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中有关友情的诗句(浅谈格律诗外一篇)

文:清溪先生

自从著名诗人恶搞唐诗名作以来,崔颢的《黄鹤楼》,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白的《赠汪伦》、《侠客行》先后遭其毒手。

李白赠汪伦中有关友情的诗句(浅谈格律诗外一篇)(1)

鄙视你们这些二货

特别是李白的《赠汪伦》被黑得最惨,因为他们觉得《赠汪伦》最简单,最直白,最没文化。于是,《赠汪伦》齐刷刷地被那帮人拿来开刷。今天,清溪就教教这些人怎么从诗歌的写作角度去理解李白的《赠汪伦》。

赠汪伦(唐·李白)七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这首诗是我们学唐诗的启蒙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没有多大的理解难度。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他一点都不简单。因为,他开创了一种赠别诗的行文方式。

李白乘舟将欲行,这一句交待得很直接,明了,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李白要坐船走了,但他为什么要用将字,欲字?而不是李白乘舟顺水行?急欲行?这里李白要表达的是要走不走,带着一点点不愉快心理。为什么呢?汪伦热情地邀请李白来这里游玩,大家相处得非常愉快。可是李白马上要走了,好朋友却连送都不送一下,换作是谁在心里是不是会有一些失落?

忽闻岸上踏歌声,一个忽字就证明了李白的心情由失落变成了惊喜。听到了汪伦踏歌送行的声音,李白的心情豁然开朗。这一句用一个闻字,再加上一个忽字把第一句的平淡扭转了。我们人体对远处最快的感知要么是视觉,要么是听觉。李白郁闷地坐在船里,他不一定看得身后岸上的情况。所以用忽闻,把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情大好的李白于是用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夸张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寸,接着又用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句不及汪伦送我。这美丽的桃花潭水虽然非常深。但是,再深的潭水,再美的景色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感情好。李白的失落和惊喜,在诗中都毫不掩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他的喜恶表现得非常的直接。

他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赠汪伦》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在他真挚 。好在他用最简单的二十八个字,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最深沉的友情。但它的写作手法并不简单,短短四句话完整地交待了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经过,心理活动。有设疑,有比喻,有对比。有故事铺垫,有转折,有高潮。

四句诗启承转合分明,一句一诗,无一字多余,气脉贯通,一气呵成。

况且,它还是一首标准的七绝。这也是那些二货嫉恨李白《赠汪伦》的另一个原因。他们不是天天把写格律诗说成是戴着镣铐跳舞吗?为什么他们认为偏爱古体诗的李白却把一首七绝《赠汪伦》写得这么顺溜?这么浅显易懂,传唱千年而不衰?

李白赠汪伦中有关友情的诗句(浅谈格律诗外一篇)(2)

他们攻击李白的《赠汪伦》的另一个说词就是这首诗没有深度,他认为的没有深度是不是因为这首诗的二十八个字太好认了?

李白和汪伦是布衣之交,他写给汪伦的诗当然是越直白越好,掉书袋子对于李白来说算什么本事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你们看看李白上边这首诗就懂了嘛。写诗送给朋友不是为了炫耀本事,而是恰到好处。白居易写《问刘十九》也是这样,就一句话:兄弟,过来喝酒。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五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同样是送友人的诗,杜甫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就不一样,两个文化人之间可以表达得细腻一些。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而另一首更出名送别诗的是高适的《别董大》,他既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也抒发了诗人本身的自信。

别董大(唐·高适)七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最后还要死犟。

肚子里没货,再用力,拉出来的也只有屎。

最后免费送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