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断与治疗技术方案(疼痛科专家别做)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阳乐

10月11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主任王亚平教授10个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号被一抢而空。“以前,这种病的患者面临不知道挂哪个科室问诊的窘境,如今,医院疼痛科能为诸如此类的疼痛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王亚平说。

有数据显示,我省中老年人群中,约75%的人曾经历或正在经历慢性疼痛的困扰。由此可见,疼痛诊疗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然而,目前疼痛学科的发展也有“痛点”,包括人们对疼痛不够重视、对疼痛学科的知晓度不高,疼痛学科发展不够均衡等问题。

疼痛诊断与治疗技术方案(疼痛科专家别做)(1)

正视疼痛,不做“忍者”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国际上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指征。但在许多人看来,疼痛算不得大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王亚平说:“面对疼痛,忍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常见的疼痛性疾病有颈肩腰腿痛,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如椎间盘突出症等;其次,难治性的神经痛,比如最常见、最严重的面部疼痛——“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对神经造成损害出现的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其他慢性疼痛,如癌痛。

“2007年,原卫生部便明确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及时专业的镇痛治疗,对于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王亚平说,疼痛患者来到疼痛科,将接受科学专业的疼痛评价和诊疗。

疼痛程度的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数字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用0—10之间的数字来评价疼痛的级别,级别越高,感受到的疼痛感就越大。0分不痛,10分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治疗疼痛的方法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控制不了的疼痛,疼痛科还有很多镇痛的方法,如神经阻滞、射频、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脊髓和神经电刺激技术(神经调节技术)、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等。

王亚平提醒,不少人在发生疼痛时随便买点止痛药,盲目错误用药容易掩盖症状而导致延误病情,甚至发生严重后果。

疼痛诊断与治疗技术方案(疼痛科专家别做)(2)

加强基层医院疼痛科建设,让更多患者受益

疼痛诊疗虽然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但疼痛学科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未设置疼痛科,成为患者就医难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对疼痛专业的质控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与目标,“提高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率:癌性疼痛是常见的顽固性疼痛,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规范化的治疗是保障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一目标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当前癌痛治疗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反映出我国癌痛治疗的缺陷、不足与危害,这一工作的加强是医疗工作者尤其是疼痛科医师的重要职责与任务。

“人人都有缓解疼痛的权利,面对患者需求,当务之急是搭建就诊渠道,提高就诊水平,让更多基层疼痛患者受益。”王亚平介绍,疼痛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慢性疼痛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在基层的诊疗是更直接去面对患者,而基层缺乏一个早期的系统的诊断,治疗手段单一且不规范,很多慢性疼痛患者进而演变成顽固性疼痛,给后期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疼痛诊断与治疗技术方案(疼痛科专家别做)(3)

“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IASP)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为‘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王亚平借此呼吁,加强基层医院疼痛科建设,制定好疼痛科设立标准与评估、相关疼痛性疾病的诊疗指南与共识、医疗质量控制等,组织并搭建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上下级医院之间能够实行双向互动、转诊,让我省慢性疼痛诊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一审:周阳乐;二审:刘文韬;三审:杨又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