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宋代古城瓮城(寿县古城墙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下,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为宋至清代古建筑。
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中间以粘土夯实,外壁包贴特大青砖。
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城墙上筑有“敌楼”和“警辅”,墙顶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带垛的矮墙。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城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均为南向出。四门之外设有吊桥,城外有护城河。
寿县古城墙特殊形制构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墙外侧壁脚处特设一道护城石堤,二是瓮城内外门向交角处理,三是城涵(水关)上建筑月坝。
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匠心独运,于军事防御之外,还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城内北部东、西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因战争古人建了这座城,因洪水后人保存加固了这座城。寿县古城墙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防水防洪功能。寿县古城墙自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不断进行整修,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
寿县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飞扬之处。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在寿县就发生了17次规模较大的战事。寿县古城墙就是寿县历代战争史上的历史见证。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这一文中,还引用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
寿县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同时还是全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古城墙经九百多年的沧桑保存至今,这些科学考古发掘获取的信息为研究当地文化、历史变迁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寿县古城墙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 线下模式,建筑 互联网 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筑行业相关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