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封建制(所谓封建制)

封建,就是封地建国,这才是“封建”的原始含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什么叫封建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什么叫封建制(所谓封建制)

什么叫封建制

封建,就是封地建国,这才是“封建”的原始含义。

由于资料的缘故,我们能看到的最典型的是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周武王得天下后,按亲疏关系封自己的N个弟弟、儿子、侄子为诸侯,拱卫周朝。这就建立了一大波大小国家。

刚开始的时候挺好,大伙的关系还热乎。比如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老四周公旦就尽心尽力辅助小侄子,平定了叛乱,再扶上马,走一程。侄子成年以后,他一看没自己啥事了,就找二哥去了。

我们知道,周公自己是有封国的,就是鲁国。他本可以去封国里安享退休生活,但兄长死得早,这么大一个天下没人操持,扭头一看,还是自己跟二哥最亲,没办法,只能担起这个责任来,结果工作太累了,为大周鞠躬尽瘁了。

应该说,在王朝初期,亲戚和老将们还是比较靠谱的。

但越是往后,就越靠不住。

本来诸侯和天子是亲戚,但传了几代以后,大家的血缘关系肯定就越来越远了,没那么亲了。

比如郑国。这是个比较晚封的国家,公元前806年建国。开国君主是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姬友。桓公和儿子武公都做周王朝的大臣。

到了郑庄公,就是左传里那个“克段于鄢”的“郑伯”。也就传了两代,应该说跟天子的关系还不算远,周郑两家就撕破脸了,居然玩起了后世的两国交换质子的把戏。

诸侯跟天子交换质子,相当于周和郑平起平坐了,让周朝和天子声名扫地。

再比如,西汉建国初也广封同姓,还严禁异姓为王,刘邦为此跟功臣们订下了有名的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共击之。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封了娘家人当王,各种作威作福。

眼看王朝快不姓刘了,此时,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宗室站了出来,组织功臣们一起铲除了吕家。

此时的刘家亲戚还是很给力的。

但,平定诸吕后,也就过了二十多年,刘家一帮二三代王爷们就造反了。

这伙人以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为首。造反的理由自然是嫌天子亲戚管得太严,自己的王爷当得不顺心。

后来,汉武帝上台后,为避免故事重演,想了个鸡贼的办法——推恩令。利益当头,让各诸侯的儿孙们自己要求肢解领土,稀释力量。从此,西汉诸侯此后再也无力跟中央作对了。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西晋的八王之乱。我们知道,西晋王朝是司马家欺负曹家孤儿寡母,强夺了人家的江山建立的。有感于这一出,司马炎就很担心故事重演。为了堵上这个漏洞,他封了27个自家亲戚为王。

但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让百姓吃肉粥的白痴皇帝,实在没有掌握局面的能力。

亲戚们一看,此奇货,可居也。绝不能便宜了别人,我能掌握局面。

于是纷纷抢着向核心靠拢。谁也不服谁,就打起来了。

期间,先后有司马炎的两个叔伯、两个兄弟、四个儿子轮番上台掌权。

但是,这一打,就把胡人招进来了,把西晋的国祚打没了。

群枭并起,天下陷入近三百年的大乱。

有鉴于国家分裂之害,唐宋这两个主要王朝均没有实封,宗室亲戚的王基本只是一个名号,再多给点钱,日子过得舒服些就行了。

明朝刚开始搞了一波实封,基本在北方,本意是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反攻倒算。

不料这就种下了祸根,朱允炆谋划削藩,燕王朱棣就造反,居然给他搞成功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宗室造反成功——靖难之变。

有鉴于此,朱棣自然不可能让历史重演了。他立下了规矩,规矩之繁杂,只能用一本书来概括——《亲王不能做的事情大全》。

总而言之,亲王只能在朝廷给他建成的王府里活动,不能当官不能养兵不能外出不能经商不能结交地方官,算来算去,只能吃了睡,睡了造人了。

结果后来明朝宗室人口急剧膨胀,成为国家的一大负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