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文化成就(文化名人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左冯翊夏阳高门原(今韩城市嵬东乡高门村)人祖先在周朝曾做过几代史官司马迁7岁时,父亲司马谈因一篇见解精深的文章《论六家要旨》,被汉武帝任命为太史丞,住茂陵督建修陵第二年,又晋升为太史令,由茂陵到京师任职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0岁就能诵读古文著作他少年时期在家乡一边读书,一边放牧、耕种,有时候也随父亲司马谈去黄河、渭水一带搜集史料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司马迁结识了因避罪来到夏阳的游侠郭解,并仗义帮郭解把母亲和家室安置在夏阳后来,郭解经临晋(今大荔县朝邑镇东南)过黄河去太原,不久被捕杀害因此事司马迁在家乡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于是,他离开家乡,来到京师父亲的官邸曾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司马迁文化成就?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司马迁文化成就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左冯翊夏阳高门原(今韩城市嵬东乡高门村)人。祖先在周朝曾做过几代史官。司马迁7岁时,父亲司马谈因一篇见解精深的文章《论六家要旨》,被汉武帝任命为太史丞,住茂陵督建修陵。第二年,又晋升为太史令,由茂陵到京师任职。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0岁就能诵读古文著作。他少年时期在家乡一边读书,一边放牧、耕种,有时候也随父亲司马谈去黄河、渭水一带搜集史料。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司马迁结识了因避罪来到夏阳的游侠郭解,并仗义帮郭解把母亲和家室安置在夏阳。后来,郭解经临晋(今大荔县朝邑镇东南)过黄河去太原,不久被捕杀害。因此事司马迁在家乡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于是,他离开家乡,来到京师父亲的官邸。曾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元朔三年(前126),20岁的司马迁开始了他江南考察的行程。他的双脚踏遍了长江、淮河流域,曾登上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探寻了大禹去过的洞穴;考察了九嶷山(今湖南宁远县南),寻找埋葬舜的遗迹;泛舟于沅江、湘江之间,体察屈原被放逐后的境遇。他向北渡过了汶水、泗水(今山东境内),在齐都(今山东临淄)和鲁都(今山东曲阜市)研讨学术,考察孔夫子教化的遗风流俗,在孟子的故乡邹(今山东邹县)的峄山上参加了当地举行的乡射礼仪活动。在考察途中,历尽了千辛万苦,曾经在鄱、薛(治所在今山东滕县南皇殿岗,战国齐孟尝君的封邑)、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等地陷入了困境,后来经过魏国和楚国过去的一些地方回到京师。这次约两年时间的考察活动,使司马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对他思想的成熟和后来纵横自如作《太史公书》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回到长安以后,司马迁因父亲司马谈的原因参加了博士弟子考试,成绩优秀而被任为郎中,做了汉武帝身边的侍从,平时掌守宫门,武帝出行则充当车骑手随行,并多次随汉武帝到雍(今陕西凤翔县)的五峙祠祭祀。元鼎四年(前113)十月,武帝东巡经过司马迁的故乡夏阳,司马迁和父亲奉命为武帝在夏阳建造了一座行宫“挟荔宫”,后随武帝到汾阴(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立后土祠,礼毕南经洛阳回到长安。第二年,又随武帝西巡至崆峒(今宁夏隆德县东),祀泰畴于甘泉。元鼎六年(前111),西南夷且兰(治所在今贵州凯里县西北)君杀汉使,率其众反汉。汉武帝升司马迁为郎中将,并作为特使,随郭昌、卫广的军队征讨巴、蜀以南。汉军很快平定了西南夷,诛灭了且兰君、邛(今四川西昌市东南)君和筰(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侯,在且兰置群柯郡,邛都置越嶲郡,筰都置沈黎郡,使汉的疆域扩展到昆明(今云南西部洱海一带)。第二年,司马迁才结束了他的西南之行,回到长安。
元封元年(前110),武帝开始到泰山封禅,把年号由“元鼎”改为“元封”。此前,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作为太史令,参与了封禅活动的准备工作,当封禅仪式将要举行时,汉武帝却没有让他参加这一重大活动。司马谈心中十分烦闷忧郁,病倒在周南(今河南洛阳一带),眼看就要不行了。司马迁正好从西南夷赶回,来到父亲身边。司马谈抓住儿子的手,流着眼泪说:“司马家的祖先在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官的事务,曾在周朝的时候做过太史。后来虽然有所间断,难道现在要断绝在我手里吗?如果你能做太史,就能够继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皇上继承千年的传统封祭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运啊!我去世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所要编写的著作。况且,孝最初的含义是对待双亲,后来引申到对待君主,而最终还是要使自己在社会上能够立身,能够扬名于后世,使父母得到显耀,这才是最大的孝。天下的人称赞周公说他能够总结推广周文王、周武王的仁德,发扬光大周公、召公的风气,实现周太王、王季的理想以及公刘的主张,从而使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周厉王以后,治国之道亏缺,礼乐教化衰微,孔子重新修复治国之道和礼乐教化,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有知识的人仍然以此作为法则。从鲁哀公猎获麒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诸侯互相兼并,国史的记载中断了。如今汉朝建立。天下统一,君主圣明,臣子忠贤,志士为节义而献身。我作为太史而不能去论述记载,使国家的历史文献中断,我感到非常担忧害怕。你要时刻想着这件事情啊!”父亲临终时的这一席话,在司马迁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低下头,流着眼泪向父亲保证:“儿虽然不聪敏,也一定要把父亲所搜集编排的文史资料全部整理出来,决不敢有丝毫缺漏。”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接替他的父亲司马谈被任命为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在任太史令前后几年时间里,司马迁随汉武帝又巡游了全国许多地方,西至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北到朔方(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东及辽西(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西)、琅邪(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夏河城),南达寻阳(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枞阳(今安徽枞阳县),既饱览了祖国名山大川,也参加了庄严肃穆的祭祀泰山活动,并亲自背柴,参加了堵塞瓠子河(今河南濮阳南)决口的抗洪活动。他一面巡游全国,一面搜集整理资料,并利用任太史令的机会,阅读了汉朝宫廷所收藏的大量典籍和文献,为著述史书做准备。
