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驾崩前雍正说的话(若康熙帝临终未传位给雍正帝)
有人问,在《雍正王朝》中,如果康熙帝临终前并未将皇位传给老四胤禛,那么他会不会起兵谋反呢?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电视剧总可以假设嘛,那么在历史上,雍正帝有没有造反的可能性,在电视剧中呢?
两者得出的结论会是一样吗?
一、
在康熙帝的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只有一个,就是被废掉的太子胤礽!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啰嗦。总之,太子胤礽的两次被废,并非是因为他本身道德或能力出了问题,无法驾驭皇帝这个宝座。而是因为皇权本身就是自私的,太子胤礽表现地越出色,康熙帝就越不安,最终矛盾不可调和,也导致了太子胤礽的被废。
从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的二次被废,一直到康熙帝驾崩,这十年时间内,决口不再提立储一事。不仅自己不提,也不允许其他大臣们提,谁提就办谁。
虽说众位皇子们在私下里也是明争暗斗,但毕竟摆不上台面,倒也相安无事。当然,康熙帝老爷子这些年也没有闲着,毕竟最适合当皇帝的太子胤礽被废了,他还得物色另外的储君,以维系大清基业。
其实,康熙帝的一生是极其精彩,且跌宕起伏的,从他亲政开始,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战沙俄、征葛尔丹……奠定了整个大清的基础,其人生简直就像是开挂的人生。
但是到晚年之后,康熙帝其实是很痛苦的,一方面在于他年岁已高,很多事做起来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则是整个大清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历朝历代都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财政没钱了。
《雍正王朝》这部剧就演绎地很到位,整部电视剧也是围绕着一个“钱”字展开。不管是开头的江南赈灾,再到追缴户部欠款,亦或者是刑部冤案,西北战事,甚至后来雍正帝即位以后,遇到的首要问题也是钱的问题。
二、
事实上,晚期的康熙帝就面临这种窘境,也就是国库空虚的问题。
所以,这些年他所要物色的皇位继承人,能否实行改革,能否增加财政收入,挽救大清,才是康熙帝第一考量要素。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康熙帝已经察觉到朝政的弊端了,他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最后这几年,大力推行改革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面子问题,不管是历史上的康熙帝,还是《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都是一个极其好面子的君主。其实他也不止一次提到,想要刷新吏治,推行改革,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往往遇到一点点阻力,碍于情面的他就推行不下去了。
当然,帝王要是真硬起来,也没有面子不面子的,主要是他的统治基础在这里摆着。真动了这群人,就等于动了自己的基本盘,反而引发朝政动荡,得不偿失。
别的例子也不用举,就举一个人头税的例子,大家就明白康熙帝想要推行的改革有多难了:
人头税,顾名思义,是按照人头来收税的,一个人头就收一个人头的税。其实一个朝代刚确立的时候,每个人的收入都差不多,按照人头收税并没有太大弊端。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人先富了起来,这时候再按照人头收税,就有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被诟病的平均工资问题,因为交不起税,穷人就只能卖孩子,卖土地。导致土地进一步兼并,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越来越穷。关键是,那些有钱人还因为有着特殊的身份,可以免税,这可要了亲命了。
三、
可是,康熙帝能大刀阔斧的去动这些人吗?
不行啊!
这些人跟着他出生入死,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战沙俄、征葛尔丹……哪一项不需要这些人来卖命?你让这些卖命的人,把土地吐出来,还让他们多交税,那以后谁还听你的话,愿意跟着你上阵杀敌?
康熙帝本身就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当初废太子的时候,也是想方设法引太子上钩谋反,就是担心自己担下了“不教而诛”的骂名。在《雍正王朝》中,二废太子的时候,他就跟张廷玉说了,要是逼太子谋反,可就怪不到我了。
也就是说,康熙帝晚期就是在考量剩下的这几位皇子,看看谁有能力去推行改革。去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整顿旗务等事项。
当然,到了康熙帝执政后期,他所能选择的皇子也没剩下几个,有实力的就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
后面的两个是一个团队的,走的是精英路线,上书房四个辅政大臣,老八胤禩就拉拢了三个。这不是要了康熙帝的命,要知道他穷尽一生,为的就是除掉有实力挑战皇权的因素。那老八胤禩要是当上了皇帝,对于这些有着拥立之功的大臣们,是继续给权呢,还是给钱?
