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二向箔过后又发生了什么(三体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会怎样)

三体二向箔过后又发生了什么(三体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会怎样)(1)

太阳系二维化,《三体艺术插画集》/吴青松

​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在《三体》中,二向箔是宇宙高级文明用于开展降维打击的武器。可以说,二向箔打击是损人损己的,因为二维化永远不会停止,最终将使宇宙中的一切都变成二维。只不过,攻击者会提前把自己改造成二维生命。

更可怕的是,降维打击是宇宙的主旋律,残酷的战争使宇宙从最初的十维(甚至更高维)不断降至三维,并开始向二维跌落。蓝色空间号曾在宇宙中遇到残留的四维碎片,四维碎片中的魔戒向他们描述了高阶版的宇宙黑暗森林状态:

把海弄干的鱼在海干前上了陆地,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

然而,当初太阳系人类只见识过光粒打击,而降维打击完全是知识盲区,以至于天真地认为以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掩体建立太空城,就能从黑暗森林打击中逃过一劫。最终人类被二向箔疯狂打脸,不是打肿,而是打扁的那种——和整个太阳系一起二维化。

大刘对太阳系二维化进行了大量描写,非常壮观。太阳系最终似乎变成一幅像《星空》的巨画。

“天啊,星空!”AA失声喊道。

程心知道她说的是凡·高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脑海中那幅画的记忆,与眼前的二维太阳系几乎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于是乎,在很多读者印象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似乎就是变成画。其实不然,变成画并不是二维化的终点。物体二维化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变成暗物质,这可能是你错过的一个脑洞。

在后面的章节中,银河系人类中的宇宙学家关一帆对此作出了介绍。

“不,什么都看不到了。

即使你们现在回到那里去,也看不到什么了,那里已经是空荡荡的太空,一无所有。你们看到的二维太阳和行星,其实是二维化后三维物质的一种能量释放效应。你们看到的其实不只是二维物质,是它们释放的电磁波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交界面的折射,能量释放完成后,一切都不可见了,二维太阳系与三维世界永远失去了联系。

从三维世界可以凭一样东西检测到二维太阳系的存在,仅此一样:引力。二维太阳系的万有引力仍作用于三维世界,所以,那片空荡荡的太空中应该存在着一个完全看不见的引力源。

有些熟悉,是不是?”

嗯,很熟悉,这说的分明就是暗物质嘛!大刘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用一个精妙的脑洞去敲开另一个脑洞,为我们献上精彩的连环洞。不愧是能把宇宙写死的男人,开脑洞都带买一送一的。

在这里顺道给大家贴一篇之前写的文章,科普一下暗物质。

当前最主流的标准宇宙模型认为,我们所熟知的普通物质只占据不到5%,剩下的是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

三体二向箔过后又发生了什么(三体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会怎样)(2)

虽然都姓暗,但暗物质和暗能量有着天壤之别。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科学家为了使现有的理论与观测相洽而提出的假设,目前没人知道它们的本质是什么。所以,这里的暗并不是“黑暗”的意思,理解成“未知”会更到位,或者你也可以认为这是黑锅的颜色。

根据定义,暗物质不与电磁力发生任何相互作用,因此无法用电磁波探测它们的真身。不过暗物质具备质量,我们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引力效应判断它们的存在。这一点与黑洞倒是有几分相似,建议它俩结拜一下。

科学家最初是从星系运转的异常中注意到暗物质的迹象的。

1932年,荷兰天文学家扬·奥尔特在研究银河系中恒星的运动时,发现银河系似乎应该拥有更多质量。一开始,这没有引起天文学界的太多关注。大约三十年后,美国天文学家薇拉·鲁宾在观测星系运转时,发现别的星系也存在类似现象——星系外侧恒星的运动速度远远高于预期,这意味着星系理应存在很多额外的质量。

三体二向箔过后又发生了什么(三体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会怎样)(3)

再之后,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暗物质的存在。除了星系运转,我们还能通过星系团碰撞和引力透镜探知暗物质的存在。比如:

2006年,天文学家利用NASA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遥远星系团1E 0657-558进行观测,结果意外发现了一场史诗级的星系团大碰撞。两大星系团碰撞的威力是如此之猛,竟导致彼此灵魂出窍——暗物质与普通物质出现分离。大家都是在宇宙中混的,又何必互相伤害呢?这是迄今为止证实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之一。

三体二向箔过后又发生了什么(三体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会怎样)(4)

2009年,天文学家则通过研究引力透镜效应,在星系团CL0024 17内部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暗物质圈。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的杰作,居然在这里画了这么一个大圈。

三体二向箔过后又发生了什么(三体中遭遇二向箔打击会怎样)(5)

另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可以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证据。

神秘的暗物质是当今宇宙学中的重大研究课题。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暗物质候选粒子,包括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大质量致密晕天体、超轴子等。其中,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最具竞争力。

目前探测暗物质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其一,探测暗物质与普通物质碰撞发出的信号。理论上来说,暗物质粒子无处不在,每秒钟可能有数以亿计的暗物质粒子穿过你我身体。暗物质粒子与普通粒子碰撞后可能会发出光、热或产生其他一些现象,当然这些信号是微乎其微的。

对此,科学家将压缩后的低温惰性气体注满特制的容器,然后在容器四周布满探测器,一旦气体原子被暗物质撞击,探测器就能捕捉到相关信号。为了避免宇宙射线的干扰,这类实验装往往要设置在地底深处。我国在四川省锦屏山地下2500米处,建立了世界最深暗物质试验——中国锦屏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

其二,上天进行间接探测。根据一些理论预测,当两个暗物质粒子碰撞时,可能发生湮灭,产生高能伽马射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探测这些伽马射线,从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比如,我国发射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其三,模拟宇宙大爆炸,炸出暗物质。一些科学家甚至希望利用粒子加速器进行超高能级对撞实验,模拟宇宙大爆炸最初状态,看看能否炸出暗物质粒子。

总而言之,暗物质迄今为止还是非常神秘的存在,也许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全新理论。大刘创造性地用二维化后的物体与暗物质对号入座,脑洞也是够大,这很科幻。

嗯,我需要一块二向箔,制造暗物质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