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与公孙卿、壶遂共同建议并主持制定了《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这种历法采用邓平的“八十一分律历”,也就是计算出一月之日为29又81分日之43,它在运算上精密准确,使其与日月相合。它的另一贡献是把过去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又沿用19年7闰法,使历书与农时季节相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昌顺。《太初历》的制定是中国历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其科学成就巨大,影响直至今日。同年,司马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了他著述《太史公书》的宏大工程。
初始,司马迁一面著述,一面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一切倒还顺利。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意外地受到了李陵事件的牵连。当时,汉匈边界战事频繁,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今甘肃酒泉)出发进攻匈奴。同时又派李陵率步兵五千从居延(治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和图)向北进击匈奴,以减轻贰师将军的压力。结果李陵的步兵遇到匈奴八万骑兵的包围,虽经奋勇拼杀,终因寡不敌众,最终被俘投降。汉武帝闻讯大怒,许多大臣也随声指责李陵。武帝征求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谈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陵平时孝敬父母,对待朋友真诚可信,常常为国家利益而奋不顾身;这次带五千步兵深入匈奴,遇到数万敌兵的包围,箭尽粮绝,救兵不至,但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虽然被俘投降,肯定是事出无奈,迫不得已,将来有机会一定会报效朝廷的。汉武帝以为司马迁在有意贬低他的爱妃李氏的长兄贰师将军,而为李陵游说开脱罪责,便把他打入狱中。不久有传言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汉武帝信以为真,将李陵全家处以死刑。司马迁也被定了死罪,按规定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种是以50万钱赎罪,另一种是代之以腐刑。司马迁家境贫寒,哪有钱赎罪?但如果死去又难以完成父亲的遗愿。在这生不能生,死又不甘的艰难时刻,司马迁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以“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见《汉书·司马迁》)这些典型事例激励自己,负辱选择了腐刑。司马迁受刑之后被赦出狱,当了中书令,发愤著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太史公书》。因《太史公书》叙事记人均直言不讳,在当时并未公之于世。直到几十年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才上书汉宣帝,将《太史公书》公布于世。后人称之为《史记》。
《史记》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卷,52万多字。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3000多年间的历史。本纪是以一个朝代或以一个帝王为中心的大事记;表是按年或月排列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书是记述典章制度、天文历象、经济生活等等;世家主要记述诸侯国的历史;列传是重要人物的传记和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的历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书的范例,从《汉书》到《明史》23部史书,在体例上皆因袭仿效,概莫能外。所以清代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称:“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司马迁写作《史记》,态度严肃认真,“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见《汉书·司马迁》)。在历史观上,他不与圣人同是非,有褒有贬,爱憎分明,并把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列入世家;在人物的刻画上,以一事而见性格,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总之,《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杰作。司马迁自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鲁迅则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均已散佚,惟《艺文类聚》卷三十引征《悲士不遇赋》片段。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不仅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甚至横及世界许多国家,不少国家将他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读者将他尊为史圣。他的故乡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南原宋元时就修建了司马迁祠堂和墓冢,祠内陈列着众多历代名人凭吊题咏的碑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司马迁祠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有各地游客和学者参观。为了弘扬他的功德,韩城市还成立了司马迁学会和司马迁大学,深入研究他的著作和治学精神,并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