康熙帝想让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可是老八胤禩的执政基础就是掌握特权的这群人,让他去推行改革,就是一句屁话。
四、
所以,康熙帝物色了很多年,基本就确定了皇位继承人会落到老四胤禛头上,那么最后几年,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前面也提到了,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康熙帝是再没有重新立过太子,这也让众位皇子相安无事了几年时间。可是,等到时间来到康熙五十七年,这一年,准噶尔又不安分了,起兵进攻新疆。
按理说,康熙帝这老爷子酷爱打仗,遇到这种事往往都是御驾亲征的。可惜这时候的他实在是年岁已高,有心无力,迫不得已下,需要物色一名皇子,代朕出征。
他选的谁呢?
选的是有着军事才能得老十四胤禵,而且给予他相当高的规格,让他使用天子旌旗,代天子出征。
此种安排一下,满朝皆惊啊,要知道,自清朝创立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种事情。这也让一直观望多年的文武百官,瞬间仿佛知道了皇位即将落到谁头上,从而纷纷向老十四胤禵靠拢。当然,此时的老十四胤禵属于八爷党成员,老八胤禩自从“毙鹰事件”之后,一蹶不振,转而支持老十四胤禵夺嫡。
就在大家一致认为,皇位即将落到老十四胤禵头上时,康熙帝又干了这么几件事:
先是重任年羹尧,在老十四胤禵出征的时候,让时任四川巡抚年羹尧主管后勤补给事务;其次是将老四胤禛的儿子,弘历叫到宫中,由自己亲自教授功课;三是升隆科多为步军统领,等于是掌管了整个京城的兵权,并将其当做托孤大臣来培养。
五、
不过,这些安排在我们看来,也是事后诸葛亮了,只是这个诸葛亮不是指康熙帝或者雍正帝,而是指我们。
因为历史上是雍正帝即位了,我们可以理解成康熙帝的这一系列安排,就是为了确保皇位能顺利继承。毕竟年羹尧也好,隆科多也罢,两人跟雍正帝的关系匪浅,一外一内,确保了其登基。
但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康熙帝重用年羹尧是理所当然,毕竟人家也是正儿八经进士出身,也是在四川一步步干上来的,只不过正好赶上了准葛尔再次反叛而已。而隆科多,还是康熙帝的小舅子呢,工作业绩也不错,他能当上步军统领也是名正言顺。
康熙帝的这些安排,事实上就是确保老四胤禛能顺利即位,防止老十四胤禵有非分之想的。别看老十四胤禵是大将军王,事实上处处受年羹尧制约,年羹尧可不仅仅控制后勤,后期更是将老十四胤禵都架空了。
就算传位给老十四胤禵,他远在大西北,年羹尧那一关都过不去。他要想回京,不可能将大军都带走,而带着几个亲随回京,又难过隆科多那一关。
也就是说,康熙帝若是传位给了老十四胤禵,老四胤禛确实有实力造反,而且成功率也很高。毕竟话语权控制在隆科多手中,宣读遗诏也是他宣读的,京城也控制在他手中。
当然,除非康熙帝傻掉了,才会让心目中的储君去带兵打仗上前线!
六、
康熙帝若真不想传位给老四胤禛,他就不可能让隆科多掌握大权,隆科多掌控不了京城的军队,老四胤禛就算想造反,也难以成功。
当然,他也不会傻到以卵击石,意图谋反,就算其有幸逃出京城,找到年羹尧起兵,也无济于事,大概率也是身败名裂。毕竟大清就没有王爷造反的先例,况且就算年羹尧愿意反,其手下的将领估计也不敢。
而且,雍正帝是力求改革的,自己正当即位后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十多年,还留下了滚滚骂名呢。要是靠造反夺得皇位,再去推行改革,等于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他皇位也坐不稳啊。
要是造了一顿反,回头当上了皇帝又投鼠忌器,不敢大肆改革。搞不好整个大清就葬送在自己手中了,那这雍正帝到底图什么呢,当个闲散王爷不好吗?
毕竟人家想当皇帝,就是想掌控生杀大权,你当皇帝连改革的勇气都没有,这个皇帝是不是也憋屈了点?
