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不容错过的狙击手大片 更克制更精致一部终于于集体中见个人的主旋律

#影视杂谈#

——两个狙击手合而为一,五班精神永不死去。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在集体中长存。当主旋律片终于学会调整焦距,踏实讲好一个故事,收敛多线叙事、囊括全景的野心,不走廉价煽情、特效堆积、狂轰滥炸的捷径,大故事里真实的“人”的形象才终于能放大、立稳。

一句话总结个人观影感想:终于有一部不过于拿观众(我)当傻子,不像公益宣传片的主旋律了。《狙击手》战胜了我的偏见。

不可否认仍有瑕疵,但尴尬桥段几乎没有,作为外行来看,也不太看得出明显的技术性漏洞。从质感上说,本片优于之前看过的八x、长xx、甚至悬xxx。

因为克制,所以精致。从故事结构、情节设计到人物演绎,都可以说是删繁就简、主次分明,相互呼应、紧扣题旨。

故事遵循三一律,简明清楚,结构干脆利落,节奏紧凑、紧张,篇幅合理,在这方面比八佰、长津湖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情节设计环环相扣,没有废素材。从鲜见于同类电影中的当地孩子,到任务目标——侦查员的那具“尸体”——在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并且和剧情推进紧密相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在两位狙击手之间传承的铁勺和望远镜就是战友情谊和狙击手精神的象征载体。情节设置上的这种呼应也很好地点了题,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

十部不容错过的狙击手大片 更克制更精致一部终于于集体中见个人的主旋律(1)

风格质朴,不搞夸张、造神那一套。细节丰富,战术真实而巧妙(是在遵守物理规律和人体限度基础上的脑力战),看得出主角都是凡人,也看得出主角真的在动脑子。台词克制,不靠角色喊口号、飙眼泪推进剧情。

演员也好,面生(终于不再是吴京、李晨、欧豪、张译、朱亚文、于和伟…),表演不浮夸,长相朴实清秀,说得一口好听的西南官话(拉踩长津湖里两个出生在南方却满口京片子的主角)。章宇最好。前半段简直是他的个人秀,我都不能把眼睛从他身上移开——你说不好他哪里“演”得好,他看上去就是班长,浑然天成。而且,章宇的荷尔蒙太过强烈,看得我在内心无数次呼喊soooo hooooot I want him。一人血书他演twentine的《阿南》。

十部不容错过的狙击手大片 更克制更精致一部终于于集体中见个人的主旋律(2)

十部不容错过的狙击手大片 更克制更精致一部终于于集体中见个人的主旋律(3)

主角是两代两位狙击手,实际上就是一位——刘班长的意志/遗志通过大永得以完成,而大永依靠班长的智慧才能成为最后唯一存活的人。片名指的是两个合二为一的狙击手,也是一个有同一条心、同一条命、同一份责任的班,是一个继承了五班所有人姓名和使命的连,更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智慧、共同坚守的精神和记忆。

导演张末说要“展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电影做到了。片末说这是“不起眼的战役,发生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历史上几乎没有记载,牺牲了一个班的无名的战士”。然而通过他们以一条条性命接力传递回来的这份裹在小小一颗糖果里的情报,我军得以粉碎了美军的阴谋。

这一场生命接力靠的是五班每个人个人的智慧,最后士兵们一一大声报出牺牲战友的姓名,既悲壮、坚毅,又非常浪漫,恰让人想起《寻梦环游记》。正如这个引发世界共鸣的墨西哥民间传说所说明的那样,“逝者活在后人的记忆中”这个最经典的主题其实最好用、最具有普适性。对死亡的恐惧、对逝者的追思是人类的本性,也最能唤起本能的共鸣。家国大义虽好,却不能不立足于人情。当主旋律片终于学会调整焦距,聚焦于微,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收敛多线叙事、收纳群像的野心,不走廉价煽情、特效堆积、狂轰滥炸的捷径,大故事里真实的“人”的形象才终于能放大、立稳。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见微知著。emo讲述开幕式思路时说,“不再去‘秀肌肉’,不再去炫技,不仅仅局限于好不好看,而要去想什么东西最能打动人,什么东西能真实地反映人的情怀”,恰是此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