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在哪个殿(细看永乐宫大道无极)
永乐宫未迁址前旧影,远处就是黄河(网络图片)
永乐宫纵深近五百米,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除临街宫门为清代建筑外,自南至北依次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都是蒙古和元朝时期建筑,是国内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相对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明清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群,极少有匹敌者。
前面讲了永乐宫的营造历史,接下来真正走进“大纯阳万寿宫”,细看这倾注全真教一教上下百年心血的伟大宫殿。
新建的仿古大门,旁边的石狮似为旧物
古魏城遗址从现代新建的永乐宫大门进去,前有一湖为文瀛湖,湖上有桥,桥边有石马雕刻,应该是某座墓葬前的石刻,不知为何流落于此。
桥后是一条直路,通向后面的永乐宫主体,这条路穿过一道古城遗址,路旁立有“古魏城遗址”的国家文保碑,远处的夯土高出地面许多。
此处古魏城是周代遗址,非战国魏、曹魏、鲜卑魏。武王伐纣后,分封姬姓子弟于此,是为魏国。“芮”有絮和草木的本意,芮城不是芮国都城的直译,今天的梁带村遗址已经证实芮国在陕西韩城一带。《左传·桓公三年》中记:“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这意思很明白,芮城是芮伯万政治避难的地方。北周明帝时,“芮城”这个县名才诞生。
古魏国经营了500多年。到了前661年,魏、耿、霍等国被晋国所灭,晋献公将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不久将都城迁到了夏县,这样古魏都城走进了历史,化作了纵横阡陌。古魏城也是“万”“魏”两姓的祖源地。
《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魏风》有七篇,学过语文的对《伐檀》和《硕鼠》应该不陌生,《汾沮洳》中的“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美人思春,赞美情人毫不掩饰。
遗址不过是一片黄土,但其背后延伸出的故事,似乎更有味道。
清代宫门和无极之门
永乐宫第一道宫门,为清代新建,从这里开始,即正式进入道观。
清代山门为硬山顶灰瓦,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四椽。两个外间分别开有小门。山门左边为众妙之门,右边道义之门。
“永乐宫是有了灵魂的宫殿,山门有三个门洞,传说是代表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只要进了山门就算跳出三界,算作出家之人了。”
宫门上方有木制的文保牌,书法家郑林1963年所书,非常有时代感,不像现在的文保碑基本千人一面,旁边的国宝碑,同样是字体各异。
元代时的宫门,在其正北,即无极门,两道门之间长达七十余米的甬路,过去叫做驰道,驰道两边,可供香客停车马,也是庙会时商品交易的场所。
驰道及两侧的碑廊
驰道两旁为碑廊,存有大量碑刻,其中有元碑多通,是研究全真派和永乐宫的重要史料。
驰道到底,一条慢道(斜坡)直抵无极门前。无极门是国内仅存的元代官式道观山门,殿基颇高,不设月台(台基往前伸出的部分),单檐庑殿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六椽,柱子之间有阑额,上有普拍枋,柱头上位柱头铺作,两柱间加一朵补间铺作。柱头和补间铺作都是单杪单昂五铺作,转角铺作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整体感觉敦厚稳重。
屋顶筒板布瓦,不用脊筒而以瓦条垒脊,仍保持了早期建筑的传统手法,正脊两端各安龙形鸱吻一座,高两米,怒目卷尾,姿态威猛。
