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

#以书之名#

古人春游,约会,野餐,赏花,吟诗,作画,蹴鞠,射柳,荡秋千,放风筝……,项目丰富多彩。《诗经》中的许多爱情诗篇,都因春游而产生。《郑风·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以勺药。意思是青年男女相伴而行,互相调笑,赠送勺药订终身。《出其东门》诗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了城东门后,满眼望去都是春游的年轻女子,是男子邂逅爱情的好机会。多么浪漫又风情的画面。

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1)

男女约会

圣人孔子也喜欢春游,《 论语·先进篇》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甚至,孔子本人都是春游的结晶,司马迁《孔子世家》中有“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先秦时期,春游中淡情说爱可见一斑。

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2)

恋爱中男女

为了方便谈恋爱,当时还设定上巳节。因选取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

魏晋时期,三月初三确定为上巳节,魏晋人不像先秦人那样光痴迷谈情说爱。春游谓之“修禊”,人们聚集于春日水边消灾祈福。文人们视郊游为陶冶情操,寄情山水,品茶,野餐,吟诗,作画。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修禊”中写出来的。

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3)

兰亭序

同时代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和王戎)也是春游爱好者,此七人喜欢在春日竹林间饮酒赋诗,故得名。

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4)

竹林七贤

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人的谢灵运也喜好踏青春游。不仅游记写得好,还研究出了装备,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这种木屐,前后都有齿钉上山去其前齿, 下山去其后齿,时人称作谢公屐。

唐朝,春游成为全民活动,许多诗句,都记录了当时百姓对春游的热衷。杜甫有名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代春游,主要在上巳节、寒食、清明,这些是唐代的公休日,皇帝还会发福利,给百官发钱,让他们去春游。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的曲江宴就是那会涎生的。

此外,骑马游风行唐代,不仅男子,女子也参加骑马郊游,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记录了杨贵妃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骑马春游的场景。

赏花是春游的主要项目,几个年轻女子一块,遇到好花,就在花前坐成一圈解衣作帐,就地野餐。还有一种雅致游戏——斗花草。斗花草亦称斗百草,规则是“戴插奇花, 多者胜”。富家子弟重金购买奇花异草,以求在比赛中获胜。

诗人白居易的“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等很多诗都是写舂游的。

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5)

春游赏花

在 宋朝,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人们可以一边祭祀一边春游。诗“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记载当时的情景。

《春游晚归图》记录了一老者骑马踏青回府时前后簇拥着10位侍从,或搬椅,或扛兀,或挑担,或牵马,好一派景象。

除了赏花喝酒写诗,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活动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上巳节基本消失,主要在清明节里,扫墓踏青。

活动非常丰富,射柳是清明踏青主要项目。射柳时,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女子则喜欢荡秋千,明清还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

清明扫墓之后,放风筝。人们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赶走晦气,放风筝时,将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风筝升空时剪断线,希望以此带来好运。

古代人喜欢游历山水(古人春游比我们浪漫)(6)

放风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