下跌倒,于是赶快起身跑过,以防冰面裂开。门窗紧锁,但仍然可以听到屋外冷风和暖风的战斗;这就是冬天,带来只属于冬天的快乐”。的确,冬天是寒冷、萧瑟的,但也蕴含了对春天的渴望与企盼,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TWO
柴可夫斯基《g小调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Winter Daydreams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又称“冬日旅途的梦幻”,作于1866-1868年,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y Grigoryevich Rubinstein),于1868年在莫斯科首演了其中的两个乐章,直到1874年进行修订后,才以完整的全貌和世人见面。
该交响曲能将听者迅速带入俄罗斯的冬日世界,仿佛骑着骏马驰骋在茫茫雪地中。
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冬日旅途的梦幻”,描绘的是冬季从莫斯科到彼得堡旅途中的感受,也被人称为“独特的旅途音乐日记”。根据柴可夫斯基弟弟莫德斯特的说法,1866年的1月,老柴从圣彼得堡前往莫斯科,原因是尼可莱·鲁宾斯坦在莫斯科成为了新开的音乐学院的负责人,他聘老柴为和声教授,从而缓解财政困难。估计这个第一乐章,写的就是这次旅途的感受。
第二乐章“阴暗潮湿的疆土”,据说是老柴夏日在北方一个小岛旅游时,对雾蒙蒙的天色中黝暗的峭壁,黝黑的湖水和古老的针叶树林的记述。第三乐章“谐谑曲”或多或少是现成的,取自于他之前写的一首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转换至一个新的调性并重新创作。第四乐章“终曲”,承接了上一乐章的精神,但最终出现群众性的欢腾的场面,从对俄罗斯自然景色阴暗的描述转为对民族欢乐的描写。
THREE
舒伯特《冬之旅》
Winterreise, Op. 89, D. 911
《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据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的。他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缪勒诗中那个寂寞、孤独、对现实不满、追求渺茫理想又终不可得的苦闷灵魂。
听着音乐,仿佛能联想到一个人走在一望无际的冬日旷野,望着冰封的河面,那种荒芜而苍凉的意境。他要避开尘世,在飘忽的旅途中寻找内心的安宁。可以说,这也是舒伯特内心的披露,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和同时代人的思想情绪。
24首歌曲的整体调性选择来看,只有8首歌曲选择大调为主调,其余16首作品都是以小调为主调。这使整部套曲蒙上了一层暗淡、忧伤的色彩。当然情感是多变的,有表现幸福温馨回忆的例如《菩提树》《春梦》,也有表现热情和奔放情绪的如《邮车》《风信旗》,有伤感和失落情绪比如《晚安》《乌鸦》《在河上》等,也有情感压抑中的爆发和抗争比如《暴风雨的早晨》。
FOUR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第一乐章
Symphony No. 2 in E minor Op. 27
I. Largo
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一举赢得格林卡奖。作为他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和精神状态的写照,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内心精神世界的斗争和个人与外部因素的抗衡,以及最后走出阴霾的过程。
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小提琴声部的主题音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动机,长大的引子如同俄罗斯冬日的气候,阴冷凄厉,让人仿佛见到了西伯利亚一望无垠的大雪,广阔而苍茫。
再听第三乐章,就仿佛冬天转为春季,冰雪消融,温暖如歌的抒情旋律和色彩斑斓的丰富和声,如涓涓溪流般流淌而出。
FIVE
肖邦 《练习曲》
之《冬风》
Etude Op. 25
No. 11 (Winter Wind)
有人觉得作品2Op.25 No.11中这些快速的音群像是冬天的狂风将枯叶卷起,在空中舞动的景象,故命名为《冬风》,又名《枯叶》。
肖邦大部分时间客居法国巴黎,他从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波兰的思念。在查尔斯·维多导演的肖邦传记影电影《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 )中有这么一幕:波兰起义失败,肖邦在极度悲愤和抗争的情绪下,以弹奏钢琴来宣泄情绪,而影片中所弹奏的正是这支“东风练习曲”。
SIX
舒曼《少年钢琴曲集 》
之《严冬》
“
Album For The Young, Op. 68,
No. 39: Winterzeit II
《少年钢琴曲集,Op.68》是舒曼为女儿所作的曲集,由43支曲子组成,《严冬》是其中第39首。严冬指是严酷的冬天,本曲由小调开始,各种速度变化,最后在大调结束。舒曼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在写这一曲集的时候,似乎觉得自己已在开始了另一个新的作曲家生活。”
SEVEN
德彪西 《The Snow is Dancing》
Children's Corner, L.113: IV. the Snow is Dancing
《The Snow is Dancing》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06年至1908年间所作的钢琴曲《儿童园地》中的一段。
乐曲运用密集音型在快速中的流动和不断重复及其游离,多变的音色,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孩子们不能在室外尽情游玩,他们望着不停飘舞着雪花的灰色天空,显得无限沮丧和寂寞。
EIGHT
李斯特《超技练习曲》
《追雪》
12 E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S.139 - No.12
1826年,十五岁的李斯特完成十二首练习曲,最后成为著名“超技练习曲”最初的版本,钢琴演奏技巧在李斯特手里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他的超技练习曲显示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追雪》名字非常优美,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一点也没有寒冷的感觉,惟有追逐雪的快乐和空洞无边的激情。
NINE
施特劳斯 《冬趣》
Winterlust. Polka (schnell), op. 121
施特劳斯 《冬趣》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常演的曲目,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聆听。有别于一些描绘冬天苍凉萧瑟阴郁氛围的曲子,《冬趣》明亮而欢快,仿佛在冰天雪地里坐雪橇飞速前进,又像在冰面上滑冰,一圈圈转圈。
TEN
斯维里多夫 《暴风雪》组曲
G. Sviridov "Snowstorm"
乔治·斯维里多夫(Georgy Sviridov)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学生,他的音乐充满了抒情性、史诗性和画面性,以形象突出、感情真挚、语言清晰而引人入胜。
《暴风雪》组曲,取材自普希金的同名短篇小说,也有说组曲曾经被用来作为改编电影《暴风雪》的配乐等等。小说《暴风雪》讲述的故事中,乡村贵族小姐加夫里洛夫娜准备与爱人弗拉基米尔私奔结婚,弗拉基米尔在暴风雪中迷了路……
小说的语言还是比较诙谐的,可能和音乐就有些区别了。《暴风雪》组曲分8个乐章,使用了很多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素材,很多段落非常便于吟唱。几乎每个乐章都能找到冰雪的影子。
ELEVEN
科萨科夫 《雪姑娘》
“
Rimsky-Korsakov: The Snow Maiden (opera)
四幕歌剧《雪姑娘》(The Snow Maiden)是作曲家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改编并谱曲。
歌剧讲述了一个民间传奇故事:雪姑娘美丽无双,她的内心原本是一片冰冷,而一旦懂得了爱情,她便会被阳光融化。一天,当她在林中撞见她暗中喜欢的、爱唱歌的小伙子列尔与一位姑娘在互诉衷肠时,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时,她的追求者米兹基尔出现了,于是,她从心底泛起了爱情。太阳放出的光芒将她融化了,米兹基尔痛不欲生,投湖自尽。
TWELVE
瓦尔德退费尔 《溜冰圆舞曲》
Les patineurs Op.183
瓦尔德退费尔有“法国圆舞曲之王”之称,他的《溜冰圆舞曲》创作于1882年,是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每个段落都象一幕冰上芭蕾舞。
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改编过梅耶贝尔的《溜冰圆舞曲》,也是同样主题下又一番演绎。
来源|上海音乐家协会微信公号
图片音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