无极门内原有青龙星君及白虎星君泥塑各一尊,略如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因此又称为“龙虎殿”。门内额书「无极之门」,书法劲挺沉雄,为元枢密副使商挺所书,旁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九月重阳日建,少府监梓匠(木工)翼城县朱宝并男朱玉造”的题字,证明这座大殿的建筑时代,而且是由当时官府的木工负责设计建造的。
殿的前后都有台级,前面是用砖立砌的,叫做“礓蹉踏道”,后面的缩进台基内,旧时逢庙会时于踏道上搭起木板就能充作戏台演戏酬神,戏台是山西古建各种寺庙祠观最常见的布置,庄严和世俗就这样和谐相处。
台基四角都安着一块“角石”,上面雕刻着各种姿态的大小狮子,各个神态自若,刀法雄浑有力,是元代建筑上常见的装饰品。
两道门的设置,体现了从元代到清代,建筑群布局思想的不同,无极门之北,即永乐宫中轴线上最重要的无极殿,将最重要的殿宇紧挨着大门,犹如“开门见山”,这是早期的风格。到了清代,在驰道入口增加一道大门,改无极门为龙虎殿,就变成了一进院落接着一进院落,虽然原有建筑的位置并未移动,但与大门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营造出“庭院深深”的效果,此为明清以来的布局方式。
供奉三清的正殿——无极殿
走过无极门,抬眼望去,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屹立在甬道的尽头,这就是永乐宫主殿三清殿,又称无极之殿,巍峨壮丽,冠于全宫,这是堪与灵霄宝殿相媲美的宫殿,是神仙的金銮宝殿。
无极殿建成于蒙古中统三年以前,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殿前设大月台,左右两侧又设单层朵台,中间一条直慢道,左右各一条曲折斜坡经多台向上。这种月台的布局,显然是根据道观斋醮时陈设供器和执事人员的活动而设计的。
开阔的殿前月台和两侧朵台,烘托出朝拜人群的虔诚,将一种无以言表的威严在静默氛围中升腾开来。金黄色的瓦当,象一片云霞,屋檐曲线和微翘飞檐向上挺举飞升,使屋顶建筑激扬生动。
屋脊上镶着黄、绿、蓝三彩琉璃。两只高达三米的大鸱吻望着天空,红泥胎、孔雀蓝釉,整体为一条盘绕回旋的巨龙,似要携带着芸芸众生向着天空飞升,去朝拜那上界的神灵。
四角各安角神一躯,瞳目张望,尤觉威猛庄严。这些琉璃制品,胎质轻,火候度高,虽历经七八百年,釉色仍鲜艳夺目。
无极殿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装格子门,其余为墙壁。斗栱、阑额、栱眼壁、平棊上都有元代所绘彩画。柱子涂作黑色,阑额枋心有镂雕的串花龙和泥塑的行龙。
三清殿内精美藻井
殿内供奉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原有三清像已毁。
殿内神坛墙内侧为元泰定二年洛阳画工马君祥弟子所绘云气,神坛墙外侧及四壁绘诸神仙朝见元始天尊的盛大场面,以八个主像为中心,共绘大小神祇近三百个。各像高约两米,形态表情各异,线条流畅,这即是元代壁画的巅峰之作《朝元图》。
不过大殿内光线昏暗,并禁止拍照,只能通过网上图片来领略这精美绝伦的壁画巨作(后面诸殿壁画皆为网络图片)。
《朝元图》局部,玉皇大帝、孔子和白虎星君
供奉吕洞宾的纯阳殿
无极殿之北三十五米,为次一等殿宇,匾额“纯阳之殿”,供奉全真派祖师爷吕洞宾,因他曾著《混成集》,故此殿又称“混成殿”,普通信众呼他为吕祖,故此殿又俗称“吕祖殿”。
纯阳殿建在砖砌高台上,基高与三清殿相差无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为黄绿色琉璃剪边,鸱吻釉色斑驳,两侧蟠龙飞舞,激扬生动,彰显辉煌。
殿内满绘壁画,分布在东、西、南、北和神龛背面。画在东壁、西壁、北壁的是《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即吕洞宾的画传,共52题,依次排列,幅间用树石流云连接,使画面骤看宛如整幅。这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山西名画师朱好古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等人所绘。
《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之瑞应永乐
道观斋供图
南壁东西两边的是独幅的《道观斋供图》和《道观醮乐图》,在神龛背面有一幅完整的《钟吕论道图》,吕洞宾俯首凝神,静听教诲。
北门楣上是著名的《八仙过海图》,八个仙人从容过海,栩栩如生。
