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年度工作回顾(关注服务收入测算)

中新网9月21日电 伴随服务型制造实践的深入开展,商业模式不清晰、服务收入测算难、相关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制约了企业转型步伐。

制造业年度工作回顾(关注服务收入测算)(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贾国柱。

日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上,“制造企业服务收入测算”相关内容受到广泛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贾国柱表示,制造企业服务收入测算旨在评估制造企业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服务所创造的财务绩效。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服务收入测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精准衡量服务型制造发展成效,对服务型制造发展评价、理论研究、模式推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服务收入测算,企业必须算好这笔账

开展服务型制造究竟可以带来多少收益?

“从国际平均水平来讲,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约在30%左右。世界500强中约有20%的企业,其服务收入达到50%左右,部分甚至达到70%以上。就国内而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表明,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已达到48%。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大量企业对于服务收入的测算其实是不清晰、不准确的。”贾国柱认为,企业服务收入测算难,是由于传统的会计体系对于服务收入和制造收入的区分存在一定困难。对于企业而言,制造收入和服务收入的模糊性可能导致其难以衡量服务型制造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及竞争力的作用,从而对服务型制造战略产生疑虑。

贾国柱解释,有研究表明,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所创造的一般年收入能达到5%-10%的增长,而产品销售所创造的收入只有2%左右的增长,且服务业务的息税前利润一般是制造业务的3-7倍,这笔收入是很可观的。通过服务收入测算,制造企业可以看到服务型制造带来的收入增长,这将进一步激发它们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企业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贾国柱提到,目前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出现了价值链延伸的现象,尤其是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有形产品,转变为提供以顾客为中心的更加完整的“产品包”,制造业和服务业日趋融合,其边界也出现模糊化趋势。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时要开展包括企业战略、商业模式、运作流程、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在内的整体转型,这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挑战。如果不及时跟进,企业就可能陷入“服务化陷阱”,收益下降等问题或许会存在较长时间。

在众多挑战中,贾国柱认为技术和人才值得重点关注。服务型制造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要求企业能对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而这一过程需要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进行赋能。同时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要锻造一支客户交互能力强、专业技能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来推动企业转型。

“在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已经普遍把服务型制造作为差异化竞争战略来考虑,但是在国内,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还没能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型制造对企业的意义,其服务形态依然主要局限于产品状态保持等内容。”贾国柱教授建议,在“十四五”新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机构仍要继续加强服务型制造的理念宣贯、模式推广和经验总结。

以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为例,近年来该联盟已经在全国举办了20场“服务型制造万里行”,召开了五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此外还支撑部委开展了示范企业、示范城市、示范平台、示范项目评选等工作,为服务型制造的快速发展、模式创新和深入应用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谈及服务型制造未来的发展,贾国柱相信,在各界的积极努力下,我国服务型制造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开发潜力。(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