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1)

傅抱石 琵琶行 1945年作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有狎妓嗜好,任杭州刺史时,曾把杭州歌妓商玲邀往越州一个多月。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演奏的哀婉之音和她的凄凉身世,联想到自己在仕途的迷茫和绝望,继而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琵琶女的音乐和遭遇与自己的生活相互映衬,而瑟瑟秋日更增添了一丝凄凉。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而琵琶女原来是长安的歌妓,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2)

傅抱石 琵琶行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抱石,东川金刚坡下写。钤印:傅抱石印、新谕、往往醉后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3)

琵琶行诗意 (8280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江州司马湿青衫,一曲琵琶驻客帆。马亦低头蜷复顾,中天唯见月光寒。郭沫若诗。傅抱石东川写。钤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后、踪迹大化

画分两段,重点在下。上画枫树,下作芦荻,点明了“秋瑟瑟”的季节特征,秋气肃杀,更增悲凉之感。女子、司马与客,都画在视角最好、最突出的位置。重点细致描绘的是人物的情绪,女子虽已“老大”,风韵犹在,面极悲苦,而江东司马则已被感动得低头垂泪“青衫湿”了。先生之作所要表现的,正是诗人白居易《琵琶行》的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画里人物面手全以白粉敷之,绣衣琵琶,甚至枫叶船舱,亦是双钩填彩,这是抱石先生入蜀后早期的作品。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4)

傅抱石 东山携妓

“东山携妓”,典出《晋书·谢安传》,晋高小谢安,字安石,因不满朝庭昏庸、官场腐败,称病辞官,隐居浙江上虞之东山,闲时携妓出游,歌吹漫舞。以行为的放浪风流,掩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傅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谢安放浪的形迹,其隐饰着的内涵和真情,才是先生为图的宗旨。

全图不作背景,简诘而明晰。谢安宽衣大袖,直面而行,与相随二妓全无顾盼与呼应,脸上着意加重的眼窝,似密布的愁云,炯然有神的眼目,含着隐忧,悲怆与刚毅。作者特别夸大了谢安的头部,正是为了强调和传达主人公这种复杂而细微的神情。这种夸大的手法,在晚明人物大家陈老莲的作品中时时可见。二妓面容娇美,相行相随,其满目茫然的神色说明,她们对主人公的种种举止殊多不解。在图中,她们的角色既用以形成对比、陪衬主体,又用以调济色彩,丰富画面。

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傅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傅先生的人物画抓住了顾氏的这一精神。所谓“阿睹”,就是眼睛,灵魂的窗户。顾恺之特重点睛传神,传先生则把这一“点”大大发展了。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5)

傅抱石 东山携妓图 2472.5万元,2011年11月拍卖

张大千先生1946年题傅抱石先生《擘阮图》说:“画境以冷为难,比之诗人,惟昌谷有焉。抱石此作冷而幽,八百年来无此笔!”他一语道出了傅画的妙谛:高古幽冷。

本幅《东山携妓图》,察其画风,应是傅先生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前期所作,1964年补题赠予淑宾的。虽是图有出典,但傅抱石借古喻今的意图十分显明。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6)

傅抱石 东山丝竹 552万元,2012年12月拍卖

款识:抱石写于东川山斋。钤印:傅(朱)、其命唯新(朱)

东山位于浙江上虞,相传东晋谢安曾隐居于此,经常邀王羲之等人在此弹琴、下棋、赋诗。“东山丝竹”即是描绘当时隐士弹奏丝竹的景象。最喜把诗境入画,或写历史故实,因而笔下人物亦从历史与传奇中走出,萧散飘逸,意境高古。

此作未署年款,观其风格,也是四十年代写于重庆的。本幅以空间留白,将焦点集中于人物之上,人物作对角线分置,将谢安居中鼓琴,两歌伎分列前后或左右,一吹笛,一拨阮,主仆合奏,使合奏之互动关系相互映衬。抱石用笔细腻,线条流畅爽利;开脸造型,无论高士、仕女,皆精准传神,神态切合身份。设色清丽素净,古朴典雅之气息溢于画面,魏晋风流于此穷尽矣!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7)

傅抱石 东山丝竹图 1944年作

张大千最冷的作品(傅抱石名作中的名妓)(8)

张大千 孽海花 1956年

此画乃大千先生在巴西时,为张心海一九五六年在美国纽约出版的英译「孽海花」,所精心绘製的封面。画面上的美女即为小说中的女主角赛金花,背景的主题是大火焚烧中的宫阙,象徵八国联军的入侵。

赛金花出身青楼,嫁入状元洪钧家为妾后,随丈夫出使德国,据传曾面谒德国君王。归国后夫死而不容于夫家,迫于生计,再度以艺名赛金花,挟状元夫人名衔重回青楼,轰动一时。

光绪庚子年(一九○○)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因赛金花之斡旋,而百姓性命多获保全。虽然「赛金花」因此而留名青史。成为「孽海花」小说的脚本,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她,晚年贫病潦倒,堪可怜悯,一生曲折动人,却以悲剧收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