供奉全真七子的重阳殿
纯阳殿之北十五米,为再次一等殿宇,题名“重阳之殿”,重阳殿建于中统三年以前,又名“七真殿”,供奉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位弟子(全真七子),如今塑像已不存。全真七子其实有过一个变化过程,最初指是王重阳和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刘处玄六位弟子,后来王重阳被元朝廷封为五祖之一,称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七真中的缺额便由马丹阳妻子清静散人孙不二来补充。
重阳殿另有一名为“袭明殿”,袭明二字出于老子《道德经》:“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话是说善救人者经常用潜移默化的功能,销之于未然,转之以不觉,救了人而不自居功,且无救人的迹象外露,如同重袭不露的天明一样,于是道家奉之以为教义。
重阳殿面阔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台基较前两殿明显降低,上覆单檐歇山顶。
重阳殿的壁画,可称为《重阳子画传》,只可惜壁画无题记,具体绘制年代及画师无从考证,但是根据壁画绘制风格来看与纯阳殿壁画属同一时代。重阳殿壁画与纯阳殿壁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同,构图排列也基本相仿。主要内容为道教全真派王重阳从出生,建活死人墓修行,不贪富贵,无畏权贵,扶危济困,除恶扬善,成立道会,收全真七子的故事。
重阳殿壁画之太古传衣
壁画的各个篇幅通过山川云雾相连,绘制方法主要以工笔画为主兼以界画表现亭台楼阁等,重彩平涂,庄重而不失古朴,与纯阳殿壁画有异曲同功之妙。
永乐宫的次要建筑
永乐宫内元代建筑,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中轴线上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尽管只有四座,已经是国内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相对完整的元代建筑群。作为朝廷支援下建设的全真派祖庭,初建时远不止于此。
元代时,中轴线上重阳殿之北,还有一座“丘祖殿”,供奉将全真派推上顶峰的丘处机,丘祖殿早已倒塌,随着永乐宫搬迁,现在已寻不着任何遗迹了。
除了中轴线上的建筑,永乐宫还有东西两路轴线,亦如中轴线一般,门庭殿宇次第展开。为纪念永乐宫初期建设时有重大贡献的两位,永乐宫还专门建有宋德方祠、潘德冲祠。其他见于记载的建筑,还有真武阁、玉皇阁、东岳庙、护国西齐王庙等。这些建筑都没有逃过时间、地震、战火,早已消失。
西院龙壁
现在的永乐宫,东西两院却还有其他的建筑物,西路轴线上,为两块琉璃龙壁及吕公祠,东路轴线上,依次是节孝牌坊、玄帝庙、财神殿。吕公祠、节孝牌坊建于清代,玄帝庙则是一座明代的小殿。这部分建筑的存在,基本上使得永乐宫东西轴线大体完整,可说是部分恢复了初建时的风貌。
东院节孝坊
最后的闲话“道家者流,其源出于老庄,后之人失其本旨,派而为方术,为符箓,为烧炼,为章醮,派愈分而迷愈远,其来久矣。迨乎金季,重阳真君,不阶师友,一悟绝人,殆若天授,起于终南,达于昆嵛,招其同类而开导之,锻炼之,创立一家之教曰全真。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之宗。”
《郝宗师道行碑》中这一段讲的是全真教的起源和宗旨,作为改革派,全真教摒弃了老派道教里方术符箓、烧炼章醮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返璞归真,以识心见性、苦已利人为宗旨,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一时兴起,道众广布顺理成章。
王重阳仙逝已八百五十年,永乐宫主体落成也已七百多年,如今走进永乐宫,看宫观林立、柏木森森,看琉璃炫彩、壁画煌煌,入无极之门,登无极之殿,虔心走过,仿佛瞬间穿越了全真百代兴衰,历尽了道教千载沉浮,自己也顿觉心性清净,仿佛有了一星半点的侠骨仙姿。试想,人生一世,不就是一场明心见性的修行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