所以,如果雍正帝没有正常继承皇位的话,他也不敢大肆改革。不敢大肆改革,大清的命运就难说,那到时候骂雍正帝的可就不止那些因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丢失了特权的读书人了,连跟着他一起造反的人,估计也得骂。
更不用说,一直对他的继位有意见,非说他篡位,篡改遗诏的八爷党这群人了。不造反,当不上皇帝,干不成事,造反,当上皇帝,同样干不成事,何必多此一举呢。
七、
那么,放到《雍正王朝》这部剧中,若是皇位没传给老四胤禛,他会不会造反呢?
大概率会!
在剧中,老八胤禩陷害老十四胤禵,搞了一出“死鹰事件”,其实就是想让整个京城乱起来,只要乱起来,他们就有了可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夺得皇位。
但是,康熙帝却将此事给压下去了,不仅压下去了,还将老四胤禛、老八胤禩以及上书房几位大臣的职务给撤了。
这在老四胤禛看来,康熙帝老爷子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给老十四胤禵铺路吗?
可是,把皇位让给老十四胤禵,他心里怎么会甘心,毕竟他心怀天下百姓,不能将江山交给这种人去管理。但是,他要想有所行动,就必须获得底下人的支持,尤其是邬思道。
于是,他决定反其道而行,拿着一箱子金银财宝,劝邬思道跑路:
“邬先生,你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老四胤禛都自比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了,邬思道再傻,话里的话总是能听得出来吧?
是啊,我老四胤禛都养了你这么多年了,关键时刻到了,你快帮我谋划一下,怎么武力夺取皇位?
所以,但凡邬思道表现出一丝接受的意思,他连这个门都出不去。而老四胤禛也根本不是来劝邬思道走路的,而是威胁他,让他给自己出主意的。
八、
那么,邬思道给出的主意是什么呢?
邬思道还能给出什么主意,当然是若皇位没有传给老四胤禛,他就策划武力夺权啊。
当然,他还得给老四胤禛分析一番,告知他,康熙帝还是钟情于四爷的,皇位大概率会传给你。但是,目前我们该考虑的问题不是武装夺权的问题,而是怎么保权的问题:
“八爷的党羽遍布朝野,王爷您却一直孤臣自居,手里既无人可用,也无兵可派!”
邬思道分析地很对,现在的朝局对老四胤禛并不利,人家八爷党财力雄厚,党羽众多。不仅有老十四胤禵掌控大军,连丰台大营的成文运也是人家的人,跟九门提督隆科多也是眉来眼去的。
反观老四胤禛,之前追缴户部欠款将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唯一的好搭档老十三胤祥还被关在宗人府。年羹尧倒是自己的包衣奴才,但是这个人是随风倒,他心里也没底,不然也不会派李卫去监视年羹尧。还有隆科多,虽然是自己的舅舅,但跟自己走得并不亲近。
这一点,邬思道也说出来了:
“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最深,隆科多现在是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的兵权,如果他倒向了八爷,皇上就算传位给你,您也坐不住啊!”
而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剧中也没有发现老四胤禛在夺得皇位之前,跟隆科多有什么互动。事实上,隆科多之所以支持老四胤禛即位,还是因为康熙帝给了张廷玉一封圣旨,可以决定隆科多生死。以及关键时刻他去见六叔佟国维,佟国维告诉他,只有皇上选中的皇子才稳妥。
九、
这时候,老四胤禛唯一的希望,只剩下还在被圈禁中的老十三胤祥了。
这个观点,仍然是邬思道提出来的:
“眼下只有一个人能擎天保驾,就是十三爷,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步军统领衙门有一半的军官是十三爷使出来的……”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邬思道就已经在帮老四胤禛策划武装夺权了,比如面对老四胤禛的困扰,他掏出一份名单:
“这还是当年我同十三爷交往的时候记下的一份名单,这上面是十三爷当年的旧部……”
在邬思道的策划中,就算康熙帝传位给了其他皇子,只要老四胤禛先发制人,还是可以扭转乾坤的:
“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只要你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隆科多没有倒向老八胤禩,只有他没有倒向老八胤禩的前提下,邬思道才能凭借关防大印放出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孤身前往丰台大营,即使没有金牌令箭,对付一个成文运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不会那么顺利而已。
可是,如果隆科多倒向了老八胤禩,就算皇位真传给了老四胤禛,就算他先发制人了,估计也难以成功。
所以,就《雍正王朝》这部剧来讲,老四胤禛会造反,但是若没有遗诏以及张五哥的金牌令箭加持,估计也难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