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蒙古人对元朝的看法(为何说元朝的汉族文人是最不幸的)
文人在大多数时代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尤其是在科举兴盛以后,学而优则仕可谓是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不过,元朝却是一个例外。
元朝统治者只识弯弓射大雕,习惯于抢掠屠杀,在以金戈铁马打下江山后,便将科举制度废除了。失去了科举入仕这条道路,原本离金字塔顶端只有一步之遥的文人,也因此跌入了塔底。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仅仅排在乞丐前面,连烟花女子都不如,这大概就是“臭老九”之称的由来。
即使在延佑二年(1315)恢复科举之后,文人(汉族)的地位也未能得到彻底改善,因为蒙古统治者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为蒙古人,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为汉人,第四等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是优待的对象,汉人和南人则备受歧视。当时恢复科举的圣旨中有如下内容:
(一)考试程式
1.蒙古人、色目人
第一场为经问五条,要求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内设问,义理精明、文理典雅为中选,用朱氏章句集注。
第二场为策一道,要求为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2. 汉人、南人
第一场为明经,分为经疑二问及经疑一道、各治一经。经疑二问和经问五条的要求差不多,但多了“以己意结之”一条,经疑一道、各治一经考察的内容则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第二场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为策一道,要求以经史时务出题,不矜辞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不难看出,汉人不仅要多考一场,而且其他两场的难度也比蒙古人高得多。此外,如果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愿意考汉人的题目,中选了的话直接官加一等。
泰定元年(1324年)又颁布了这样一条规定: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汉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一个是三十岁,一个则是五十岁,对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优待昭然纸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优质官方教育资源几乎完全向蒙古人和色目人倾斜。以国子学为例,国子学专门招收宿卫大臣子孙、卫士世家子弟及七品以上朝官的子弟,虽说不分种族,但实际入学者多为蒙古人。而通过国子学考试入官时,也明显有待于蒙古人:成绩合格者,蒙古生授官六品,色目生授官七品,汉人生授官从七品。
总之,元朝的汉族文人是极为不幸的,他们先是遇上了近百年的科举空白期(这对文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他们不得不走入街头巷尾,为了生计颠沛流离,这也是元曲通俗化的一大原因),而在科举恢复以后,他们亦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环境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