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1)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2)

徐州“两来风”

40多年前,我在徐州求学期间,每逢周末总会去马市街“两来风”喝辣汤。与一位“两来风”的常客——张氏老人有缘相识,同姓相亲,无话不谈。老人年逾八旬,家住户部山南侧,是张氏家族墓主后人。他向我讲述“两来风”由来的故事,至今依然铭记于心——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3)

苏轼

传说“两来风”来历?还是与苏轼有关。

苏轼任徐州知州,虽然时间不长,但他所做的大事实事徐州人永记难忘。诸如抗洪护城、挖煤炼铁、发展经济等等,尤其是领建黄楼,那是在北宋熙宁十一年(1078),也是苏东坡任徐州知州的第二年。这年重阳节之前,苏东坡在率领全城军民战胜特大洪水、保住徐州城池和人民生命财产获得了朝廷嘉奖后,又从长远着眼,申请朝廷拨款加固徐州城墙与河堤。他亲自组织,与民同战,日夜督工,在圆满完成防洪工程的基础上,又在城墙东门处修建了高十丈的黄楼,以作纪念抗洪胜利的标志。

黄楼

黄楼落成典礼于是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在筹备盛会期,苏东坡一边忙于撰写主题乐语,一边书信通知社会各界名流及四方豪杰前来参会。提早祝贺或撰文的有: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为官的胞弟苏辙,专从汴京赶来最要好的友人王巩和从长沙赶来的著名书画家米芾,还有诗人陈师道、徐沂举人考官顿起,等等。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4)

戏马台

苏东坡热情款待来宾。一日清早,特意与好友们登上戏马台,观城景,忆项羽,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到戏马台北坡一家辣汤早点店用餐。此店主营专用鳝鱼熬制的辣汤与煎包等早点,味道鲜美独特,是苏东坡最爱吃的早餐,也是以“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鳝”的诗作,如实记载这一传统美食的起源。东坡好友们用餐后,人人赞不绝口,连呼味道美极了!众官员吃了这次还想着下次再来。

黄楼盛会圆满落幕的第二天,苏东坡又带一帮好友来此用餐了,店主刘大厨见苏知州心情愉悦,待客人们餐毕,便十分恭敬地向苏轼提出:“苏大人,你是俺徐州百姓的父母官,也是我这小店的常客,请大人为我这小店提个名吧!”

苏知州随问:“提啥名?”

店主说:“就写‘两来风’三字吧!”

苏东坡一时不解,又问:“‘两来风’啥意思?”

店主急答:“两来风三字意有两层,一是苏大人自从来俺徐州为官,也把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与众多客商招引来了,这是“两来”其一;其二是众多本地食客每天都从南北两个方向蜂拥而来我店;这两来又两来,正符合徐州人常说的俗语,人风啊!人风不避讳,人风即民风,人心有所向啊!”

苏东坡一行好友及众多食客听到店主说得有理,齐呼:“‘两来风’名字好!名字好!”

于是,苏东坡当即表态:“既然‘两来风’店名意义深远,那就请曾受到宋徽宗赵佶皇帝的赏识、诏为书画学博士,也是我的密友书法大家米芾先生来写吧!”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5)

米芾

随之,米芾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给徐州留下了一幅最具纪念意义的“两来风”墨宝。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6)

张老人一边讲述,一边手指门牌解释到:你看这“两来风”三字,体势骏迈、雄奇峭拔、和谐如韵。“来”字挺立,恰似客人缓缓步入;“风”字笔画走势自然,犹如清风徐来;“两”字独特,不从双人,而是单竖平分为“兩”,其中两“人”字实为甲骨文变化,意为亲近美食的迫切姿态,内涵意蕴极其深刻啊……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7)

其实,徐州人爱喝“两来风”辣汤,而且始终偏爱马市街老店,一是因为它的口感好,二是因为它的食材真。说到底,还是传统制作方法一直保持三不变,即:保持主要食材必须有老母鸡、猪肘子、猪大骨、鳝鱼以及十几种配料不变;保持熬制时间不低于20小时,并不断调试温度和火候不变;保持必须专用紫柳木制作的甑锅熬制的风味不变。所以,早上只要喝一碗“两来风”辣汤,暖胃的功效十分明显。

“两来风 ”辣汤在2003年就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不愧为徐州传统美食之最,大众百吃不厌的最爱。

(作者:张甫文,该文在2022年星耀华夏·盛世国际文学原创大赛荣获三等奖。)

作者简介

独自清欢苏轼(苏轼情系两来风)(8)

张甫文,中国民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徐州市民间文学专委会主任、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乡村》杂志终身认证作家,著有散文专著与“非遗”专集20多部。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