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作文范文(一等奖作文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二 陈艺驰(甘肃省)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了!”政治老师在课上说。
我曾读过《巴黎圣母院》,书中对这个伟大的建筑描写得极尽奢华精致。那些词句在我脑中搭建着巴黎圣母院的样子,可怎么也不能完整成形。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想看看它的真容,就像我想去长城、故宫一样。
教室里早已一片哗然,嘈杂中,有个尖利的声音说:“烧得好,当年我们圆明园……”我悲伤的情绪瞬间凝固在了胸口。回了宿舍,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一会儿是巴黎圣母院,一会儿是圆明园,一会儿又是漫天的火光与血。
比起巴黎圣母院,圆明园更是压在我心头一块石头。百年的屈辱是每个中国人都不曾忘记,那是几乎不像在人间发生的噩梦。黄金与珠宝被毫不怜惜地抛落在地,中国人的尊严与华服一起被军靴践踏,鲜红的血在土地上肆意流淌。这是真正的国仇家恨,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仇恨。带着对和平的渴望,中国人星星点点的怒火,逐渐聚成一片滔天的火焰,当付出了无数代价,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后,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得以从灰烬中重生。
战争年代已经过去,现在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国人终于挺直了腰板,带着笑容挺在了世人面前。蓬勃发展的经济浪潮,让每一个人情绪高涨。我们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富有和强大。面对曾经的侵略者,有时希望他们遭遇什么不幸。
可是这些人忘了,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过得幸福,他们甚至忘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他们看似牢记历史,实则是忘了历史的教训啊!如果不是战争带来那么多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摧毁了那么多人类历史的遗产;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有那么多无辜的伤亡;如果不是战争带来了那么多歧视……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我们怎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没有伤悲,就没有慈悲。我们曾经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知道这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巨大死亡人数或是一座冰冷的纪念碑,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又一个美满的家庭,由累累白骨组成的巨大的悲伤。因为懂得,所以我们更应该善良。可是为什么?现在有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正如《西线无战事》中所说:“死者的遗嘱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不再有。”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呼唤和平,希望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孤岛。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存在,才组成了这个偌大的世界。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应该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全人类的一员!
美轮美奂的巴黎圣母院被烧毁,这损失不仅仅是巴黎的,也不仅仅是法国的,而是全世界的。中西合璧的圆明园变成废墟,这耻辱不仅仅是北京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而是全人类的。我们都应为此感到伤痛,感到羞耻。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新上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古训,世人若能永远铭记并作为始终坚持的处事原则,以善良的心态面对生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历史,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点评】
本文的题目原为借用海明威的话《丧钟为谁而鸣》,评委觉得与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没能很好地契合,于是改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从“巴黎圣母院着火”这一新闻事件写开去,继而联想到圆明园的沉痛历史,将视野聚焦到战争与和平的国际视野,并体现出高度的国家情怀。文章从新闻事件开始写起,以对巴黎圣母院以及圆明园事件的再认识收尾,首尾呼应,结构圆融。结尾处“以更善良的心态面对生活,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历史,以更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排比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文采,表明了作者的期望,令人反思。本文获初赛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