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境界天道酬勤(经典再悟功崇惟志)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周官》。
《尚书》中记载“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学文献,其中《周书》是《尚书》组成部分之一,保存了西周初期与周公相关的一些重要史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周公的一些治国理念。
这句话的背景是,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他在告诫“有官君子”(大夫以上有职事者)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说: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疏忽,要知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中的两个“惟”字当“由于”讲,意思是说, 取得伟大的功业,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做到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勤奋不懈的努力。
《尚书》被称为文化史籍中的“经典”——所谓“经典”,就是能够超越历史、贯穿古今,具有恒定价值影响力。比如这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要成就事业,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
功 崇 惟 志
“功崇惟志”,是目标的确定,就像《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想要取得崇高功业,就要首先确立高远志向。
“志”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古人已无数次强调过。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心中无志的人,如草木无根的人,永远不能理解擎天大树为何会生得那么高、看得那么远,因为他们只满足于随风飘荡、潦草一生;而苍木是以蓝天更高为目标、以庇荫更广为自身责任,所以才能成就自己与脚下一方水土的强盛。
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亦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说的是一个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沦为平庸。诸葛亮这封家书就是告诫后人,一个人要想立足于世,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与付出行动和努力的重要。
业 广 惟 勤
“业广惟勤”,是过程的耕耘,就像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想要完成广大业绩,就必须坚持勤奋付出。
我们常看到中国典籍、民间俗语以各种表述来谈“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以说,远大志向是好的开始,这是成功的一半,但也只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将其勤恳完成才是成功的另一半。
所以怎敢不勤奋?古语说“勤能补拙”,这是中国文化指点给芸芸常人的一条成功道路。曾国藩就是“勤”的代表。他自称少时是“愚陋之至”,资质并不聪颖,甚至落后于人,全凭坚韧不拔的勤奋和脚踏实地的坚持,才厚积薄发、点石成金,成为了清代的“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曾说过“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栋,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这是曾国藩敬佩周文王、周公旦克勤小物的态度、谨慎勤勉的作风而发出的感言。纵观曾国藩一生,他都是在好学与勤奋工作中度过的,在年幼少时,励志学习,广泛阅读。在戎马岁月中,忘我工作,劳其筋骨。即使生命最后,仍然不辍公事,不废阅读。
凡事,勤则易,惰则难,任何成功,都是勤奋的根茎上长出来的甜果。
志向远大,勤奋苦干
功崇惟志,确定目标,是吹响了攀登高峰的号角;业广惟勤,过程耕耘,是坚守着道路的完成。志向远大才能目标高远,勤奋苦干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没有高远目标,就会失去明确方向,拥有再多力气也都只是枉然徒劳;没有过程勤奋,就会半途拖沓而废,目标的宏伟都只会远在天边。
高明的志向使人走上征途,勤奋的习惯使人走向成功,《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联语中说到的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两个故事,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在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中,永葆高远的志向不堕、永守勤奋的习惯不改,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志向,是象征展望的姿态——仰起的头,展望于未来;勤奋,是属于匍匐的姿态——踏下的步,匍匐于今朝。“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的经典话语诉说着并不晦涩然而恒久的道理:人生的前进,“志”如落点,“勤”如连线,从目标到习惯、从点到线,贯穿出了一条人生的精进路。
中国的经典诉说着并不晦涩然而恒久的道理,“惟志”“惟勤”,“志”如落点,“勤”如连线,从目标到习惯、从点到线,从始至终,贯穿出了一条人生的精进路。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查旭),原文有大幅修改,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