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是先立业还是先成家(以前为什么总说要先成家后立业)

人应该是先立业还是先成家(以前为什么总说要先成家后立业)(1)

幸福浪漫的年轻夫妇走在日落海滩度假

如果你年纪轻轻刚毕业,如果你已过了25,如果你出来社会几年没混出什么人样,这时候家里面周围的朋友或许就会给你传达这个观念——先成家后立业,这样才顺风顺水。

甚至还会给你举例子,你看某某人,娶了老婆,嫁了人,生了娃,车有了房有了,一切都变得好起来了。

不管房子车子是否贷款,是否举债生娃,总的来说成家以后像了个人样,不再是像小孩子那样。

这样的表面状态,家人满意,社会满意,总的来说似乎真的好起来了。

最近的官方数据报告,适龄结婚的男女,结婚的意愿都不高,并且女性不结婚的意愿远远高于男性。

没办法完全肯定所有的数据是否准确,但是从周围人光棍的人数来看,男女结婚的意愿确实很低。

而结婚的意愿之所以如此低,大家都把问题怪在了现代社会——快餐感情,认为找不到靠谱的对象,养娃成本极高,从家庭中获得幸福感极差,女性也想出去工作,不想当家庭主妇等等。

——对象不靠谱,感情的泛滥,对于自己是否操持一个家存在怀疑。

——养娃成本高,尽管低成本也能养娃,但是自己受不了自己孩子生活经济状况 不如人。

——女性的解放,让她们有了更多机会获得工作,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而成立一个家庭,大多数是女性需要放弃自己工作的,并且产后回归工作的难度极高,自然结婚意愿极弱。

——而男性,面对结婚的高额成本,以及婚后要负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他们也开始觉得这很痛苦,于是也开始迟迟不入婚姻。

上面的几个原因,只是表面容易被大家感受到的,但总的原因还是经济条件问题。

简单讲,钱不够多,自己对未来成家没有多大的向往,只有恐慌和焦虑。

所以,现在社会的男男女女都以早日暴富为未来期望,这也包括了我。

所谓成家立业,业立家成,也获得了更多人的拥趸。

人应该是先立业还是先成家(以前为什么总说要先成家后立业)(2)

那么如果,其实男女都很一般的生活条件,但是碰到对的两个人呢?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但进入了家庭婚姻,也确实是好起来了,似乎经济水准还超过了自己。

这里就说说成家之后的妙处。

古代社会,所谓的成家立业,更多的是早早的分家立业。

因为天灾人祸,物资经济条件极度匮乏,所以尽早的成家,这是延续血脉最大的客观环境因素。

那时候的人,婚前的生活本就很一般,而婚后,两家新人合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同样的一个问题,两个人可以相互扛起来,这极高的提升了对抗环境的能力,而生活幸福感上自然比单身的时候更加快乐。

这跟现代社会有很强的反差,单身的时候自己赚钱一个人花, 而婚后到处需要花钱,而赚的钱总是不够用。

这也导致婚姻生活,对现代社会男女吸引力极差。

~

婚姻家庭对现在社会男女吸引力差,不代表他没有好处。

首先,成家后正常人都会诞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对于工作生活会更加有热情(这可能是被逼的),可以寻找到活着的另外一种方式。

正常人的生活都是被社会的洪流裹挟,未来自己想要干什么,会为此付出多大努力,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是很难凭借着自己的行动力去做到。

最大原因是,赚钱的痛苦太大,没有现实条件逼迫,你很容易进入低欲望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所谓的日本低欲望社会,还是韩国的状况,都是一种病态的生活方式。

萎靡,无进取心,与自己的精神违背,身心极度不平衡,是这两国自杀率屡高不下的原因。

(我之所以肯定这样方式是病态,是因为我现在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行动欲望过低,但是自己脑子所想要的东西却不会减少半分,却总是以借口逃避生活的积极向上。)

必须要提及一下,人活着,是痛苦是必然的,即便是你有钱,跟那些更有钱的对比,也会因为钱不够都有痛苦。

而幸福感的来源,是从解决痛苦中获取。

但是往往很多人,无法面对痛苦,只能在逃避中获得一些安慰,如此是没办法获得真正幸福。

家庭的责任感,是你对抗艰辛现实的强心剂。

——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就可以极大地催促着你不断向上,而这个过程是极其艰难痛苦的,但你是能承受的。

——业立家成,这是理想的状态,可是不过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欲望不够坚定,很容易懈怠。

正常社会家庭背景下,有父母帮衬,成家是相对简单的,最难的是婚后的生活需要自己操持。

(长辈们经常会说,成了家才算一个大人,这大概就是多了责任感,也让一个人更加有力量,也更让人信任。)

成家立业没有错,业立家成的 理念也没有错,这一切都是个人选择。

但是现在社会的人好像对成家立业这个词有极大的排斥性,这是不对的,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了。

人应该是先立业还是先成家(以前为什么总说要先成家后立业)(3)

这里也是为了提醒一些好运的男女,碰到对的两个人,不要因为生活经济不宽裕,错过良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