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怎样评价(欢乐颂2口碑扑街)
五月,最火电视剧非《欢乐颂2》莫属。
作为本年度最受关注的续作之一,《欢乐颂2》自5月11日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非常火爆,两台双双破1,稳定占据收视率排行榜的前两位。5月24日的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显示,《欢乐颂2》分别以1.592和1.563的收视率高居CSM52城榜首。
然而,与这傲人的收视率相比,该剧的口碑却惨遭滑铁卢。相比第一季的好口碑,播出三分之一的《欢乐颂2》已经恶评如潮。网友评论说,第二季不但集中了上一季的全部缺点,还把本剧精髓“现实性”抹杀,只剩下为了推进情节强行制造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生硬、可笑的广告植入。甚至有人调侃:难道业界良心《欢乐颂》也要走《小时代》的浮夸套路了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收视率极高的热播剧,深陷口碑危机呢?
1.剧情方面:情节拖沓,注水严重
一向被称为“国剧良心”的正午阳光会在《欢乐颂》上跌了跟头,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从目前播出的情况看,观众的批评意见颇为集中,认为情节注水、节奏拖沓,人物形象、性格与第一季天差地别,部分演员的演技更显油腻。
其中,前几集剧情焦点几乎集中在安迪与小包总的泰国相遇上,但这段求爱戏不仅拍得让人有些尴尬,安迪原本抗拒陌生人的特殊性格也被消解得一干二净,而大量不恰当的插曲更让电视剧有了MV 的质感。
回顾《欢乐颂》第一季第1集,曲妖精要战略性地抢家产,樊大姐怕“炒潜力股炒成股东”要“酒吧掐尖儿”,安迪神秘身世高冷精干,小蚯蚓关关的家世对比价值取向……一集之内,看似随意的对话里,上海滩姑娘的浮世绘,栩栩如生。这种信息密集度,到了《欢乐颂2》,大概需要五集。
与此同时,剧中职场线大幅减少,“五美”专注恋爱的主线与普通观众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安迪、曲筱绡、樊胜美见家长环节大同小异,邱莹莹与关雎尔的“电话粥”等缺乏有效信息的情节更有注水的嫌疑。
2.话题方面:隔靴挠痒,缺乏共鸣
去年《欢乐颂》之所以能杀出重围成为现象级,归根结底在于,当国产都市剧还囿于婆婆妈妈的日常或是苦情虐恋的怪圈中时,《欢乐颂》以“不回避现实并拿捏有度、能引发共鸣且让人反思”的真实犀利且不失温暖向上的魅力俘获了人心。比如以都市人的群像刻画,为观众提供了找寻身份映射的可能,更留下大量透视社会的话题:性格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群体价值观的迷失、职场上升空间封闭……
但在第二部剧情注水的情况下,《欢乐颂2》对现实的呼应大大减弱了,很多家长里短的桥段在同类都市剧中似曾相识,拍摄手法和探索深度也远不及前作。
比如,因家庭负担沉重,樊胜美与王柏川的恋情遭到王母的阻挠,这种家庭情感剧的“标配”情节,并没有在《欢乐颂2》中引申出新的思考,只是简单停留在批评樊胜美“把人生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樊胜美的性格成因,王柏川的处理态度,都没有更进一步的刻画。
而邱莹莹因有过婚前性行为而“被分手”的情节,虽然激起了一定的讨论,但难以引发更深刻回响。在大部分社会人早已认可这一行为的今天,剧中人给出的说辞也仅停留在“他爱的是人还是那张膜啊”的虚弱抗议,而非有力的女性立场。
事实上,观众并不在意“五美”的恋爱如何跌宕起伏,而是要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共鸣。《欢乐颂》第一部的成功,在于“五美”既不像偶像剧中的人物那样悬浮,也全然不同于情感剧中早已被固化的女性形象,更容易让观众找到自我的映照。而到了第二部,“五美”集体退化成哭哭闹闹的小女人,剧集对现实的探索随之滑落,观众自然难以满足。
3.商业方面:广告乱入,毫无违和感
植入广告众多也成为了《欢乐颂2》被众多剧迷诟病的方面之一。
去年《欢乐颂》播出期间,观众曾津津乐道于剧组“处女座般的细节控”。当时,考虑“五美”身份背景不同,安迪、曲筱绡用的手机都是洋品牌,初入职场的邱莹莹则用某国产手机。
但到了《欢乐颂2》,品牌赞助商蜂拥而至,剧中几乎所有角色都用上了某国产手机。不管你是海外归来的精英安迪还是企业老总谭宗明,一律都是弃苹果选安卓,全然不顾他们精英身份;第一部连樊胜美敷面膜都是好几千的蕾丝面膜,到了第二部里关关、安迪竟然全都用上了国货;第一部安迪的衣服是刘涛的私服,很好地体现了安迪的气场,然而这一季“五美”的服装大多来自赞助,曲筱绡姐弟那不合身的皮草,就格外“辣眼睛”。
事实上,在第一季里广告植入已经很司空见惯了,据不完全统计,就有搜X、唯X会、X飘飘、三X松鼠、爱X仕、依X等等各种品牌各种强植入,甚至还有大闸蟹礼盒。但是这些广告都非常好地融入了剧情,观众不会觉得太突兀。然而这一季竟然更加变本加厉,基本上每集都有广告金主做露出。剧中化妆品、零食、购物网站、理财产品、保险等的植入更是连篇累牍。据悉,《欢乐颂2》的广告商达到50多家,比第一季多了两倍多。
除了这样明显的广告植入造成的出离剧情。更严重的是剧中人物动不动直接口播广告,例如,小邱和应勤去逛商场,上去就来一句:“我可以去XX会上买啊,那里便宜还可以退货。”
虽然植入广告目前已成为很多电影、剧集募集资金、防止亏损的一大渠道。但前提是,拿捏好分寸,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既能筹集更多经费反哺制作,也不会因广告“招黑”。可是一旦植入的太硬,就有点伤害剧情、人物,侵害观众,霸王硬上弓的意思了。当年的《变形金刚4》不正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植入,而使得口碑一路走低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